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内容提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我国的汽车产业来说,不啻为一次借新能源汽车的“弯道机遇”,实现对国际汽车品牌的一次完全意义上全面赶超。

       自2008年开始,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之下,国内掀起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热潮。各大汽车厂商陆续推出自己的新能源汽车车型,政府采购部门争做表率,一线城市纷纷示范推广纯电动公交车,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也蠢蠢欲动。而且,随着全球范围内节能理念和相关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已经成为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新能源汽车之所以新,就在于它的动力系统之“新”, 在新能源汽车中,传统汽车产品最核心的部件——内燃机,将被电池能源系统所替代。如果说内燃机是传统汽车的心脏,那么电池能源系统则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电池能源系统不仅是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核心,更占据了整车成本的40--50%以上,是整车的最大利益所在,所以电池能源系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顾名思义,电池能源系统是一个“系统”:一个个的单体电池,在电池管理系统的“调和”下,组成电池组,若干电池组最终构成整个电池能源系统。因此,单体电池是电池能源系统的基本构成单位,是新能源汽车真正的核心,只有掌握了单体电池的核心技术,才能掌握电池能源系统的核心技术,进而才算真正拥有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从来都是汽车行业发展的根本。上世纪80年代,正是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我国汽车行业才有了以市场换技术的惨痛经历。此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我国的汽车产业来说,不啻为一次借新能源汽车的“弯道机遇”,实现对国际汽车品牌的一次完全意义上全面赶超。


  在此过程中,民族动力电池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截至目前令人欣喜的是,我国动力电池企业中已经涌现出了一批富有创新决心和创新能力,并且已经拥有单体电池核心技术的民族领导品牌企业:比亚迪、万向、盟固利、力神、比克……


  据了解,比亚迪自主研发生产的ET-POWER磷酸亚铁锂电池,已经商业运用于比亚迪e6车型。深圳鹏程出租车公司45辆e6的已经运营半年有余,百公里耗电仅为21.5度左右,这只相当于燃油车1/3~1/4的消费价格,不但安全性可靠,并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零排放、无污染。


  而在2008北京奥运及2010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等重大国际盛会上,同样不乏万向、盟固利、中航鋰电等民族品牌的身影,他们共同肩负起了为盛会提供绿色动力的重任,承担起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的重任,他们自主开发的动力电池产品经受住了实际运行环境的考验。


  民族动力电池品牌的发展,让国人看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突破国外技术垄断的希望,寄托了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信心。但是,不能不说的是,与实力强大的国外电池企业相比,目前民族品牌的动力电池企业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非常薄弱,许多核心技术专利仍然掌握在欧美日等企业的手中。

       这时,我们民族品牌坚持自主创新,坚持自主研发的策略就非常重要。而国家对这些真正依托自身核心技术发展的民族企业给予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能否落实到实处就更为关键。而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必然应该是享受政府补贴的重点对象。因为只有核心技术这即使得民族动力电池企业有了政府的财政补贴,也自然有了更大的研发能力和发展动力,在核心技术自主化的道路上也必将愈行愈远。

 


  但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发现有国内个别的电池企业,没有以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技术实现对国际领先水准赶超的战略大局为重,自己没有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便利用外资企业的单体电池进行简单的组装,再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以骗取国家宝贵的财政补贴。这一现象的严重后果就是,不仅减损了对真正自主品牌的补贴,而且还让补贴间接到了外资品牌的头上,这很值得我们反思和警醒。毕竟国家扶持发展民族自主品牌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上世纪80年代我国汽车产业以市场换技术发展思路最后未能换来核心技术的情形重现,而个别企业的做法,却无疑助长了外资品牌,削弱了民族品牌,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了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大计。


  对此,业内权威人士指出,“我们必须清晰的认识到,单体电池的核心技术只有掌握在具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品牌企业手中,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国家提出的从传统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转型目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转型升级。所以我们的政府在给予新能源产业财政补贴资金时一定要坚定不移的补贴给拥有单体电池核心技术的民族品牌。当然,像目前做得比较好的动力电池民族品牌企业更应该肩负起国家新能源产业大局赋予的使命,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坚持技术创新,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体电池,而绝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为短期的一己私利,借组装外资企业的单体电池获取国家补贴。否则,外资品牌的进一步强大,必将对民族品牌的成长造成更大的威胁,也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走真正的自主之路形成了更大威胁,将严重影响甚至破坏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大计,我们未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面成本会越来越高,空间会越来越小,路子会越来越窄,届时我们的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也难以成功,我国的汽车产业也将再次错失良机。”


  正如业内专家所言,掌握单体电池核心技术是中国汽车产业借新能源机遇、实现对发达国家一次“全面赶超”的关键。而在新能源迅猛发展、汽车产业再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政府作为主导方,一方面要在政策与资金支持上给予纯国产品牌大力的支持,以推动民族自主品牌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则要对组装和贴牌的伪国产企业保持高度的警惕,并对补贴对象予以严格审查把关。只有做到一手坚持扶持民族自主品牌,一手审慎把控补贴的落实,甚至对伪国产企业保持打压之势,才能真正突破国外品牌的技术垄断,进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自主健康发展,最终才能顺利推进我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智能驾驶行业:多方势力布局相关业务 2024年市场投融资金额达近七年顶峰

智能驾驶行业:多方势力布局相关业务 2024年市场投融资金额达近七年顶峰

从行业投融资情况来看,2018年到2024年我国智能驾驶行业投融资事件为波动式增长趋势,到2024年我国智能驾驶行业发生39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298.51亿元,投融资金额达到了近些顶峰;2025年1-3月27日,我国智能驾驶行业发生3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25.2亿元。

2025年03月29日
我国乘用车轮胎行业:山东省产量占比最高 巴西为最大出口目的地

我国乘用车轮胎行业:山东省产量占比最高 巴西为最大出口目的地

而随着近些国内乘用车销量的增长,使得配套需求增长,加上海外产能释,我国轮胎产量逐年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到2024年我国轮胎外胎产量从8.56亿条增长到了9.35亿条。

2025年03月05日
我国增程式电动汽车行业销量持续增长 2024年问界M7销量最高

我国增程式电动汽车行业销量持续增长 2024年问界M7销量最高

具体从销量来看,近三年我国增程式车型销量开始增长,2023年开始,我国增程式车型销售64.2万辆,同比增长181%,新增41.4万辆; 2024年我国增程式车型销量达116.7万辆,同比增长78.7%。

2025年02月21日
我国燃油摩托车行业产销量均有所增长 其中前十企业销量占总销量56.07%

我国燃油摩托车行业产销量均有所增长 其中前十企业销量占总销量56.07%

产销量来看,2024年1-12月,我国燃油摩托车产销分别为1656.45万辆和1645.62万辆,同比增长13.86%和12.99%。整体来看,2021-2024年,我国燃油摩托车产销均呈先降后升走势。

2025年02月17日
我国车载摄像头行业:出货量及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前视摄像头渗透率最高

我国车载摄像头行业:出货量及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前视摄像头渗透率最高

汽车产量的增长也带动车载摄像头需求的增加。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4年我国车载摄像头出货量为增长趋势,到2024年我国车载摄像头出货量为7200万颗,同比增长17.4%。

2025年02月14日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出货量及ADAS级市场销量均呈快速增长态势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出货量及ADAS级市场销量均呈快速增长态势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2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为1259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56%,2023年约为1613亿元;2024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2152亿元。

2025年02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