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专用汽车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汽车的电动化、轻量化是当前汽车产业面临的重要方向。

         ①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增长最快的市场

         2014 年以来,我国汽车产销量增长趋稳,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新一轮增长高潮,市场化进程已全面启动,新能源汽车应用正逐步从公共服务领域向私人用车领域转变。细分市场方面,小微型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市场表现突出,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领军企业优势更加明显。

         ② 汽车轻量化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汽车轻量化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有关研究结果显示,汽车重量每减少100 千克,每百公里可节省燃油0.3 升;汽车整车质量降低10%,可提高燃油效率6%-8%。此外,轻量化对于提高汽车的操控性、安全性、舒适性也有较大影响。

         在新型轻量化材料中,铝合金具有重要的地位,铝合金替代钢和铸铁可减重40%-60%。铸造铝合金可替代钢材的汽车部件包括发动机缸体、车轮、悬挂系统零件、车身、热交换器等。研究表明,汽车每使用1kg 铝,可降低自重2.25kg,减重效应明显。铝合金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工业生产中的铸造、锻压、冲压工艺均可适用,是少数几种可采用多种工艺生产零件的金属,其中,最适合汽车零件生产且应用最广的是压力铸造工艺。正是由于铝合金的这些优良性能,加之我国铝资源较丰富,使铝合金成为汽车轻量化中经济适用和最具竞争力的材料。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G)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半钢轮胎行业:外销占比大于内销 且出口量持续增长 欧洲为最大出口目的地

我国半钢轮胎行业:外销占比大于内销 且出口量持续增长 欧洲为最大出口目的地

从销量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半钢轮胎销量从44429万条增长到了64953万条,连续五年销量持续增长。

2025年10月13日
以旧换新政策驱动我国报废机动车回收行业快速发展 回收量及回收金额均高速增长

以旧换新政策驱动我国报废机动车回收行业快速发展 回收量及回收金额均高速增长

近些年,我国发布了多项以旧换新政策,汽车报废数量大幅增加。从回收量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报废机动车回收量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报废汽车回收量为846万辆,同比增长64.0%

2025年10月09日
我国汽车玻璃升降器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025年上半年出口量及金额也均同比增长

我国汽车玻璃升降器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025年上半年出口量及金额也均同比增长

从我国汽车玻璃升降器市场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汽车玻璃升降器市场规模从127.26亿元增长到了160.2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93%。预计到2025年我国汽车玻璃升降器市场规模约为163.89亿元。

2025年09月25日
汽车热管理行业:全球新能源汽车应用占比已超燃油 国内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规模高增

汽车热管理行业:全球新能源汽车应用占比已超燃油 国内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规模高增

汽车热管理系统是汽车电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电子是汽车产业中的重要一环,受到汽车电子政策的影响,而汽车电子相关产业政策也为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近两年,我国国家及政府层面积极出台了《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

2025年09月20日
我国汽车轮毂轴承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后装规模占比超55%

我国汽车轮毂轴承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后装规模占比超55%

从细分市场来看,在2024年我国汽车轮毂轴承单元后装市场规模约为125.9亿元,占比达到了55.32%;而单元前装市场规模约为101.7亿元,占比为44.68%。

2025年09月12日
全球汽车电磁阀行业市场规模稳步扩大 中国市场产需双增长

全球汽车电磁阀行业市场规模稳步扩大 中国市场产需双增长

从我国汽车电磁阀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之后我国汽车电磁阀市场规模基本为增长趋势,到2024年我国汽车电磁阀市场规模约为103.97亿元,市场均价约为25.8元/套。

2025年08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