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行业市场容量及资产回报率分析(图)

        基于前述统计数据,以及行业调研见闻,我们修正观点,认为:前述《发展指南》所提出的充电桩安装量规划数据,不达预期的概率较大;展望未来,充电设施建设与运营产业依然具有很大发展前景,市场参与者将通过一些务实的改进方法,提高充电设施资产回报率,支持行业健康发展。我们对该产业的趋势预判如下。

        其一,充电站将占据主流地位,分布式散桩的投资建设将进一步放缓。
        相较分布式散桩而言,集中式充电站在投资、建设、运营等环节,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整体资产回报率高,且易于维护。分布式散桩的优势在于其便利性。然而,大多数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都在 160km 以上,且未来随着补贴政策调整、电池技术升级,还将继续提高。从用户体验的角度看,当前使用分布式散桩充电的方案排他性不强。我们预计,未来 3~5 年,集中式充电站将成为充电设施建设的主流选择。

        其二,各地对于充电桩数量的追求将放松,合理的车桩比将顺应市场规律。

        前文提到,截至 2017 年底,纳入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统计的公共类充电桩为 21.39 万个;考虑统计未覆盖的样本,我们估测,所有已投入运营的公共类充电桩接近 24 万个。根据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推广量,我们测算,截至 2017 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超过 160 万辆。如取 24 万个桩、160 万辆作测算,则桩/车比约 6.7。该数据距离此前规划的车桩比 1:1 的目标相差甚远,但也未出现严重影响存量新能源汽车充电的情形。

        考虑充电供给充裕度与充电设施投入回报之间的平衡,我们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如果充电站服务的车辆每日都需要充电(如公交车),桩/车比介于 4~6 之间为宜,实际运营初期的比例一般更低。下面举例讨论。

        我们结合调研,以某省会城市公交充电站项目为例,取桩/车=4 的情形建模,测算运营项目盈利情况,暂不考虑建设补贴,如表所示,测算过程与相关结论如下:

        1)结合调研,假设每个充电站(配置 10 个直流快充桩)的整体投资约 580 万元;
        2)在布局合理的前提下,采用“收取电费+服务费”的方式测算充电站的盈利,有效年充电总量 292 万 kWh,若按充电服务费 1.20 元/kWh 计算,则年服务费收入为 350.4 万元;
        3)去除运营成本和维修费用等约 234.4 万元,现金净流入为 116 万元;
4)静态投资回收期约 5 年,动态投资回收期约 7 年(假设行业基准收益率 i=8.5%)。

图表:新能源公交车充电运营项目投资回报估算(合理假设)
 

        * 各地服务费标准存在差别

        注:本模型不等同于金智科技实际执行的项目,后者情况以实际披露为准。

        我们认为,该模型的经济性较好,具有一定投资价值,且充电桩的利用率有提升空间。
        对于一般城市家庭用户来说,如购置纯电动乘用车,每 3 天充一次电,基本可以满足使用。考虑部分情况下会采用慢充方式进行,我们认为,服务这类车辆的充电站,桩/车比介于 10~15 之间为宜。

        结合我们对于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的比例测算,并考虑一定冗余度(一些充电站的利用率较低),我们预计,未来 3~5 年,公共类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的桩/车比设计将介于 7~10 之间。如 2020 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 550 万辆,则对应的充电桩合理数目为 55~79 万个。这意味着,2018~2020 年,我国将新增 31~55 万个充电桩,年均需求 10~15 万个,对应市场容量 30~45 亿元。

        其三,智能有序充电与电动汽车专用充电网建设将逐步推广。

        随着新能源汽车推广量增加,充电带来的新增用电符合对原有局部电网的冲击效应,将愈加明显。

        充电桩,尤其直流快充桩的功率较大,比如:国家电网公司 2017 年招标的主流选型功率为 60kW 和 120kW。当多辆车在同一时段(一小时、半天或一夜)内都存在充电需求,如不加以优化管理,则致局部电网瞬间负荷明显增大,甚至带来供用电安全隐患。

        针对这类问题的解决办法主要有:1)通过充电站统一管理平台,与充电桩、待充的新能源汽车进行互动,结合峰谷电价差等因素,对充电需求智能排序,有序充电,并优化充电成本。2)建设电动汽车专用充电网,最大程度上降低充电瞬间增加的较大符合对原局部配电网的冲击。

        图对比了有无电动汽车专用充电网的情景下,新能源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传统模式下,汽车充电夹杂在配电网中,无法分离。如瞬间负荷过大,对于配电网供电安全将带来一定隐患。改进模式下,汽车充电网和原有配电网并行工作,且相互独立,调度协同。汽车充电造成的瞬间负荷,通过专用汽车充电网消纳,对原有配电网的影响不大。

        一些充电领域的优秀上市公司已陆续推出针对前述“群充”等问题的解决方案,限于篇幅,暂举两例。

        特锐德于 2014 年发布“电动汽车群智能充电系统”。据公司官网资料,该系统设有高低压设备层、充电控制层、负荷调度层、云平台管理层的四层结构,以居民用电优先、利用电力负荷裕量充电为原则,实现电动汽车充电的有序管理,避免电动汽车规模接入电网充电时造成的负荷冲击,并能实现低谷充电,对电网削峰填谷作用明显;将供电电路、充电控制电路和区域监控模块集成到一个多功能充电箱变内,实现集中管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充电设施的造价。公司于 2017 年 10 月发布“汽车充电网”与“新能源微网”双向融合系统,使相对独立的电动汽车和新能源微网产生交互,可有效降低园区新能源微网建设成本约 30%、综合运行成本 20%~30%,同时让电动汽车和多能箱变成为储能和能源柔性自治的重要载体,实现用户侧就地消纳多种能源,从而优化能源利用。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市场规模现状分析与投资价值前景评估报告

        据《中国能源报》(2018 年 2 月 5 日头版)报道,奥特迅推出矩阵式柔性充电堆技术,将电动汽车充电站内全部或部分智能充电模块集成在一起,突破现有充电基础设施功率固化的问题,根据车辆需求自动分配充电功率,进而大幅提升充电功率及设备的利用率。一个标准充电堆、20 个车位,以平均充电功率 40kW 计算,可以满足 800 辆电动乘用车的充电需求。充电堆预期可以帮助车主降低支出费用,并减少选择充电终端的环节,提升充电体验;同时有效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和电网安全性能。

图表:电动汽车专用充电网设计思路
 
        其四,探索充电站盈利模式创新。

        目前,充电服务费是充电站的主要盈利来源,未来还可以挖掘广告费、整车租赁、综合服务等多个渠道的盈利点。

        万马股份的子公司万马奔腾新能源与乾龙快运于 2017 年设立合资公司万马乾驭,主营纯电动物流车的租售及配套充电服务及相关后市场服务业务,奔腾新能源持股 60%。我们认为,从万马股份的角度看,其此前在充电设施建设运营领域的布局,是开展物流车业务的重要基础。此项新业务将与充电业务产生协同效应,一方面有助推进城市快充网的建设,另一方面将增加充电网络的运营收入,提高资产利用率。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充电设施建设力度将持续加大,通过合理的车桩比优化资源配置;同时,技术与业务模式创新将有助提高充电设施的资产回报率。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制造与充电站建设运营领域,相关 A 股标的包括(但不限于):特锐德、万马股份、金智科技、奥特迅、易事特、和顺电气、国电南瑞、许继电气、平高电气、中恒电气、通合科技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智能驾驶行业:多方势力布局相关业务 2024年市场投融资金额达近七年顶峰

智能驾驶行业:多方势力布局相关业务 2024年市场投融资金额达近七年顶峰

从行业投融资情况来看,2018年到2024年我国智能驾驶行业投融资事件为波动式增长趋势,到2024年我国智能驾驶行业发生39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298.51亿元,投融资金额达到了近些顶峰;2025年1-3月27日,我国智能驾驶行业发生3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25.2亿元。

2025年03月29日
我国乘用车轮胎行业:山东省产量占比最高 巴西为最大出口目的地

我国乘用车轮胎行业:山东省产量占比最高 巴西为最大出口目的地

而随着近些国内乘用车销量的增长,使得配套需求增长,加上海外产能释,我国轮胎产量逐年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到2024年我国轮胎外胎产量从8.56亿条增长到了9.35亿条。

2025年03月05日
我国增程式电动汽车行业销量持续增长 2024年问界M7销量最高

我国增程式电动汽车行业销量持续增长 2024年问界M7销量最高

具体从销量来看,近三年我国增程式车型销量开始增长,2023年开始,我国增程式车型销售64.2万辆,同比增长181%,新增41.4万辆; 2024年我国增程式车型销量达116.7万辆,同比增长78.7%。

2025年02月21日
我国燃油摩托车行业产销量均有所增长 其中前十企业销量占总销量56.07%

我国燃油摩托车行业产销量均有所增长 其中前十企业销量占总销量56.07%

产销量来看,2024年1-12月,我国燃油摩托车产销分别为1656.45万辆和1645.62万辆,同比增长13.86%和12.99%。整体来看,2021-2024年,我国燃油摩托车产销均呈先降后升走势。

2025年02月17日
我国车载摄像头行业:出货量及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前视摄像头渗透率最高

我国车载摄像头行业:出货量及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前视摄像头渗透率最高

汽车产量的增长也带动车载摄像头需求的增加。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4年我国车载摄像头出货量为增长趋势,到2024年我国车载摄像头出货量为7200万颗,同比增长17.4%。

2025年02月14日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出货量及ADAS级市场销量均呈快速增长态势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出货量及ADAS级市场销量均呈快速增长态势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2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为1259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56%,2023年约为1613亿元;2024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2152亿元。

2025年02月11日
【投融资】2024年我国汽车制造行业资本市场活跃 投融资事件数量创近七年新高

【投融资】2024年我国汽车制造行业资本市场活跃 投融资事件数量创近七年新高

数据显示,我国汽车制造行业投融资事件,从2018年的90起增长到2024年146起,2025年1月1-23日我国汽车制造行业发生投融资事件2起,投融资金额为2亿元。

2025年02月08日
我国汽车发动机行业:汽油发动机为主要产品 2024年比亚迪产量最高

我国汽车发动机行业:汽油发动机为主要产品 2024年比亚迪产量最高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是汽车的核心部件,为车辆提供必要的动力。随着我国汽车产量的持续增长,对汽车发动机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数据显示,到2024年我国切割发动机产量达到了3155.9万辆,同比增长4.8%,连续五年产量稳定增长。

2025年02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