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生态环境保护行业分析报告-行业发展监测与发展动向研究》显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之以恒保护秦岭生态环境,铁腕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深入实施全域治水碧水兴城,强化土壤污染管控修复,加快绿色转型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都市。
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
深刻汲取秦岭违建事件教训,严格执行《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坚持整治到位、修复到位、保护到位,持续开展秦岭生态环境综合修复,加强植被、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参与秦岭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域建设。健全常态化长效化保护体制机制,依托“数字秦岭”,完善秦岭生态环境综合监管平台,实现“人防、物防、技防、联防”一体化管理,严厉打击“五乱”违法行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秦岭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铁腕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
从根本上调整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和全市产业布局,严格落实环境准入清单制度。加快实施重点污染企业搬迁,逐步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加快实现集中供热站无煤化,调整供热结构,探索“引热入西”。加快建设绿色物流体系,积极推进传统道路货运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突出细颗粒物和臭氧“双控双减”,全面开展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综合治理,积极参与汾渭平原及关中地区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科学实施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类管控。发挥智慧环保科技支撑作用,推进大气环境管理的科学化、精准化。
深入实施全域治水碧水兴城
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扎实推进渭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加快实施全域治水、碧水兴城行动,遵循“治用保引管”治理思路,统筹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完成“85316”主要河湖水系保护治理,强化河湖长制管理,加强水系连通,逐步恢复河湖水生态。加快污水污泥处理设施建设,优化污水处理厂布局,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迁改建工程。强化控源截污,持续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和雨污水管网分流改造,全市河湖水质全部达到准Ⅳ类。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稳步推进农村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全力推进引汉济渭跨流域调水,完善黑河金盆水库、李家河水库等城市供水系统,持续增强城市供水保障能力。
全域治水碧水兴城工程
全域治水碧水兴城工程 |
供水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引汉济渭输配水工程、斗门水库工程、周至县泥峪河水库供水工程、东北郊应急备用水源地项目、西安市引汉济渭灞河水厂项目、西南郊水厂引水工程、高陵区城乡供水工程、鄠邑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鄠邑区治涝工程及甘峪水库、涝惠渠灌区改造工程、零河水库工程等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河流综合治理重点工程:加快实施沣河、泾河、渭河、浐灞河、温泉河、石川河、韩峪河、零河等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着力推进高新区沣河、潏河入沣口环境综合治理二期、水系连通等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沿黄河生态带、沿渭河生态带,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 河流污染排查工程:强化河长巡河制度落实,推动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巡河制度常态化。利用人工监测与无人机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摸清黄河流域内的各种污染问题,强化河流污染排查整治。 “三河一山”[23]绿道建设工程:以渭河、沣河、灞河和环山公路为重点,串联灞、渭、沣、浐、潏河湿地、秦岭北麓、白鹿原等,构建“三河一山”绿道网络,完善城市功能、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安全,打造一条呈现多彩自然的生态廊道、体验古都山水文化的遗产廊道。 |
资料来源:西安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加强土壤污染治理
强化土壤污染管控,从源头控制新增土壤污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严格落实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制度,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利用。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减少固体废物对生态环境危害,实施江村沟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严格落实“禁限塑令”,强化白色污染治理。加强土壤环境监测、执法、应急能力建设,健全土壤管理信息沟通机制,强化土壤环境全过程联动监管防控。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转型升级,健全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快能源消费和产业结构低碳化调整,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加快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和工业园区绿色化改造,持续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推动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建立健全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生态保护补偿市场化、多元化。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实施绿色考评机制。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市场化交易。加快建设绿色交通体系,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鼓励绿色出行,不断提高公共出行分担率。严格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全面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提高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绿色低碳发展工程
绿色低碳发展工程 |
绿色体系建设工程:完善绿色产业发展政策举措,推动煤炭、电力、水泥、煤化工企业的资源消耗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实现工业废水、废气等再生利用。 循环工业工程:加快推进秦汉新城循环经济产业园、西咸新区静脉产业园等重点循环工业项目建设,推进西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支持现有园区循环改造提升,促进产业耦合发展和集群式发展。 节能减排工程:实施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改造工程,推动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和节能能力提升工程,提高再生水回用规模。 绿色生活行动计划: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 |
资料来源:西安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TC)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