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零部件企业投资战略分析

        内容提示:中国零部件企业为了获得新的市场份额和技术诀窍,对海外并购很感兴趣,被并购企业也希望借助中国的低成本优势,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以此提高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近年来,以欧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甚至出现危机,汽车工业也未能幸免。我国的汽车行业则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一批有实力的零部件企业因其经营业绩不俗而不差钱,从而出现跨国并购的热潮,已成为近几年来零部件行业的一大景观。


  继中国整车企业通过市场换技术的失败后,中国有关部门开始鼓励中国的零部件企业通过海外并购来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有人把这种现象看做中国零部件行业除合资外的另一发展路径与模式,是改变中国零部件行业快速掌握核心技术、提升实力的有效手段与捷径,也有人担心与当初市场换技术的合资一样陷入另一误区,从而再次贻误时机。


  风起云涌引关注


  6月28日,在中德两国政府总理的见证下,宁波均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德国普瑞签订正式收购协议,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未来两年,均胜将实现对普瑞公司100%控股和深度协同合作。同时,普瑞与均胜在宁波高新区成立合资公司,主要生产和开发车载空调控制器系统、驾驶控制器系统、多功能方向盘开关等一系列汽车电子产品。这起跨国并购案涉及金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堪称“中德汽车零部件并购第一案”。


  最新一起并购案例是全球最大的铝车轮制造商中信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从德国私募股权公司Cognetas手中收购德国汽车零部件厂商凯世曼KSM铸造公司,这是迄今为止中信戴卡在海外首次实施收购。据悉,这一并购案交易金额高达2.5亿欧元。


  有资料显示,中国企业对并购国外零部件企业兴趣甚浓,过去一年仅在德语区的并购案例就增长了一倍以上,目前正在积极参与对20~30家德国零部件企业的收购谈判。由于中国市场已占德国整车企业全球利润的一大部分,德国企业不愿在中国市场的利益受损,对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行为已由反对转为默认,为并购后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保障。根据公开消息,今年以来,中国公司已经在西欧地区收购了34家企业,总交易规模高达77.4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5倍。


  皆为核心技术而来


  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实现国际化战略不外乎海外独资建厂、合资建厂、国外销售、海外并购四种途径,直接购买则是最有效的捷径。


  实际上,除了核心技术缺失,中国零部件产业还面临三大挑战:自主零部件成本优势受到削弱、标准法规变严给自主零部件企业形成技术与成本的双重压力、模块化生产与同步开发的普及给自主零部件形成越来越高的技术壁垒。


  进入国内企业并购视野的目标基本具备以下特征与条件:一是技术领先,收购者希望通过这样的收购获得核心技术;二是规模适合,总体收购价格不高,适合中国企业并购;三是客户优质,这些零部件企业往往是为大众、宝马、奔驰等整车企业配套,收购有利于开拓欧系客户;四是政府推动,欧洲各国政府为确保国民就业,只要买方承诺保证员工福利和养老金,甚至还可获得当地政府的融资和支持。


  海外并购的目的在于吸收国外企业优秀的管理方式及制造工艺,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对被并购企业进行整合,海外收购的效应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内外作用事出有因

 


  零部件海外并购更多还是倾向于产业战略发展的考虑。由于按照之前的发展模式,国内让出了市场却没有换回技术,遭遇发展瓶颈。所以企业现在不得不转变发展思路,海外并购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中国零部件企业为了获得新的市场份额和技术诀窍,对海外并购很感兴趣,被并购企业也希望借助中国的低成本优势,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以此提高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有迹象表明,大型跨国公司试图裁减更多门槛更低更为普及的业务,转而专注于科技含量较高的零部件和增长型领域。另外,他们越来越觉得成本相对较高的地区性公司竞争难度不断加大。福特汽车已将其全球生产供应商从2004年的3300家削减至去年年底的1500家,而且还在努力实现削减至750家的目标。对于供应商而言,最好的选择是在他们最强的领域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形成规模越来越大的企业集团。这些无疑推动了全球零部件供应商的并购重组浪潮,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中国汽车制造商想尽快获取先进技术。


  好戏还在后头


  关于中国航空汽车工业控股有限公司、北京亦庄国际联合收购美国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有媒体如此评价: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最大的一次海外并购,也是中美之间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并购,标志着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关键零部件系统方面拥有了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产品、优质客户、成熟的人才与管理团队,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技术水平均跻身全球前列。这次并购有助于我国企业快速融入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主流,并以跨国企业的身份参与全球竞争。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频频进行海外并购,有人认为是全球业务布局需要。从汽车产业链全球采购的角度看,汽车巨头的业务是全球性的,这就要求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业务也必须是全球性的,直接的好处是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这是大势所趋。从近期发生的一些海外并购案例看,现在只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走向海外并购资产的开始,海外并购的好戏还在后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及出货量持续增长 地方政策出台支持试验应用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及出货量持续增长 地方政策出台支持试验应用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3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从777亿元增长到了1613亿元,连续四年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我国智能网汽车市场规模约为2721亿元,同比增长26.4%。

2025年06月13日
我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但近三年资本市场热度逐年下降

我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但近三年资本市场热度逐年下降

2020-2024年,我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规模呈稳步增长。2024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约为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95%。

2025年06月12日
我国智慧停车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相关政策出台支持停车设施智能化改造

我国智慧停车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相关政策出台支持停车设施智能化改造

从行业投融资情况来看,我国智慧停车行业投融资事件较少,截至2024年我国智慧停车行业共发生23起投融资事件,到2024年我国智慧停车行业发生1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0.3亿元。

2025年06月06日
我国智能汽车行业市场规模较快速增长  ADAS (L1+L2)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为主流

我国智能汽车行业市场规模较快速增长 ADAS (L1+L2)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为主流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2024年,我国智能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4年我国智能汽车市场规模约2152亿元,同比增长33.4%。

2025年05月21日
我国车联网市场以软件信息及应用服务和感知设备为主 行业投融资主要集中于战略投资

我国车联网市场以软件信息及应用服务和感知设备为主 行业投融资主要集中于战略投资

从产业规模来看,2020-2023年,我国车联网产业规模呈增长走势。2023年我国车联网产业规模为2887.2亿元,同比增长22.4%;2024年产业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

2025年05月12日
我国电动摩托车行业产销量均下降 2025年一季度雅迪科技以29万辆销量领先其他企业

我国电动摩托车行业产销量均下降 2025年一季度雅迪科技以29万辆销量领先其他企业

产量来看,2019-2024年,我国电动摩托车产量呈先升后降走势。2025年1-3月,我国电动摩托车产量为81.09万辆,同比增长17.16%。

2025年04月24日
我国汽车芯片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下游汽车产销量均保持增长

我国汽车芯片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下游汽车产销量均保持增长

产业链来看,我国汽车芯片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半导体材料、晶圆制造和半导体设备;中游为汽车芯片制造,根据实现功能的不同,汽车芯片包括控制芯片、计算芯片、传感芯片、功率芯片、通信芯片、存储芯片、安全芯片等多个类别;下游为车载系统及整车制造,涉及车联网、汽车座舱、HUD、中控仪表、智能汽车等。

2025年04月11日
我国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华为、百度等科技巨头主导高端市场

我国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华为、百度等科技巨头主导高端市场

产业链来看,智能座舱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软硬件供应,硬件包括座舱芯片、显示面板、PCB、功率元件等,软件包括中间件、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中游为软硬件系统集成,包括座舱域控制器、车载信息显示系统、车载信息娱乐系统、HUD(抬头显示)、液晶仪表屏、语音交互等部分,形成完整的智能座舱系统;下游为整车制造与销售环节。

2025年04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