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拓展就业岗位。着力稳定就业岗位存量,进一步加大援企稳岗支持力度,推动企业社会保险费“减、免、缓、降”等惠企政策常态化,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引导企业稳定劳动关系,确保现有就业岗位供给存量稳定。着力拓展就业岗位增量,实施“内需拉动、投资推动、创业带动、外贸撬动”四大就业岗位拓展行动,挖掘家政服务、养老服务、政府服务外包、“小店经济”等内需稳就业。扩大基础设施投资、重大民生领域投资创业就业。稳定外贸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就业。推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与创新创业联动促进就业。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支持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的自主就业、分时就业等就业形式,不断创造优化就业岗位增量。
健全就业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体系,推进智慧化服务,完善使用“互联网+就业创业”信息系统,实现就业业务全覆盖、就业经办全天候、就业服务零距离。全方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广泛开展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加快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提升劳动者素质。统筹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资金,畅通培训补贴直达企业和培训者渠道。深化就业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公共就业服务流程,进一步明确公共就业服务工作职能,为社会公众提供就业政策法规咨询、职业供求、培训信息、就业失业登记、就业见习服务、招聘、项目选择、劳动关系协调等服务。加强公共就业服务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县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作用,进一步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和谐劳动关系,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机制,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在重点产业集聚区布局一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动态调整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标准,持续开展就业援助帮扶,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到2025年,全市职业技能培训累计达25万人次,创业培训累计达2.5万人次,为全市办理创业担保贷款15亿元。
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增加“三支一扶”、特岗计划等基层项目招募人数,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引导农民工安全有序转移就业,持续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建立拓展跨地域、跨领域劳务协作,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农民工就业,实施“归雁工程”,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完善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措施,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残疾人、社区矫正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戒毒康复人员等其他群体就业。
加强失业风险防范。加强失业动态监测,全方位开展重点区域、重点群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就业失业监测,建立调查失业率按月统计发布制度,开展就业岗位调查和线上失业登记。完善失业风险预警和快速响应工作机制,开展大数据比对分析,建立健全多方参与的就业形势研判机制,做好化解规模裁员和失业风险的预案制定和政策储备工作。完善舆论宣传引导机制,建立重大舆情沟通协调与应急处置机制,稳定社会预期。(TC)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