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建筑
宜昌市交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加快公路网、港口航道等项目建设
宜昌市新型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推动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宜昌市城乡一体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黄石市新型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布局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
加快新基建发展速度,加大新基建投入力度,布局建设高端前瞻的创新基础设施,力争实现全市新基建速度和规模达到省内一流水平。
荆州市新型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
抢抓国家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机遇,加快建设“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和“新终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荆州市水利“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
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思路,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强化涉水事务监管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水平,建设幸福江河湖库,实现人水和谐共生。
荆州市交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完善公路交通网络
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立互联互通大网络,形成交通物流大通道,推动多式联运发展,全方位提高交通运输通达性和便利度,打造长江中游铁水公空联运功能完备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
荆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建设荆州科创大走廊
完善创新资源布局,构筑串珠成链的科创空间走廊,形成特色科创板块。推进创新型县(市、区)建设,统筹创新要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十四五”期末,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5件。
承德市新型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坚持超前谋划、应用主导,构建高速智能的信息网络,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科学谋划一批关键性重大工程,构建高层次高水平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承德市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全面推行清洁取暖和增加集中供热面积
完善城市交通、供排水、垃圾处理、供热、综合管廊等市政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配套,加快城市更新,建设便捷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宜居城市、美丽城市,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
重庆市开州区新型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加快建设创新基础设施
突出新型网络、智能计算、信息安全、转型促进、融合应用、基础科研、产业创新等重点领域,有序推进数字设施化、设施数字化,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促进新旧基础设施高效连接和转化。
重庆市渝北区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
在统筹优化农村“三生”空间基础上,编制完善乡村建设专项规划及村庄规划,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消除农村彩钢棚屋顶,重点加强农村垃圾、生活污水、厕所粪污处理。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继续保持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100%。
重庆市渝北区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系统布局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统筹推进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融合联动发展,提升基础设施的系统化、协同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普洱市特色小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引导各类集镇差异化发展
提升那柯里茶马古道小镇、景迈古树茶小镇发展水平,加快推进思茅普洱茶小镇创建,实行全生命周期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推动特色小镇高效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普洱市边境建设“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推进边民互市市场建设
完善口岸查验设施配套,提升外来疾病、物种入侵等的防控能力。强化规划统筹,打造特色建筑风貌,提高建筑建设质量,提升国门形象,推进人防工程建设,增强城镇功能性。
普洱市城镇优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
以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抓手,加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推进城市管理改革,健全和完善城市管理协调配合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权责清单,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普洱市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巩固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重庆市涪陵区农村建设“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重庆市涪陵区现代化城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构筑百万人口城市框架脉络
提升涪陵新区发展能级。坚持全球视野、国际标准、集约高效、跨越发展。对标对表一流新区,强化产业集聚、开放创新、改革示范的区域龙头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常住人口5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