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及深化改革, 我国高等院校在校生达到了历史新高,高校餐饮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新形势下,积极探究高校餐饮面临的主要矛盾及解决对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当前高校餐饮面临的主要矛盾
(一)饮食安全隐患
食品安全隐患是高校餐饮面临的首要问题。 目前来说,我国高校餐饮安全隐患众多,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产品组织散而小,安全监管空白多;二是餐饮生产环节众多,加工链比较长,且从业人员流动性高、卫生意识较差,再加上经验把握、手工操作缺乏一定的标准,导致餐饮生产安全隐患诸多;三是食品添加剂及其他非法添加剂的不规范使用,也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隐患。鉴于高校餐饮的服务对象具有特殊性,决定了高校餐饮的社会关注度比较高,很容易诱发不安全隐患,这更凸显了高校餐饮的安全责任重大。
(二)与经济规律之间的矛盾
随着高校餐饮用工、原材料使用的市场化,餐饮成本逐渐提升,且这种高位运行趋势具有不可逆转和长期性。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餐饮成本将持续上升,而与社会餐饮相比,高校餐饮价格较低,经营压力显著增加,这给高校餐饮服务带来了较大困扰。
(三)公益服务承受能力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 高校师生对餐饮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已从传统的“吃饱”发展到对环境、品质、营养、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 在高校师生对餐饮品质及服务质量的高要求下,高校餐饮需求已经远远超过传统福利型供餐需求,经营者与学生、政府、学校之间的利益博弈正在上演,食堂公益服务承担能力与师生消费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
(四)政策落实不到位
随着高校后勤的深化改革以及市场经济的转型, 高校餐饮成本不断提升,饭菜价格涨幅较大,而与之相关的公益性政策落实不到位,尚未真正建立起各种价格补偿机制与成本分担机制。 另外,高校餐饮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校行政干预,故而, 餐饮服务价格无法与市场真正接轨。高校餐饮一方面要体现公益性、遵循教育规律, 另一方面还要实现运行成本市场化,两者之间的矛盾凸显。
二、高校餐饮解决对策
(一)服务学生
高校餐饮服务必须以 “师生满意”为宗旨。 服务是高校餐饮的主要功能,在具体运作过程中,餐饮业必须牢记这一本职功能,在确保不亏损经营的基础上更好地满足学生饮食安全、营养等需求。 与此同时, 高校餐饮还必须充分掌握学生的饮食需求,全面关注学生生长发育及健康需求,在保证餐饮卫生、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搭配食物,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合理。 在此基础上, 可以结合学生的整体消费水平及物价情况,合理定制餐饮价格。 另外,要加强食堂硬件设施建设,改善餐饮环境,例如,保障学生就餐的餐盘、工具等齐全,保证桌子干净整洁, 有条件的食堂还可以设计包间、安装空调,更好地满足学生聚会需求。
(二)安全稳定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学校餐饮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
安全稳定不仅是高校餐饮的底线,也是高校餐饮的首要标准。高等院校必须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全面提升餐饮安全管理力度, 优化餐饮安全管理制度。 为此, 高校应成立由学校领导、餐饮管理人、后勤负责人等在内的领导小组, 全面负责高校餐饮的质量管理与食品安全。同时,根据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完善岗位工作责任制,规范餐饮劳动用工,合理配置人员。 此外,餐饮部门要切实落实食品安全法等法规, 全面提升餐饮食堂建设标准, 积极推行五常管理法以及食品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体制, 全面提升高校餐饮的现代化管理及规范运作水平。
(三)强化高校餐饮内部改革
首先,高校餐饮部门必须积极完善成本核算及经济责任制度,将具体成本细化到餐厅各班组,同时在餐饮服务中引入竞争机制, 在各部门人员配置上采用聘任制,实行竞争上岗,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使劳动定额等各项指标规范化。 其次,高校餐饮还需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紧抓食品安全关,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例如,改革餐饮行业的薪资福利机制,保证多劳多得; 建立合理的晋升渠道,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归属感。最后,高校餐饮还需要积极拓宽市场、拓展新门路,比如向开办食品厂、提供熟食等方向迈进, 更好地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网络化服务。
(四)树立为师生及教学服务的宗旨
培养人是学校办学的根本宗旨,因此,学校餐饮必须树立公益性原则,坚持为教学科研以及高校师生服务,用优质的餐饮服务为育人工作提供保障。在目前我国高校的办学模式下,大部分学生会在学校就餐,这使得高校食堂带有一定的垄断性。新形势下,高校餐饮必须明确自身“为学生提供餐饮服务”的根本职责,坚持公益性理念,做好公益性事业,在具体运作经营过程中,绝不能为了提高经营利润而乱涨饭菜价格。高校食堂的运作必须在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立足为师生服务这一原则,充分保障师生利益。 而要想真正保证并落实高校餐饮的公益性原则,学校及政府部门必须给予高校餐饮一定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尽量统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一旦两者出现矛盾,应优先社会效益,经济利益缺口由政府补贴。另外,学校领导应加强对高校餐饮事业的重视程度,加大预算资金支持力度,在改善餐饮基础设施设备的同时,提升餐饮人员待遇,进而全面提升餐饮服务质量。
(五)分类经营
完善分类经营运行管理体制,为高校餐饮服务提供保障。 首先,对于公益性食堂的构建,高校应自己投资经营,若学校力量不足, 可委托社会优质餐饮部门加入,与此同时,必须加大学校的监管力度。公益性食堂的运营要严格坚持公益性原则,不以盈利为经营目的,综合考虑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承受能力, 合理确定餐饮价格, 更好地保障学生的饮食问题,这就需要国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给予各种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积极探索经费分担机制。 其次,经营性食堂可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主要以风味餐饮的供应为主。 这类食堂不享受国家财政补贴,供师生自主选择,完全采用市场化运作。目前来说,高校餐饮应稳步开放经营性餐厅市场,但开放过程应当有序、适度,一方面要符合后勤改革、市场化改革的需求,另一方面还需要遵循教育及餐饮市场规律。为促进经营性食堂的对外开放,必须加大学校领导的支持力度,在实施过程中合理控制“稳” 和“度”,充分借助外部资源,推动高校餐饮向“选伙食”的方向转变。 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引入外部市场竞争机制,严把准入关,从而为高校师生提供更优质的餐饮服务。 再次,坚持分类指导与监管的原则。 新形势下,高校食堂必须积极探究高校、学生、监督部门等全方位、网络化的监督运行机制,加强餐饮服务的事前监督与事中控制,并加强对高校餐饮的不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另外,学校还应加强宣传服务力度,帮助社会组织熟悉高校餐饮经营特点,积极培育更优质的餐饮品牌。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