公共服务
西安市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深入实施全域治水碧水兴城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之以恒保护秦岭生态环境,铁腕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深入实施全域治水碧水兴城,强化土壤污染管控修复,加快绿色转型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都市。
西安市对外开放“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做优开放通道、做好开放平台、做大开放载体,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对外交往中心,打造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西安市智慧城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建成全民共享智慧民生服务体系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推进“实景三维西安”,打造数字城市底座,深化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完善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推动智慧社区、智慧校园、智慧医院、智慧商圈等建设,建成全民共享的智慧民生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服务便捷化。
西安市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实施数字赋能计划,加快制造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深度融合。
西安市文化旅游“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坚持以文旅产业转型升级赋能高质量发展,形成文旅供给需求良性循环。推进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发展以文化创意为主的新型业态,做大做强创意设计、数字出版、传媒影视、电子竞技等重点产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西安市服务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推动6大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高端化
围绕制造业产业布局,聚焦产业链对接、价值链提升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十三五”时期,西安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持续优化,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达到10020.39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541.4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5万美元。
三亚市海棠区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
推进绿色发展,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强化城市双修和海绵城市建设,营造城乡宜居环境,推进资源集约利用,提升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维护海洋生态文明,打造绿色海棠国家海岸。
三亚市海棠区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深化涉农重点领域的制度改革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落实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实现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做大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品牌,建设魅力海棠区美丽乡村,深化涉农重点制度改革,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亚市海棠区智慧城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以科技创新提升智慧城市基建品牌
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扩大对外交通便利为目标,推动高质量现代城市建设,完善路网、电网、气网、水网、光网“五网”基础设施,强化城市公共安全保障,构建绿色化、高效化、智慧化的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和常态化、规范化的城市运行安全保障系统。
三亚市海棠区服务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持续培育新兴服务业
分院、恒大国际合作医院、广安门医院、三亚德中石药健康产业园、国寿健康公园、太平国际医疗康养、国际生命健康管理中心等项目建设。综合利用海棠海岸、温泉、森林、气候等独特自然资源,结合健全医疗设施与配套,形成海棠区高端医疗康养集聚。
三亚市海棠区旅游产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构建海棠旅游发展新形态新格局
立足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战略定位及三亚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引领区建设,聚焦海棠区“国家海岸,世界海棠”发展定位,以加速客群持续集聚与深挖客群消费潜能双轮驱动为核心,坚持创新驱动和融合发展,全面升级海棠旅游发展模式,推动旅游与多产业深度融合,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升级旅游消费体验,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与保障,力争“十四五”末,旅游业总收入突破5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8%左右。
三亚市海棠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十三五”时期,三亚市海棠区实现生产总值由2016年的63.3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10亿元,可比年均增长13.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焦作市养老生育“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持合理生育水平
强化人口发展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以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保持人口合理增长水平为重点,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和三孩政策时代的“一老一斜人口问题。
焦作市就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稳定拓展就业岗位、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坚持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底线思维,落实就业政策,全力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焦作市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广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防、治、建、调、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把焦作打造成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样板。
焦作市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培育提升粮食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绿色高效现代农业,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力争在全省乃至全国乡村建设实践中走在前列。
焦作市城乡融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坚决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机制弊端,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着力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积极创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焦作市数字产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坚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积极对接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到2025年,基本形成具有区域带动力的数字经济体系,打造中部地区数字枢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