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国际航运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规模与未来动向研究》显示,实施枢纽聚合策略,巩固提升国际航运、贸易和金融服务等枢纽服务能级,促进高端资源要素加快集聚、高效配置,提升门户枢纽集聚力辐射力影响力,推动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对外开放。
强化国际航运枢纽能级
1.建设世界一流港口
依托世界级海港资源,将南沙港区建成现代化综合性国际门户枢纽港。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引导货运功能向南沙港区集聚,建成南沙港四期、南沙港铁路、南沙国际物流中心,推进国际通用码头、南沙港五期等项目建设。推动广州港20万吨级航道工程、广州港出海航道小虎作业区以北至新沙港区航道段升级工程、环大虎岛公用航道工程等内河航道和出海航道建设,提升航道、锚地适应能力和智能化水平。健全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加密内外贸航线网络,布局更多无水港,强化江海联运网络,完善海铁联运方式,依托南沙港铁路促进海铁深度融合发展,更好联通湘赣黔、滇川渝,通往欧亚大陆,探索实施船籍港转籍无缝衔接新模式,进一步拓展与香港机场海空联运通道。积极拓展“穿梭巴士”支线建设。
2.深化港口资源和港航交流合作
积极探索与珠海、中山等合建大型深水港区,拓展中远期战略发展空间,加强与深圳、珠海、东莞、中山等市合作,协同推进珠江口公共航道、锚地建设,推动与珠江口内及珠江西岸港口资源整合,共建世界一流港口群。深化与香港、深圳在航运服务等领域合作,推动航运保险要素交易平台发展壮大。拓展航运资源要素交易、跨境结算融资服务等功能,探索与港澳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航运要素交易中心,推动南沙国际航运中心信息平台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运功能重要承载区。加强与珠江、西江流域内河港合作,提升无水港功能,拓展东江、西江以及北部湾、海南等驳船运输服务。加强与国际港口及港口组织合作,提升南沙港区国际影响力。支持本地港航企业参与国际港口及临港产业园开发建设运营。积极打造出口型物流基地和进口型分拨基地,建设国际采购和配送中心。
3.完善港口航运综合服务体系
支持广州航运交易有限公司争取航运资产类交易场所资质,探索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航运要素交易平台,做大做强航运交易业务,提升航运交易影响力。大力发展临港产业、现代航运物流、航运服务、航运金融等产业,建设成为布局合理、能力充分、功能完善、安全绿色、港城协调的现代化综合性国际门户枢纽港,为打造形成航运要素高度集聚、辐射效应显著、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运中心提供主体支撑作用。发挥国际船舶登记船籍港优势,积极争取开展业务创新试点,建设大湾区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供应基地。健全船舶调度管理机制,提升船舶进出港调度能力,实现引航服务“零等待”。建设“智慧港口”,推动港航企业管理优化和服务升级。完善口岸七天通关常态化机制及24小时智能通关模式,支持“智慧海关”建设,拓展“湾区一港通”38建设,建成智慧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口岸通关智能化水平。
“十四五”时期港口基础设施、集疏运体系和物流枢纽项目 |
一、航道锚地工程:广州港20万吨级航道工程、广州港环大虎岛公用航道工程。
二、港口提升工程:南沙港区四期工程、南沙港区粮食及通用码头扩建工程、 南沙港区五期工程、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工程、南沙港区近洋码头工程、广州LNG应急调峰站配套码头工程、广州港南沙港区粮食及通用码头筒仓二期工程、广州港南沙港区龙穴岛中部挖入式港池口门外航道疏浚工程、广州港南沙港区国际海铁联运码头工程。
三、集疏运体系工程:南沙港铁路及配套站场、南沙海铁联运枢纽、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
四、邮轮设施:广州南沙国际邮轮码头及综合体项目。
五、物流枢纽项目:南沙港物流枢纽、小虎沙仔物流枢纽、广州南沙国际物流中心。 |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