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
车市延续回升态势 自主品牌品类增长单一存隐患
导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11月,国内汽车产销延续10月份的回升态势,产销量双双超过250万辆,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自主品牌产销量也持续向好。然而,业内对于自主品牌未来的发展却充满了担忧:过多依赖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零部件产业依然不够强大,增长根基不稳。
汽车行业:营收增速放缓 板块表现分化
汽车行业:营收增速放缓 板块表现分化。2015年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660亿,2020年市场规模将破万亿,庞大的保有量市场为汽车售后服务提供巨大发展空间。汽车后服务市场将主导汽车行业下一轮盛宴,强烈看好汽车后服务市场的发展,积极布局差极化战略,建议关注中升控股(0881.HK)、正通汽车(1728.HK)、宝信汽车(1293.HK)、永达汽车(3669.HK)、庞大汽车(601258.SS)。
新能源车销量大增+锂电池行业规范发布
新能源车销量大增+锂电池行业规范发布。目前市场中新能源车企之间的较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动力电池的比拼,相关个股有多氟多、天齐锂业、杉杉股份等;3.电机。电力核心系统乃新能源汽车成本降低之关键,布局自主研发的企业将取得先导性优势如大洋电机、方正电机等;4.充电设备。充电设备是首要受益点,相关个股有许继电气、国电南瑞等。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倒逼车企寻技术支点
导读:根据工信部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27.92万辆,同比增长4倍。其中,据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统计,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1.56万辆,远超过上一年3.7万辆的年销量。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风光背后面临诸多发展瓶颈
导读:即将过去的2015年,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取得了长足进步。最新数据显示,1~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67.83万辆,同比增长14.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1%,比上年同期提高3.0个百分点。然而,在表面看似风光的背后,却面临诸多发展中的瓶颈,隐忧多多,中国自主汽车将面临严峻考验。
汽车“燃油限值”大考 半数国产自主品牌或将消失
导读:2016年1月1日起至2020年,国家第四阶段燃油限值标准已正式实施,所有车企生产的乘用车平均油耗必须从第三阶段的百公里6.9升进一步降至百公里5.0升。新的燃油限值标准对汽车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不达标,不仅车企扩产和新车上市都将受到影响,而且还将开出最高上百亿元的罚单。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倒逼车企寻技术支点
导读:根据工信部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27.92万辆,同比增长4倍。其中,据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统计,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1.56万辆,远超过上一年3.7万辆的年销量。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风光背后面临诸多发展瓶颈
导读: 即将过去的2015年,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取得了长足进步。最新数据显示,1~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67.83万辆,同比增长14.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1%,比上年同期提高3.0个百分点。然而,在表面看似风光的背后,却面临诸多发展中的瓶颈,隐忧多多,中国自主汽车将面临严峻考验。
总需求明显下降 11月汽车库存预警指数大幅度提升
导读:12月1日召开的中国汽车流通行业月度形势分析会上获悉,继10月份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从55.7%回落到54.1%略有好转后,11月份整个库存预警指数再次大幅度提升到了60%以上的高水平。
上市公司业绩下滑困局难破 轮胎行业进入调整期
导读:前不久,中国轮胎板块6家上市企业先后披露了2015年三季度报告。总体来看,国内轮胎大型企业表现难如人意,业绩下滑与行业目前整体局势相符。宏观经济不景气背景下,轮胎业基本面矛盾进一步加深。内需增长放缓、出口壁垒加大,使得橡胶最大下游轮胎业遭遇巨大挑战,促使整个轮胎行业进入包括产能、产品、原料等多方面的综合调整期。
新能源汽车产业火爆 核心零部件匮乏成短板
导读: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爆程度超预期,综合数据显示,前10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突破20万和17万辆。以至于浙商证券在其近期发布的研报中,将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定在33万辆,较此前的预计数字增长32%。按照业内预计,到明年新能源实现50万辆的销量应该“全无压力”。
动力电池行业疯狂投入 业内人士忧心产能过剩
导读:据中国电池网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增量投资达600亿元,预计2015年度动力锂电池新增投资将突破千亿。与此同时,已有的电池生产企业也在全力以赴地加速扩产步伐。
新能源汽车产业火爆 核心零部件匮乏成短板
导读: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爆程度超预期,综合数据显示,前10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突破20万和17万辆。以至于浙商证券在其近期发布的研报中,将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定在33万辆,较此前的预计数字增长32%。按照业内预计,到明年新能源实现50万辆的销量应该“全无压力”。
上半年94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总净利润暴跌 多因素使企业发展艰难
上半年94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总净利润暴跌 多因素使企业发展艰难。截至8月31日,共有94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5年上半年年报。统计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94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总营业收入为2011.0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59%;净利润(“净利润”指“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表现不佳,受国内汽车市场低迷、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94家上市公司总净利润为129.62亿元,同比下滑了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