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倒逼车企寻技术支点

  导读:根据工信部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27.92万辆,同比增长4倍。其中,据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统计,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1.56万辆,远超过上一年3.7万辆的年销量。

  参考: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商业模式专项分析与企业投资环境研究报告

  根据工信部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27.92万辆,同比增长4倍。其中,据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统计,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1.56万辆,远超过上一年3.7万辆的年销量。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我国将超越美国跃升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在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一方面上汽、北汽、江淮、比亚迪、众泰等自主品牌抢先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而另一方面,我国却仍没有出现像特斯拉、日产聆风等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中国新能源市场大幅扩容的背后是对政府补贴的高度依赖,“政策市”表面红火之下,隐含着打开私人市场的难题,而电池等关键技术难题仍待突破。

  在补贴退坡机制下,如何真正赋予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的实力?上汽集团副总裁、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技术中心主任王晓秋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能源车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到2025年,新能源车将成为汽车动力的主流。

  红火的“政策市”


  根据乘联会的统计,今年前1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实现213%的增长,其中纯电动车增长183%至8.5万辆,插电式混动汽车增长275%至5.4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荣威e550前11月销量累计达到9100辆,同比增长474%。

  超高速的增长令汽车企业信心倍增。“现在荣威e550是造一辆卖一辆。”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朱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荣威e550现在的市场表现是超过我们当时预期的,所以预备的产能出现了不足。”

  有别于传统汽车市场中自主品牌在销量上的不利地位,在今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比亚迪、北汽、上汽、江淮、众泰等自主品牌走在了前列。根据乘联会的统计,前11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4.3万辆,北汽新能源销量累计达到1.6万辆,上汽也达到近万辆。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自主品牌销量优势的实现,以及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政策。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今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限购城市的销量占据了大部分,这些地区给予新能源汽车在限购、限行等政策上的优惠,成为新能源汽车重要的竞争优势之一。

  另一方面,目前新能源汽车的高额补贴也刺激了销量。《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今年主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都能享受合计12万元的补贴。

  然而,根据四部委发布的《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明年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补贴额度都将有所退坡,且里程标准提高;仅有燃料电池乘用车补贴增加。这一退坡模式在未来几年还将延续。

  “如果没有政府的推广,在限购和限行政策上没有优惠,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还不够强。”崔东树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还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实际使用要求。

  寻找技术支点


  对新能源车信心不足的不只是消费者,实际上,对于目前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车企也画了一个问号。

  “现在动力电池的发展远没有达到最终的状态。”王晓秋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大大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此外,“充电的方便性也是很大的问题,再有就是成本高。”

  然而,在王晓秋看来,这几个问题都将在未来得到解决。“动力电池现在发展很迅速,几年后就会有技术路径上的共识。”王晓秋预言,“到2025年,新能源车将成为汽车动力的主流。”

  为此,上汽乘用车将技术作为最重要的层面。据王晓秋介绍,上汽目前已经自主掌握了“大三电”和“小三电”技术,核心技术能力足够支撑新能源产品的开发。此外,上汽乘用车在电池等方面已经获得了多项国际专利。

  “我们在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方面,已经做到了全球领先。”王晓秋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说,我们希望依托前瞻设计、领先的核心技术、高品质的产品等方面的明显优势,打造上汽自主品牌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业内人士看来,今年前11月,相比整个乘用车市场1868万辆的容量,11.56万辆新能源汽车所占的比例依然很小,从消费情况来看,新能源汽车还远不足以抗衡传统燃油车。因此,在现阶段盲目抢占市场而忽略技术研发的做法是短视的,而注重核心技术能力提升的企业,更可能在这场新能源与传统燃油车的“长途赛跑”中领先。

  全产品线布局受重视

  根据乘联会的统计,在11.56万辆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中,有5.2万辆是A00级轿车,另有2.5万辆是A0级轿车,A级以下产品占比为66%。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以小型车和紧凑型车为主。”崔东树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些产品由于价格较低,更容易在补贴后获得竞争优势,此外,也更适用于一线城市“家庭第二辆车”的选择,因此在销售上更容易成功。

  但在未来新能源汽车实现真正的市场化后,全产品线布局将是汽车企业绕不过去的一道槛。

  在上月的广州车展上,上汽发布了B级新能源轿车荣威e950,希望走出一条更加重视产品力而非销量的道路。

  “在接下来的两三年内,上汽会陆续投放6款新能源产品。”上汽乘用车总经理王晓秋介绍说,上汽乘用车希望逐步覆盖10万~25万元区间新能源汽车的全部主流细分市场,并借此提升竞争力。

  实际上,在今年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上汽的畅销车型显得相对“另类”,《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与比亚迪、北汽、江淮的拳头产品多为小型或紧凑型轿车不同,荣威e550实际上是一款A+级别轿车。

  “这不是产品多少的问题,我们希望每一款产品本身具备很强的竞争力。”王晓秋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随着政府对新能源补贴的退坡,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将逐步回归到产品力本身,在这样的情况下,技术的积累应该优先于市场推广。

  今年上汽乘用车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预计会达到1.3万辆,在产能提高的基础上,明年目标是实现100%的增长至2.6万辆。这一目标提出的背后,是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强劲增长的预判,也是上汽乘用车对自身技术和产品储备的信心。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智能驾驶行业:多方势力布局相关业务 2024年市场投融资金额达近七年顶峰

智能驾驶行业:多方势力布局相关业务 2024年市场投融资金额达近七年顶峰

从行业投融资情况来看,2018年到2024年我国智能驾驶行业投融资事件为波动式增长趋势,到2024年我国智能驾驶行业发生39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298.51亿元,投融资金额达到了近些顶峰;2025年1-3月27日,我国智能驾驶行业发生3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25.2亿元。

2025年03月29日
我国乘用车轮胎行业:山东省产量占比最高 巴西为最大出口目的地

我国乘用车轮胎行业:山东省产量占比最高 巴西为最大出口目的地

而随着近些国内乘用车销量的增长,使得配套需求增长,加上海外产能释,我国轮胎产量逐年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到2024年我国轮胎外胎产量从8.56亿条增长到了9.35亿条。

2025年03月05日
我国增程式电动汽车行业销量持续增长 2024年问界M7销量最高

我国增程式电动汽车行业销量持续增长 2024年问界M7销量最高

具体从销量来看,近三年我国增程式车型销量开始增长,2023年开始,我国增程式车型销售64.2万辆,同比增长181%,新增41.4万辆; 2024年我国增程式车型销量达116.7万辆,同比增长78.7%。

2025年02月21日
我国燃油摩托车行业产销量均有所增长 其中前十企业销量占总销量56.07%

我国燃油摩托车行业产销量均有所增长 其中前十企业销量占总销量56.07%

产销量来看,2024年1-12月,我国燃油摩托车产销分别为1656.45万辆和1645.62万辆,同比增长13.86%和12.99%。整体来看,2021-2024年,我国燃油摩托车产销均呈先降后升走势。

2025年02月17日
我国车载摄像头行业:出货量及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前视摄像头渗透率最高

我国车载摄像头行业:出货量及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前视摄像头渗透率最高

汽车产量的增长也带动车载摄像头需求的增加。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4年我国车载摄像头出货量为增长趋势,到2024年我国车载摄像头出货量为7200万颗,同比增长17.4%。

2025年02月14日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出货量及ADAS级市场销量均呈快速增长态势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出货量及ADAS级市场销量均呈快速增长态势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2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为1259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56%,2023年约为1613亿元;2024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2152亿元。

2025年02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