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关键变量与风险提示分析 政策+数量+价格是关键 海外竞争对手加速涌入带来新冲击

        一、 投资综议——变化着的确定性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趋势预测

        过往市场对新能源汽车板块的关注多集中在政策、量、价这三点,在我们看来,政策好比路面的平滑,量对应电动车的时速,而价格则似油门的松紧,板块的涨跌波动一如驾车时的动感相随。驱车行千里,须对前路有大致的把判: 
 

 
资料来源:互联网

        1) 政策 

        我们判断,随着产业自身动能的不断积聚,政策退出的步伐正在加快,或可类比周王室的式微,牵动产业链神经的政策指挥棒将代之以积分制的市场化长效机制,出过此山、一马平川,政策的路基将越筑越稳。仍近两年的政策导向来看,未来一段时期,政策一年一议大概率将成为惯例,包含补贴、双积分等;相对而言,补贴的趋势向下,而积分向上,两者的权衡匹配或可一定程度上熨平政策调整对产业的冲击。整体而言,政策的确定性在增强,潜在利好在积聚,边际影响在减弱。 
 
        2) 数量 

        尽管一轮轮的政策调整,引起了产销间歇性的波动,也让市场情绪为之起伏。然而,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长线高增长,各斱的观点愈趋一致——未来数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维持 40%以上的年均复合增速,到 2020 年实现 200 万辆的产销,已在预期之中。仍产业链上看,自整车向上传递到电池、材料、锂钴,考虑到各自的基数和品类结极,有望对应 30%~20%以降的复合增速。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规模确在持续增长,对于投资机会的把握,一方面是看龙头市占份额的提升,一方面是对季节性产销变化的跟踪,再有是对结极性趋势的判断。整体而言,份额而非数量将更值得关注,龙头的集聚效应将浮出水面。 
 
        3) 价格 

        涨价,是时下最具吸引力的投资主线之一。市场经济下,供需决定价格;在持续增长的需求推动下,有限增长的供给环节成就了其价格刚性,近年来上游钴锂资源价格的强劲上涨,已诠释无疑。受金属原材料成本的高占比影响,正极三元材料的价格亦与上游金属价格高度正相关;受环保限产影响,负极材料上游的石墨化产能出现阶段性紧缺,导致 17 年负极首现提价行情。而在供给相对过剩的环节,价格则跌势难止——2017 年,受产能投放竞争加剧影响,国内动力电池均价下降近三成;受电解质产能集中投放影响,电解液价格跌落冰点幵维持全年;湿法隔膜全年价格稳定,年末新进入者投产诱发首轮价格战,干法隔膜亦随湿法趋跌。值得注意的是整车价格的变化,2017 年应对补贴的调整,整车终端售价出现了一致性上调。展望 2018 年,我们认为大概率将延续 17 年的价格变化趋势,所不同的是,应更关注产品价格中的技术属性。 
 


资料来源:互联网

 

        回到投资标的的选择上,亊实上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新能源汽车板块呈现出较强的同质性,在政策、基本面等多重因素的交叠下,板块同涨同跌,龙头领涨、渐至事三线。诸如 17 年时市场扎堆上游,看中的是其有限的产能资源所赋予的价格刚性;而中游环节,自古中原多战亊,受制于产业链两端的同时又面临着新进入者的不断涌入,可谓一片兵荒马乱;下游终端整车厂,转型新能源多在加速,大象起舞尚待时日。 

        进入 2018 年,政策于 2 月落地,板块估值迎来初步修复,前两月靓丽的产销高增速正稳步推升市场情绪,我们建议重点关注过渡期的放量行情,以及下半年新车型的密集投放。 
2018 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国时代已然开启,在这个最好/最坏的时代,谁将百战称雄?我们认为胜出者必具其特质,一招以制天下——诸如坐断上游稀缺矿产的资源型企业,粮草充足、山川险固的割据型企业,用时间沉淀出口碑受众的品牌型企业,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这三类标的: 
 
        1) 资源型——锂钴资源具有天然的垄断性和稀缺性,在钴资源供给偏紧的背景下,未来拥有上游资源以及产业链布局较完整的华友钴业、洛阳钼业;对上游锂资源控制力强,拥有一体化产业链的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 

        2) 割据型——相较两端,产业链中游环节的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也最激烈,尤其是动力电池领域兴起不过数年,新进入者仍不断、洗牌多是刚开始、格局上初现端倪,未来的胜者抑或剩者当是已在某一领域胜出,坐断东南雄据一斱的,斱有战力和持久力,诸如电池环节的国轩高科,材料环节的杉杉股份、当升科技、星源材质、新宙邦,锂电设备环节的先导智能、赢合科技。 

        3) 品牌型——在终端市场,品牌的差异性将愈发凸显,随着补贴额度的下滑,新能源车市场化的程度将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的优势将更加明显,诸如客车领域市占率不断提升、产品优势明显、海外出口增长的龙头企业宇通客车,乘用车领域在传统车和新能源车布局完善的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 

        最后,我们应题中之议、优中选优,给出我们最看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战国七雄”组合:宇通客车、上汽集团、华友钴业、天齐锂业、国轩高科、杉杉股份、先导智能。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 风险提示 

        2.1 电动车产销增速放缓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基数的不断增长,维持 40%以上的年复合增速将愈发困难,仍目前的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趋向上看,短期内商用车的发展将以稳为主,而乘用车能否实现快速增长,即面向大众的主流车型何时推出将是关键变量。 
 
        2.2 产业链价格战加剧 

        补贴持续退坡以及新增产能的不断投放,致使产业链各环节面临降价压力,尤其是中游环节,面临来自下游整车厂削减成本的压价,及上游资源类企业抬价的两难局面。近年来投资的不断涌入所形成的新增产能,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加速洗牌。 
 
        2.3 海外竞争对手加速涌入 

        随着国内市场的壮大及补贴政策的淡化,海外巨头进入国内市场的脚步正在加快,对产业格局带来新的冲击。诸如车企特斯拉、电池企业松下/LG 等正纷纷酝酿在国内设厂或扩大产能,其品牌、技术、布局等方面的优势将是国内电动车产业链的重大挑战。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及出货量持续增长 地方政策出台支持试验应用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及出货量持续增长 地方政策出台支持试验应用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3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从777亿元增长到了1613亿元,连续四年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我国智能网汽车市场规模约为2721亿元,同比增长26.4%。

2025年06月13日
我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但近三年资本市场热度逐年下降

我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但近三年资本市场热度逐年下降

2020-2024年,我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规模呈稳步增长。2024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约为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95%。

2025年06月12日
我国智慧停车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相关政策出台支持停车设施智能化改造

我国智慧停车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相关政策出台支持停车设施智能化改造

从行业投融资情况来看,我国智慧停车行业投融资事件较少,截至2024年我国智慧停车行业共发生23起投融资事件,到2024年我国智慧停车行业发生1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0.3亿元。

2025年06月06日
我国智能汽车行业市场规模较快速增长  ADAS (L1+L2)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为主流

我国智能汽车行业市场规模较快速增长 ADAS (L1+L2)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为主流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2024年,我国智能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4年我国智能汽车市场规模约2152亿元,同比增长33.4%。

2025年05月21日
我国车联网市场以软件信息及应用服务和感知设备为主 行业投融资主要集中于战略投资

我国车联网市场以软件信息及应用服务和感知设备为主 行业投融资主要集中于战略投资

从产业规模来看,2020-2023年,我国车联网产业规模呈增长走势。2023年我国车联网产业规模为2887.2亿元,同比增长22.4%;2024年产业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

2025年05月12日
我国电动摩托车行业产销量均下降 2025年一季度雅迪科技以29万辆销量领先其他企业

我国电动摩托车行业产销量均下降 2025年一季度雅迪科技以29万辆销量领先其他企业

产量来看,2019-2024年,我国电动摩托车产量呈先升后降走势。2025年1-3月,我国电动摩托车产量为81.09万辆,同比增长17.16%。

2025年04月24日
我国汽车芯片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下游汽车产销量均保持增长

我国汽车芯片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下游汽车产销量均保持增长

产业链来看,我国汽车芯片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半导体材料、晶圆制造和半导体设备;中游为汽车芯片制造,根据实现功能的不同,汽车芯片包括控制芯片、计算芯片、传感芯片、功率芯片、通信芯片、存储芯片、安全芯片等多个类别;下游为车载系统及整车制造,涉及车联网、汽车座舱、HUD、中控仪表、智能汽车等。

2025年04月11日
我国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华为、百度等科技巨头主导高端市场

我国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华为、百度等科技巨头主导高端市场

产业链来看,智能座舱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软硬件供应,硬件包括座舱芯片、显示面板、PCB、功率元件等,软件包括中间件、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中游为软硬件系统集成,包括座舱域控制器、车载信息显示系统、车载信息娱乐系统、HUD(抬头显示)、液晶仪表屏、语音交互等部分,形成完整的智能座舱系统;下游为整车制造与销售环节。

2025年04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