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18至24个月,中国经济放缓已经对于食品农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逆转,在农产品进口需求、原材料成本、境内外融资以及海外兼并重组计划等诸多方面,将对中国食品农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食品企业,尤其是那些主要原材料来自海外的生产商,必须承受新一轮的成本波动。然而,由于下游行业的激烈竞争,导致这些成本的增长很难被体现到终端产品的价格中。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农副食品市场运营态势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在谷物和油籽方面,人民币贬值对谷物和油籽的需求影响有限。由于自给率较高,以及政府的贸易配额保护政策,中国谷物进口量不大。相对而言,中国的油籽对于进口依赖严重。虽然对进口总量影响有限,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可能会改变进口来源地组成。以大豆为例,由于美元的强势,很多厂商会转向南美采购黄豆。巴西和阿根廷货币的贬值,使得南美的大豆价格更具竞争力。从进口额来看,近期受原油价格下降的影响,大豆和植物油的价格处于低位。对大宗商品而言,一方面,人民币贬值,使得进口商品在国内的价格升高;另一方面,美元强弱与大宗商品价格往往负相关,因为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而且强势的美元会导致美国出口的竞争优势减弱。此外,油价暴跌使得国际海运价,较前几年更加便宜。在乳制品方面,近年来,乳制品行业的增速减缓,主要是由于2013/14年的高价格、市场逐渐成熟以及政府反腐的溢出效应造成的。小幅的人民币贬值并没有对奶制品进口的需求产生过多的影响。上半年的奶粉进口量同比减少了50%,主要原因还是前期的过度进口,需要时间消化,使得库存回归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乳制品的进口,更多的是受国内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信心和国内结构性短缺的影响。在过去的4、5年里,中国奶制品行业一直积极地寻找国外投资和兼并的机会,特别是在那些主要的出口地区。投资者应该在人民币更大程度的贬值前加快进程。但缺少合适的目标将会成为这些投资者面临的难题。在乳业上游的畜牧业方面,对于使用进口苜蓿的牧场来说,因为人民币的贬值,生产成本将增加,进口苜蓿的价格占据成本的25%到30%。因此,牧场需要找到一个更佳的国内国外价格的平衡点。
在动物蛋白方面,总体而言,货币贬值对中国肉类进口量影响有限。尤其对于猪肉和禽肉,进口占肉类消费总量的份额很小,而且进口来源国较分散,有利于进口商及时调整进口来源从而规避汇率风险。自从2012年起,由于中国本土牛肉市场长期短缺,一直增加对于进口牛肉的依赖,全球牛肉价格处于上升通道,货币贬值将会给牛肉进口带来更大的价格压力,从而影响进口牛肉量的增长速度。因此,中国企业一直关注海外的牛肉投资机会,以便建立长期稳定的牛肉供应。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可能促使经济实力强的公司加快对海外的投资速度。
在饮料方面,近年来,关税降低导致进口葡萄酒的竞争力加强,并且拥有了一批忠实的客户。人民币贬值使部分葡萄酒进口商,考虑提高价格以获取更多的利润。这会给国内的葡萄酒品牌带来机会,尤其是那些中低端葡萄酒,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相对较高。对于国内啤酒制造商来说,人民币贬值使进口大麦的价格上升。例如,制作青岛啤酒需要的原料进口大麦,价格就占据了成本约8%, 而这一比重将持续增加。而白酒行业的高利润外加人民币贬值的大环境,使该行业备受外国投资者的亲睐。政府对此方面的放松管制,使得白酒资产变得更有吸引力。
在包装食品方面,人民币贬值对进口包装食品的影响不大。近年来,高收入人群对进口食品的需求增长较快,主要是对国内食品安全性问题的担忧,价格影响的需求弹性很小。此外,传统的实体店渠道对于销售进口食品热情高涨,而线上渠道运营商则愿意以牺牲利润,来增加市场份额。同时,人民币贬值,对部分包装食品的原材料价格,有一定的影响。比如高端烘焙食品,需要使用进口小麦或面粉。除了原材料,国内食品企业需要从日本、欧洲和台湾进口部分高规格的食品包装与加工机械,汇率变化会一定程度上影响采购成本。
四、更加注重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中国食品产业走出去 进程在加快。
中国人口13.6亿,占世界近20%,而耕地和淡水资源分别只占约10%和6%。鉴于资源的有限性,中国政府历来强调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具体来说,对主要口粮,即小麦和水稻,将坚持并完善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以保护农户利益和其种粮积极性。对于其它农产品,如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等,政府将在不同程度上减少干预,更加注重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两种资源,在确保国内生产的基础上,适度进口,从而有效保障国家食品粮食安全。
十一五 期间,农产品、食品进出口贸易由小额顺差转为逆差,十二五 期间食品进出口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2011~2014年贸易逆差分别为194.5亿美元、331.8亿美元、372.6亿美元、395.5亿美元。未来一段时期,农产品、食品贸易逆差还将扩大。
中国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和世界资源互补的,中国政府鼓励一批有实力有全球战略的企业走出去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一部分企业已经通过直接投资和供应链合作等方式参与到全球的供应链。政府出台的‘一带一路’新政策支持农业走出去 ,和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从而使中国和全球供应保持稳定。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又出现新的趋势,部分中国企业走出去已不仅仅是为了国内市场,更着眼于全球市场
在谷物油籽领域,中粮集团以现金收购的形式,先后获得尼德拉(Nidera)和来宝农业(Noble Agriculture)51%的控股权。通过收购,中粮掌控了位于全球粮食主产区的仓储和物流设施,外加强大的贸易网络。通过整合全球资源,中粮实现产业链全球布局,打通从海外产地到国内销地的国际通道。
在动物蛋白行业方面,特别是乳业、肉业领域,国内食品龙头企业纷纷加快走出去步伐。光明乳业于2010年7月以约3.82亿元人民币收购新西兰第二大乳品企业Synlait乳业公司,建立供应稳定、质量优良的原料供应基地,并为公司进入高端婴儿奶粉市场提供市场切入点和生产基地。伊利、蒙牛、雅士利亦在新西兰设厂,圣元乳业远赴法国投资大规模乳清粉生产基地。近两年,由于牛肉结构性的供给短缺,中国企业积极进行海外投资以供应国内市场以及全球市场。新希望于2013年收购了澳大利亚第四大牛肉加工商Kilcoy。随后,新希望又继续收购了一家美国牛肉加工企业Ruprecht。2015年9月,上海梅林计划通过现金增资方式,认购新西兰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商--银蕨牧场牛肉有限公司,实现控制国外优质牛羊肉上游资源的战略布局。2015年10月,山东得利斯成功签订了澳洲第七大牛肉加工商的部分股权收购协议,实现从猪肉加工市场到牛肉市场的业务拓展。
在猪肉生产领域,万洲国际于2013年收购了Smithfield,成为全球最大猪肉生产商。Smithfield的研发能力也可以帮助万洲国际开发高附加值产品。Smithfield的全球猪肉资产布局也给万洲国际带来全球化的平台,使其可以合理的分配资源。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