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式快餐企业进军海外市场 行业亟需转型

        全球中式快餐行业市场区域分布情况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指出,中餐、中药和中华武术是当今中国在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文化要素。

        对于中餐而言,近年开始在海外形成的爆款、排队等景象,放在以前是很难想像的。在经历长期水土不服的过程后,中餐好像终于有点起色了。据统计,目前,海外中餐馆约有 55 万家,产值规模超过 2500 亿美元。

        2017 年,众多本土餐饮企业纷纷选择进军海外。 6 月,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和合谷宣布将于晚些时候在英国伦敦开出首家海外店;7 月,局气餐厅在澳大利亚开出第一家分店;8 月,庆丰包子以特许经营模式在哈萨克斯坦开出海外首家门店;8 月,马子禄清真兰州牛肉面日本东京店在东京都千代田区神田神保町开业;12 月上旬,大董烤鸭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旗舰店正式对外营业……

部分出海餐饮企业盘点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然而数据显示,目前亚洲仍然是全球最大的中式快餐市场,全球85.2%的中式快餐市场分布在亚洲地区。其次是北美地区,随着熊猫快餐等企业的崛起,北美中式快餐市场占比达到9.3%。

2017年全球中式快餐市场区域分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中国中式快餐行业政策环境

        行业监管体制现状

        目前,我国餐饮行业的主管部门主要有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总局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等。其中,由国家发改委承担我国餐 饮行业的宏观调控职能;由商务部负责我国餐饮行业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行业 规划、行业政策和行业标准的制定,行业数据的统计、行业秩序的规范和举报制 度的建立等方面;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我国餐饮服务许可的监督管 理工作和信息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工作。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中式快餐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

        我国餐饮行业的自律性组织主要有中国烹饪协会、中国饭店协会、中国连锁 经营协会等。其中,中国烹饪协会是于 1987 年 4 月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成立, 并在民政部登记的全国餐饮业行业协会;中国饭店协会于 1994 年经国家民政部 批准成立的国家一级行业协会,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并接受 商务部的业务指导;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是于 1997 年在民政部注册成立的连锁经 营领域唯一的全国性行业组织。我国餐饮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责是按照行业的法 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发挥行业自律、引导和服务的作用,促进行业标准的推广 与实施,做好行业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方面的指导工作,并通过制定 行业公约等方式进行引导和约束。

        行业主要政策法规

        餐饮行业作为刚需市场,在“十三五”期间将迎来巨大的增长空间,特别 是大众化餐饮和连锁餐饮市场的需求日益凸显。与此同时,这期间餐饮企业也 将面临新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在政府“供给侧”改革的政策指导下,餐饮业已逐步步入培育内生增长动能 和改善就业民生的供给结构调整阶段,这对餐饮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重大意 义。同时,“营改增”税收政策也有利于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

        食品安全关系群众身体健康,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和实施,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心也从注重食品安全、卫生,逐渐深入到食品生产经营的内部,从事后处罚到事前风险评估,2012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12]20号)、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国办发[2012]36号)。随着各地卫生与食品药品管理部门监管职能的交接,政府对餐饮业食品卫生的监管力度将不断加强,企业也在政策法规学习和实践中更加重视食品安全,企业的食品安全水平将普遍得到提升。

        我国餐饮行业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具体如下所示:
 
        对我国餐饮行业有指导、规范和促进作用的行业政策具体如下所示: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中国中式快餐行业市场规模现状

        2017年,全球经济继续低迷增长,由于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靠,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目前,餐饮业大众消费已经达到80%,快餐、团餐、火锅、小吃、商场餐饮、休闲餐饮、餐饮食品、面包甜品生意红火。高端消费比例下降,百姓消费成为主流。在这一年,消费升级、一带一路、互联网、供应链成为行业的关键词。新的资本和跨界竞争者进入餐饮市场,8090 后在餐饮消费市场和餐饮企业管理层中都占据主要位置,行业洗牌日益显著。

2012-2017年我国中式快餐市场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烹饪协会

        中国中式快餐行业发展趋势

        在O2O的大力发展之下,消费者对于中式快餐的需求主要是四个方面,第一是食品安全,第二是高性价比,第三是菜品质量、菜单设计,第四是便利性。

        特别是随着消费者日益普及的移动支付习惯形成,餐厅的外卖、团购等方式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餐饮O2O外卖的巨大市场潜力在近年井喷,中式快餐加速转型势在必行。

        中式快餐行业发展趋势

        1. 店铺小型转化

        节省租金、小型化追求提升周转、小型需要追求坪效、小型适合各类商圈、小型容易复制发展等。

        2. 饭市全天转化

        快餐企业饭市设计从只有午晚两餐经营,追求三餐经营、追求全天经营,同时还要追求堂食的外卖经营。

        3.用工体制转化

        人员短缺、人才奇缺影响,快餐企业在用工模式上要设计新的体制、制度、机制,以适合供需的变化。

        4.利润环节转化

        应对四高一低,需要成本分差控制、费用损益控制、利润环节控制,经理人与管理人要懂利润环节管理。

        5.配销链条转化

        餐饮企业配销中心要成为连锁经营中游获利链条,通过采购、仓储、加工、配送,为店铺实现配销分销。

        6.原料整合转化

        包括:养殖、种植、畜牧三大产业,餐料、包装、物品12大品种。需要实现契约经济、规模采购预期。

        7.区域组团转化

        连锁经营讲区域连锁,区域连锁讲组团发展,组团发展讲规模经济、集约经营、跨区发展,组团如是说。

        8.连锁体系转化

        连锁经营讲体系连锁,包括:业务、物流、行政三大体系,人们所看到的是商业模式比拼的背后体系,连锁经营是快餐业的发展趋势。连锁经营不仅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能帮助餐企突破发展中的管理瓶颈。连锁经营具有成本优势、价格优势、品牌优势,应该是餐饮业经营模式的主要发展方向,新的一年这一趋势也将加强。

        加快中式快餐行业转型升级的措施

        1. 要把握餐饮行业发展趋势。时时关注国际和国内快餐产业发展形势,审时度势地调整企业运营管理的发展战略和前进步伐;

        2. 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利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平台,结合餐饮O2O、微营销、智能餐厅等新型的互联网营销工具和手段,与时俱进地将经营理念、菜品研发、服务模式全面升级,适应日益变化的大众化餐饮市场消费需求;走进快餐的互联网时代 ;

        3. 加强自律。推动快餐行业健康长足稳步发展。强化建设诚信体系和行业标准规范,健全食品安全上游可追溯体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4. 要强化品牌打造和专业化人才培养意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软实力,以加强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中式快餐行业国内投资环境分析

        预计到 2030 年末城镇户籍人口将增加 3 亿,增长动力主要来自:1) 支配收入和受教育水平提升;2)农村的年轻人比父辈更乐意在城市工作生活;3)出省 农民工向家乡周边城市回流,促进家庭生活城市化 ;以及 4)政策推动,包括:农村土地确权登记以及户籍改革等。

        农民工返乡、本地农民工增加以及产业集群的扩张为三、四、五线城市带来了发展机遇。 目前,中国人口城镇化率为 65%。城镇人口中 30%居住在一、二线城市,约 70%居住 在三、四、五线城市。因此,低层级城市的市场具备更大的增长潜力。中国新一轮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是中式快餐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将带动 餐饮服务消费支出的增长,而农民工向新市民的转变将会使一、二线城市的消费理念和 消费习惯传播到低层级城市。

农村人口城镇化:生产方式、生活空间及生活方式的变化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中式快餐行业市场机会分析

        长期看,餐饮连锁店将逐渐抢夺小规模独立餐厅的市场份额。2016 年,在中国每 100 万人口对应的大型餐饮连锁店(肯德基、必胜客和麦当劳)数量仅有 6.7,是美国的 8%、 英国的 15%。上述差距可能与中西方餐饮文化不同有关,但是大陆餐饮连锁店的渗透率 也远低于日本、香港和台湾。

        过去二十年,餐饮行业增速保持着平稳快速增长的态势,是消费品市场的一 大亮点。近年来,餐饮业的良好经营态势吸引了很多跨行业投资者盲目进入,同 时,国家对食品卫生的规范以及消费者对安全、品质的日益重视,行业内规模小、 品质差的餐饮企业利润明显下降,导致部分餐饮企业退出市场,而具有品牌优势、 质量安全保障、渠道优势的餐饮企业则继续保持整体经营规模和利润水平。

        整体来看, 在国家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八项规定、厉行节约等系列举措的作 用下,餐饮企业积极向集约化、精细化、规模化方向转型,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 领域,投身于大众餐饮;注重满足客户群体多样性、个性化需求,特色餐饮、体 验式餐饮表现抢眼;利用多元化多品牌运作,不断开辟市场。

        相关报告参考《2018年中国中式快餐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

目录简况
第一章 2015-2017年中国中式快餐行业发展概述
第二章 2015-2017年全球中式快餐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第三章 2015-2017年中国中式快餐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四章 2015-2017年中国中式快餐行业运行情况
第五章 中国中式快餐所属行业运行数据监测
第六章 2015-2017年中国中式快餐市场格局分析
第七章 2015-2017年中国中式快餐行业需求特点与价格走势分析
第八章 2015-2017年中国中式快餐行业区域市场现状分析
第九章 2015-2017年中国中式快餐行业竞争情况
第十章 中式快餐行业重点生产企业分析
第十一章 2018-2024年中国中式快餐行业发展前景分析与预测
第十二章 2018-2024年中国中式快餐行业投资风险与营销分析
第十三章2018-2024年中国中式快餐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
第十四章 2018-2024年中国中式快餐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火锅行业连锁化率逐年提高 人均消费价位在60-90元之间占比最大

我国火锅行业连锁化率逐年提高 人均消费价位在60-90元之间占比最大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火锅行业收入规模创近5年新高,达到5966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火锅餐饮收入将突破6000亿元,达到6164亿元。

2024年11月23日
我国西式快餐行业品牌连锁化率较高 广东省门店数量占比最高

我国西式快餐行业品牌连锁化率较高 广东省门店数量占比最高

西式快餐在我国已经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而随着人们经济水平和接受度的提高,西式快餐产品不断丰富,高热量、低营养的西式快餐也日趋平民化。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西式快餐行业市场规模一直为波动式增长,到2023年我国西式快餐行业市场规模为2680亿元,同比增长29.59%。

2024年11月15日
我国西餐行业品牌门店连锁化率提升空间大 华东地区门店数量占比最高

我国西餐行业品牌门店连锁化率提升空间大 华东地区门店数量占比最高

从品牌门店数区间分布情况来看,在2023年我国西餐行业门店数量5家及以下占比最高,为58.60%;其次为6-50家,占比为35.40%;而51-100家和100家以上占比则分别为3.80%、2.20%。整体来看,我国西餐品牌门店连锁化率不高,品牌门店数量区间多为5家及以下。

2024年11月13日
我国酒店连锁化率逐年提升 其中豪华(五星级及以上)酒店连锁化率最高

我国酒店连锁化率逐年提升 其中豪华(五星级及以上)酒店连锁化率最高

酒店是给宾客提供歇宿和饮食的场所,可分为连锁酒店和非连锁酒店两大类。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酒店数量共32.3万家,其中同一品牌3家(含)门店以上连锁酒店数约9.06万家,占比为28.05%;而其它非连锁酒店数约23.27万家,占比为72.04%。

2024年07月31日
我国餐饮业行业:规范性政策仍为主基调 市场更新换代加速拉高进入壁垒

我国餐饮业行业:规范性政策仍为主基调 市场更新换代加速拉高进入壁垒

餐饮业(catering)是通过即时加工制作、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于一体,向消费者专门提供各种酒水、食品,消费场所和设施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业。

2024年06月18日
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稳增长 政策强监管下行业食品安全工作或进一步加强

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稳增长 政策强监管下行业食品安全工作或进一步加强

近些年来,我国预制菜市场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到了5165亿元,同比增长23.1%。而根据第二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会上发布的《2023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当前我国山东省、河南省、广东省和江苏省的预制菜企业数量较多,平均超过6000家。

2024年03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