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4年下半年中国汽车生产环节发展预警

       导读:2014年下半年中国汽车生产环节发展预警。在日前于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期间举行的汽车业“规模论”的隐忧和出路分论坛上,与会的各位汽车业大佬和业内专家就此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2013年中国汽车年销售量首次超过了2000万辆,并且汽车行业三年来首度出现供大于求现象。一面是欧洲市场持续疲软,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已经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业复苏的引擎,另一面是中国汽车市场正在陷入唯“规模论”的狂热圈地建厂中,新一轮产能扩张甚嚣尘上。

       中国汽车市场是否真的存在“产能过剩”?中国汽车业如何能跨过“规模论”的隐忧回归理性增长?在日前于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期间举行的汽车业“规模论”的隐忧和出路分论坛上,与会的各位汽车业大佬和业内专家就此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行业存结构性产能过剩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11万辆和2198万辆,同比增长14.8%和13.9%,产量超出销量13万辆。这是中国汽车行业三年来首度出现供大于求现象。

       中国汽车首次跨越2000万年销量让汽车业看到了希望,大批车企开始了新一轮的产能扩张。据悉,根据上海通用的计划,到2015年汽车产能将达到每年500万辆;目前上海大众在建项目有3个,一汽大众将在武汉建立在中国的第五个工厂,2018年大众在华产能要计划到400万辆。但业界也有担忧:行业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继续产能扩张,中国汽车市场恐怕正在陷入唯“规模论”的怪圈。那么,中国汽车业究竟是否确实存在所谓的“产能过剩”?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从“需求”角度分析称,中国的汽车业不存在整体的产能过剩。他表示,在我国现有的股市、房市和车市三大市中,车市是比较健康和稳健的。“我国汽车千人拥有量是70多,和世界的平均水平相比,相差一倍。”但与此同时,他也承认,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存在结构性过剩的问题”。

       东风汽车总经理朱福寿则表示,汽车产能属于竞争性的产能,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领域,产能过剩是推动市场发展的一个基本因素。换句话说,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供给一定是要大于需求的。“由于这十几年汽车的快速发展已经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各种环保问题、交通问题、能源问题接连出现,这也无形中放大了产能过剩的问题。”朱福寿说。

       朱福寿称,若从我国汽车产业当前的产能利用率角度来看,整体上还处在一个可控的区间。他指出,2013年末我国汽车产能最新统计数据是2914万辆,2013年全年平均产能是2620万辆,而2013年我国汽车的销量是2211万辆,这样一算,实际的产能利用率是84%。“80%-100%都是产能利用率可接受的范围。”他说。

       但朱福寿同时警示称,若未来产能利用率下降到70%以下,就必须要引起汽车行业的高度重视,而目前这种苗头已经隐现。“按照现在的规划,到2018年或2020年,我国的产能要达到4000万辆以上,而如果按照3000万辆的汽车销量来计算,很有可能到那时产能利用率就低于70%,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他说。

       避免“规模化”需回归市场

       “之所以出现产能过剩的苗头,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近几年汽车销量的高增长给了汽车企业的经营管理层一个非常乐观的预期。大家对未来都制订了比较宏大的计划,产能安排也比较满。二是现在各个地方政府在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都把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并出台了一些鼓励政策。这样一来,很多汽车企业在做出投资决策的时候就不能做出理性、客观和冷静的判断。”朱福寿说。

       他还指出,产能过剩背后潜藏着很多非市场的因素。“实际上我国目前的汽车产业政策,包括产能建设过程中都存在审批制。在审批已经变成一种稀缺资源的情况下,汽车厂家就存在这样一种倾向:越审批,做完第二步就想做第三步,做完第三步想做第四步,因为它们不知道未来的政策会不会有变化。”朱福寿直言。

       朱福寿说,汽车产业是一个纯市场经济的产业,应该让它回归到产业本身。“产能政策不应该受地方政府的影响,应该让企业去自主决策什么时候投资、在什么地方投资,当一切都理顺的时候,任何一个企业家做决策都会非常小心。”他说。

       中国青年报汽车周刊主编武卫强也表示,汽车行业如果要规避规模化,确实要由市场化来主导。“事实上,表面上看,我国汽车产业的确相对房地产和股市是最为市场化的产业,但是计划经济的痕迹仍然很重。市场化程度高也可能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产能过剩的后果,但我们惟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政府、地方政府能够稍微往后靠一靠,把决策权交给市场去做,这对规模化带来的隐忧是一个缓解。”他指出。

       不过,朱福寿也说,如果未来出现一些产能过剩的现象,国家应该出台一些政策来消化这些产能过剩,包括鼓励制造资源,允许汽车制造工厂多做几个品牌,他认为这可以解决未来的产能过剩问题。

       中国车企自主品牌实力待提高

       实际上,参与讨论的各界人士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规模论”只是表象,中国汽车行业真正症结在于车企规模小且自主品牌实力不够强。

       “现在国内的整车企业上百家,但每家平均的产销量都很少,一些排名靠前的车企产销量也就两三百万量。与之相比,世界排名前三的车企基本上产销量都在九百多万辆到一千万辆,中国车企规模小、单体散,需要依靠并购和重组提高自身的实力。”徐和谊说表示,从去年到今年,很多国内车企已经加快了并购重组的步伐,这是未来的方向。

       朱福寿则表示,在2013年中国销售的2200万辆汽车里面,真正的自主品牌销量只占到38%。中国的自主品牌的品牌影响力还远远不够,更谈不上达到规模。

       但他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中国人实际上真正做乘用车也就这十几年的时间,未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成熟,市场将更好的发挥对每个企业优胜劣汰的作用,再过五到十年,中国的自主品牌一定会有更大发展。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分析与盈利空间预测报告(2014-2018)》由中国报告网汽车行业分析专家领衔撰写,主要分析了汽车行业的市场规模、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同时对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做出科学的趋势预测和专业的汽车行业数据分析,帮助客户评估汽车行业投资价值。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及出货量持续增长 地方政策出台支持试验应用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及出货量持续增长 地方政策出台支持试验应用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3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从777亿元增长到了1613亿元,连续四年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我国智能网汽车市场规模约为2721亿元,同比增长26.4%。

2025年06月13日
我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但近三年资本市场热度逐年下降

我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但近三年资本市场热度逐年下降

2020-2024年,我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规模呈稳步增长。2024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约为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95%。

2025年06月12日
我国智慧停车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相关政策出台支持停车设施智能化改造

我国智慧停车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相关政策出台支持停车设施智能化改造

从行业投融资情况来看,我国智慧停车行业投融资事件较少,截至2024年我国智慧停车行业共发生23起投融资事件,到2024年我国智慧停车行业发生1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0.3亿元。

2025年06月06日
我国智能汽车行业市场规模较快速增长  ADAS (L1+L2)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为主流

我国智能汽车行业市场规模较快速增长 ADAS (L1+L2)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为主流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2024年,我国智能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4年我国智能汽车市场规模约2152亿元,同比增长33.4%。

2025年05月21日
我国车联网市场以软件信息及应用服务和感知设备为主 行业投融资主要集中于战略投资

我国车联网市场以软件信息及应用服务和感知设备为主 行业投融资主要集中于战略投资

从产业规模来看,2020-2023年,我国车联网产业规模呈增长走势。2023年我国车联网产业规模为2887.2亿元,同比增长22.4%;2024年产业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

2025年05月12日
我国电动摩托车行业产销量均下降 2025年一季度雅迪科技以29万辆销量领先其他企业

我国电动摩托车行业产销量均下降 2025年一季度雅迪科技以29万辆销量领先其他企业

产量来看,2019-2024年,我国电动摩托车产量呈先升后降走势。2025年1-3月,我国电动摩托车产量为81.09万辆,同比增长17.16%。

2025年04月24日
我国汽车芯片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下游汽车产销量均保持增长

我国汽车芯片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下游汽车产销量均保持增长

产业链来看,我国汽车芯片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半导体材料、晶圆制造和半导体设备;中游为汽车芯片制造,根据实现功能的不同,汽车芯片包括控制芯片、计算芯片、传感芯片、功率芯片、通信芯片、存储芯片、安全芯片等多个类别;下游为车载系统及整车制造,涉及车联网、汽车座舱、HUD、中控仪表、智能汽车等。

2025年04月11日
我国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华为、百度等科技巨头主导高端市场

我国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华为、百度等科技巨头主导高端市场

产业链来看,智能座舱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软硬件供应,硬件包括座舱芯片、显示面板、PCB、功率元件等,软件包括中间件、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中游为软硬件系统集成,包括座舱域控制器、车载信息显示系统、车载信息娱乐系统、HUD(抬头显示)、液晶仪表屏、语音交互等部分,形成完整的智能座舱系统;下游为整车制造与销售环节。

2025年04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