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影响中国汽车冲压模具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汽车冲压模具产业发展态势及十三五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1)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政策因素

       为了推动我国汽车冲压模具行业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政府部门制定了多项政策。国家产业政策以及与之配套的税收、融资等政策的出台有利于汽车冲压模具行业的发展。

       2)汽车工业稳步发展

       随着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德国和日本等传统汽车生产强国产量温和复苏,而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正在经历本国汽车需求爆发式增长及承接全球汽车产业重心转移带来汽车产量快速增长的时期。

       2015 年全球和中国乘用车产量分别为6,856.19 万辆和2,107.94 万辆,汽车行业的稳步发展,催生了汽车冲压模具行业的巨大需求。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汽车生产企业推出新车型以及改款车型的速度加快,进一步推动了汽车冲压模具行业的需求。

       3)汽车冲压模具的全球化采购

       整车厂为了降低成本,对汽车冲压模具越来越多的按照 QSPT 原则(质量、服务、价格、技术)进行全球采购,全球化采购模式促进了汽车冲压模具行业的发展。随着我国汽车冲压模具行业快速发展,技术水平、质量水平、可靠性显著提高,再加上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使我国汽车冲压模具具有较高的性价比,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将中国列为汽车冲压模具全球采购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为我国汽车冲压模具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机会。

       4)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近几年,国内汽车冲压模具企业通过对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研发等多种方式,实现了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较大程度的提高,缩小了与国外企业之间的差距。国内一些骨干企业已实现了从局部零部件、中低档轿车模具的设计生产过渡到整车零部件、中高档轿车模具的设计生产,国内高端模具水平与国外的差距正在缩小,大型级进模和多工位模在国内也已有了较高水平的产品,中高档轿车模具全部依靠进口的现象正在逐渐得到改变。技术的不断提升,促进了我国汽车冲压模具产业升级,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为产品的性能提供了品质保障。

       5)产业集群化经济效应凸显

       近年来,汽车冲压模具产业集群化趋势明显,“模具城”、“模具园区”、“模具生产基地”等各种集群生产形式在我国迅速发展,汽车冲压模具行业的特点决定了未来汽车冲压模具产业链将在一定区域内聚集。汽车冲压模具产业的集群有利于形成专业分工协作体系,提高生产效率。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已建成和初具规模的模具园区有近100 个左右,还有一些模具产业园区正在筹划建设当中。这些模具集聚生产基地的建设,对我国汽车冲压模具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近年来,尽管我国汽车冲压模具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在理念、技术、经验和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研发及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只处于世界中等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主要表现为:模具使用寿命低、生产周期长、质量可靠性与稳定性较差、制造精度和标准化程度较低等。与此同时,我国在研发能力、人员素质、对冲压模具设计制造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造成在冲压模具新领域的开拓和新产品的开发上较慢,高技术含量冲压模具的比例比国外也要低。

       2)产业协同发展程度不够

       目前,我国以汽车冲压模具为核心的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不够。冲压模具加工、生产所需各种装备、原材料制约了汽车冲压模具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制造高端冲压模具以及出口冲压模具所需的模具钢、高质量标准件以及高端设备的滞后最为明显,这些都制约着冲压模具制造和冲压模具品质的提升。

       3)数字化信息化水平还较低

       国内多数企业数字化信息化大都停留在 CAD/CAM 的应用上,CAE、CAPP尚未普及,许多企业数据库尚未建立或正在建立;企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和软件应用水平低,软件应用开发跟不上生产需要。国内CAD/CAE/CAM 技术开发创新少,仿制多,创新能力不足,软件应用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二次开发相对滞后。

       4)人才尤其是中高级人才匮乏

       国内汽车冲压模具企业历史短、发展快,企业普遍缺乏培养人才的积极性,相关的学校与培训机构不足、培养目标不高,同时,冲压模具行业人才培养的周期长,一般需要3-8 年,导致全行业人才缺乏,尤其是高级人才极其短缺,致使行业许多企业开发设计及创新能力薄弱、技术管理落后、竞争力差。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G)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汽车玻璃升降器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025年上半年出口量及金额也均同比增长

我国汽车玻璃升降器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025年上半年出口量及金额也均同比增长

从我国汽车玻璃升降器市场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汽车玻璃升降器市场规模从127.26亿元增长到了160.2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93%。预计到2025年我国汽车玻璃升降器市场规模约为163.89亿元。

2025年09月25日
汽车热管理行业:全球新能源汽车应用占比已超燃油 国内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规模高增

汽车热管理行业:全球新能源汽车应用占比已超燃油 国内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规模高增

汽车热管理系统是汽车电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电子是汽车产业中的重要一环,受到汽车电子政策的影响,而汽车电子相关产业政策也为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近两年,我国国家及政府层面积极出台了《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

2025年09月20日
我国汽车轮毂轴承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后装规模占比超55%

我国汽车轮毂轴承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后装规模占比超55%

从细分市场来看,在2024年我国汽车轮毂轴承单元后装市场规模约为125.9亿元,占比达到了55.32%;而单元前装市场规模约为101.7亿元,占比为44.68%。

2025年09月12日
全球汽车电磁阀行业市场规模稳步扩大 中国市场产需双增长

全球汽车电磁阀行业市场规模稳步扩大 中国市场产需双增长

从我国汽车电磁阀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之后我国汽车电磁阀市场规模基本为增长趋势,到2024年我国汽车电磁阀市场规模约为103.97亿元,市场均价约为25.8元/套。

2025年08月27日
我国二手车行业:政策面利好 市场交易量及交易规模连续三年增长

我国二手车行业:政策面利好 市场交易量及交易规模连续三年增长

从交易量来看,2022年我国二手车交易量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二手车交易量为1961.42万辆,同比增长6.5%;2025年1-7月我国二手车交易量为1123.10万辆,同比增长2.17%,与同期相比增加23.87万辆。

2025年08月26日
我国汽车后市场行业:汽车电子市场规模稳定增长 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也将持续扩容

我国汽车后市场行业:汽车电子市场规模稳定增长 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也将持续扩容

从行业投融资情况来看,2018年到2024年我国汽车后市场投融资事件及金额为上下波动趋势,到2024年我国汽车后市场行业发生投融资事件60起,投融资金额为45.26亿元;2025年1-8月19日我国汽车后市场市场发生19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12.82亿元。

2025年08月22日
我国新能源重卡销量超高速增长 纯电动重卡为绝对主流  上海连续6个月销量第一

我国新能源重卡销量超高速增长 纯电动重卡为绝对主流 上海连续6个月销量第一

从销量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新能源重卡销量以超高速度增长,2021年其销量增速高达303.8%,尽管在2023年销量增速下降至36.3%,但2024年我国新能源重卡销量再次快速增至为8.2万辆,同比增长139.8%;2025年1-6月我国新能源重卡销量为7.92万辆,同比增长已高186%。

2025年08月15日
我国无人驾驶行业市场规模稳增 资本热度攀升 多地已开放驾驶运营测试

我国无人驾驶行业市场规模稳增 资本热度攀升 多地已开放驾驶运营测试

从行业投融资情况来看,2019年到2024年我国无人驾驶行业投融资事件为先增后降在增趋势,到2024年我国无人驾驶行业发生融资事件55起,投融资金额达到325.76亿元。

2025年07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