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有效降低农药残留、生物毒素残留是未来饮食发展趋势。历年的国土资源公报显示,我国耕地面积以平均每年0.4%的速度下降。
参考《2016-2022年中国有机农业行业竞争现状及十三五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历年的国土资源公报显示,我国耕地面积以平均每年0.4%的速度下降。2016 年7 月,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16-2020 年)调整方案》中,北京、天津和上海三地的2020 年耕地保有量指标分别下降48.5%、23.6%、24.5%;与此同时,《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 年)》则提出,2020 年、2030 年我国耕地保有量需分别保持在18.65亿亩、18.25 亿亩以上是一个需“严格执行,不能突破”的约束性指标。由此可见,为保证农作物种植的自主权,不过度依赖农产品进口,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有持续博弈多年,捉襟见肘,抉择两难。
从本质上讲,我国目前粮食供给相对不足。由于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的需求不断提升。我国还需要8-10 亿亩耕地的粮食才能满足国民的总需求,意味着我们粮食缺口为2-3 亿吨。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内耕地污染情况越发严重,根据2014 年发布的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告显示,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达19.8%,耕地土壤受污染状况严重,土地休耕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计划力争用3-5 年时间,初步建立耕地轮作休耕组织方式和政策体系。截至2016 年,在东北、北方农牧交错区等地推广轮作500 万亩;在河北省季节性休耕100 万亩;在湖南连年休耕10 万亩;在西南连年休耕4 万亩;在西北连年休耕2 万亩,共计616 万亩。
目前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平均每个农业生产经营户只可经营9.1 亩耕地,生产效率低下。据农业部资料显示,当下我国大豆品种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高达70%以上。据中科院的预测,未来我国农产品结构性明显短缺产品的范围和程度逐渐扩大,除大豆、棉花和食用油外,玉米、糖、等都将成为短缺农产品。故,在我国耕地面积连年下降的大环境下,如若不提升耕地种植效率,粮食安全问题将会对我国产生严重威胁。若在农业中应用转基因技术,则能让农作物拥有高产、抗虫、抗病、抗旱、易储运等特点,从而提升耕地单位面积的种植效益,缓解我国耕地面积连年下降带来的粮食安全压力。
另外,我国农业发展至今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充足”,第二个阶段是“安全”,而第三个就是“健康”。但是,当下我国粮食健康安全性上存在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农作物中含有的生物毒素黄曲霉素超标。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它们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中,特别容易污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麦等粮油产品,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对人类健康危害极为突出的一类霉菌毒素。在南方潮湿的环境中,玉米等作物的黄曲霉素含量超标严重,并通过食物链,经由禽畜向人体富集。我们认为这是致使我国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而利用转基因技术可有效控制作物中黄曲霉素的含量。在人们日益关注饮食健康的大环境下,依靠科技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降低农药残留、生物毒素残留是未来饮食发展的趋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