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盐产品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分析
1、盐产品生产成本分析制盐所需能源煤炭、电力和原材料在盐产品成本结构中占比较大,因此其价格波动对制盐成本影响较大。报告期内,作为制盐企业主要能源的煤炭价格波动较大。2014年至2015年期间,因工业行业整体产能过剩加之宏观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煤炭价格持续下滑,其中秦皇岛动力煤到岸价 低至370元/吨;受此影响,国内制盐企业的生产成本亦基本成下降趋势。进入2016年下半年,我国供给侧改革成效逐步显现,各类上游工业品价格逐步复苏,煤炭价格亦开始上涨,截至 2016 年年底,秦皇岛动力煤到岸价格为 600 元/吨,较报告期内 低价增长约 62.16%。但由于2016年上半年煤炭价格仍处于下行通道,因此整体来看,2016 年全年盐产品单位成本较上一年度仍呈现小幅下降。
1)食盐
在食盐专营制度下,食盐供应纳入国家计划,价格由政府统一制定。根据《食盐价格管理办法》,食盐价格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全国大包装食盐统一由国家发改委制定,小包装食盐零售价则由各省物价局制定,因此报告期内,食盐产品的价格一直保持在稳定水平。
自2017年1月1日开始,我国食盐行业进入盐业体制改革过渡期,所有盐产品价格放开,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可以进入流通销售领域,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区域经营。在此背景下,全国食盐零售价格相对稳定,食盐批发价格有所下降。
2)工业盐
受近年来下游石油和化学工业持续低迷影响,两碱行业整体效益下滑,虽然对盐产品的需求有所增长,但受井矿盐新产能释放、进口盐冲击和两碱效益不佳等因素影响,原盐价格一路下滑,特别是海盐和井矿盐价格下滑严重,许多制盐企业售价低于成本价,其价格下降至近年 低谷。2016年上半年,国内原盐市场较2015年更加低迷,为近几年行情 低。
2016 年下半年以来,受益于供给侧改革,两碱行业景气度有所升高,工业盐量价齐升,其中,井矿盐价格由2016年上半年的170元/吨上升到350元/吨。
二、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1)盐无替代性产品,食盐加碘是防治碘缺乏症 有效手段,并将长期维持
盐是人类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食品调味料,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质,同时又是化学工业之母,广泛应用于轻工、化工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行业内尚未发现可以大规模生产的替代品,用于食品、两碱工业等行业。
另一方面,碘是人体每日新陈代谢必需的微量元素,早期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着碘营养缺乏的问题,为此,国务院于20世纪90年代颁发了《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指出国家对消除碘缺乏危害,采取长期供应加碘食盐为主的综合防范措施。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的实践工作证明,食盐加碘是防治碘缺乏症 有效手段,并且安全、经济,易于推广。
2)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亚硝酸盐中毒解毒药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制盐生产行业存在业内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零散、实力整体较弱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相关调整政策的不断出台,盐行业的准入标准逐渐提高,监管日趋严格;2011年,国家发改委颁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将“100万吨/年以下北方海盐项目、新建南方海盐盐场项目以及60万吨/ 年以下矿(井)盐项目”列入限制类,将“单套10万吨/年以下的真空制盐装置、20万吨/年以下的湖盐和30万吨/年以下的北方海盐生产设施、利用矿盐卤水、油气田水且采用平锅、滩晒制盐的生产工艺与装置以及2万吨/年及以下的南方海盐生产装置”列入淘汰类,进一步遏止了制盐行业的无序及盲目扩张。与此同时在市场层面,地方大型制盐企业通过兼并、改造中小型盐厂,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开展大规模生产,降低产品成本、开拓产品市场并提高产品知名度,制盐工业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多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盐业企业集团,逐步提高了制盐产业集中度。截至2014年底,行业内前20大生产企业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比例已由2004年底的不足50%提高至65.93%,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的数量亦由121 家减少至98家。
3)产业政策促进技术创新
2011年以来,制盐行业有关主管部门连续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对制盐行业的技术发展提出了要求。其中,中国盐业协会2011年下发的《关于发布盐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中盐协[2011]45号)中要求,“井矿盐注重五效蒸发技术、矿山综合利用技术、液体盐生产技术和机械热压缩制盐工艺的研究和消化吸收,50%以上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并达到清洁生产标准。吨盐综合能耗平均降到125kg标煤以下;现有产能60万吨/年的装置吨盐综合能耗控制在120kg标煤以下;新建装置吨盐综合能耗力争控制在110kg标煤以下;海盐加强盐田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和单产能力;进一步加强对苦卤的综合利用,力争实现零排放;湖盐加强湖盐开采与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此外,工信部2012年出台的《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亦明确提倡“加快盐硝联产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推广分效预热、热电联产等节能技术。另外,井矿盐加强机械热压缩制盐工艺开发,推广卤水净化和五效蒸发技术。通过产业政策调控和市场引导,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上述产业政策从宏观层面鼓励并引导行业整体技术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进而促进了制盐行业的积极发展。
2、不利因素
1)盐业资源分布不均衡
从总体上看,我国盐资源储量丰富,但在整体分布上,其储量、品位等资源禀赋分布不够均衡。由于盐产品的制取对原盐资源以及能源的依赖度较高,加之受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造成部分地区在发展时面临产销衔接困难的问题。
2)资源利用水平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盐行业的技术水平发展迅速,但截至目前,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盐资源的开发利用,其整体水平依旧不高。具体来说,海盐区卤水资源浪费严重,海水中各类资源提取率低;卤水化工、水产养殖、盐田生物等产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产业化进程推进缓慢,卤水中化学资源仅提取了常量成分钠、钾、溴等,未提取海水中的稀有元素。井矿盐企业关键设备、自动化控制等装备水平、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与国际先进制盐企业存在差距。湖盐区则受运输条件限制,无法发挥资源优势,盐湖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缺乏统筹规划,地质勘探程度薄弱,不能满足规划设计和生产开发的需要,个别盐湖存在无序开采现象。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