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复苏原因:供需改善+存量升级,推动酒店业进入上行周期
1.行业向好供给增速仅约3%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维持低位,而需求底部回升,供需周期性向好
2005年-2012年酒店行业处于高速成长期,经济型酒店出现如家、华住、锦江、7天等巨头,其他连锁品牌和星级饭店也实现快速扩张。2012年-2015年由于三公消费取缔、物业人力成本上涨,酒店业受先期过量供给和经营成本上涨的双重压力利润空间减小,大量经营不佳的酒店逐步退出市场,行业新增供给逐步放缓。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酒店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
供给方面:04-12年住宿和餐饮业(住宿业占比约80%)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均达到35%以上,13年以后受行业景气度下行因素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行至5%以下,17年行业整体回升,但17年和18年1-4月固投增速也仅约3.9%和8.2%,仍维持相对低位;而从STR统计的行业供给数据来看,12-17年行业供给增速逐步由6.8%下降至3.8%,18年1季度进一步下降至2.9%。
需求方面:从我们观测到的数据来看,酒店行业需求与航空客运相对一致,14年以后航空客运特别是国内航线客运量增速稳步提升,17年增速相比16年提升3个百分点至13.7%。此外,STR的数据也显示,16年和17年的合计月度需求增速分别提升至7.0%和8.1%。
房间需求 房间供给
2.消费升级倒逼供给侧升级,供给侧转型带动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提升
随着供需逐步向好,供需错位成为当前酒店业的主要矛盾点。酒店业新增供给放缓,行业内主要供给是先前建设的存量酒店,存量酒店品牌力弱、产品老旧,难以满足新兴需求。在消费升级趋势下,酒店的主要矛盾逐渐转移至供给端和需求端的供需错配。
酒店集团率先调整旗下产品结构,调整措施包括:1)扩展中端酒店,提升中端品牌占比。2)改造升级经济型酒店,提升存量酒店经营水平。酒店产品升级主要是在存量酒店上进行,从而实现供给侧的结构性转型升级,带动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提升。
扩展中端酒店:国内酒店品牌结构呈现“哑铃型”,300-600元价位的酒店品牌化率较低,龙头集团在这个价位推出中端标准化酒店品牌,迅速获得市场欢迎。
中端酒店RevPar较经济型酒店高出60-80%,目前三大酒店集团纷纷大力发展中端酒店,对酒店行业起到产品升级的作用,中端酒店结构占比提升推动行业整体经营指标向好。截止1季度末,锦江、华住和首旅中高端酒店房间数量占比
分别为34.4%、31.7%、17.8%,中高端门店数占比分别为26.4%、25.0%、14.1%,较15年末的3.0%、11.2%、4.1%明显提升。
经济型酒店升级:在消费升级趋势下,酒店龙头为提升自身产品竞争力,对旗下存量经济型酒店进行产品升级。华住推出汉庭2.0计划,首旅也剔除18年将完成100家以上如家和莫泰的升级改造;锦江对旗下的锦江之星和7天也分别有改造计划。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