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冷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分析报告-行业调研与前景评估预测》显示, “十三五”期间,全省初步形成了以海口市、澄迈县和三亚市为核心的冷链物流发展格局。其中,海口市以日用生活消费品及农产品冷链物流业为主导,澄迈县以水海产品冷链物流业为主导,三亚市以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业为主导,其他瓜菜主产区市县零星布局建设田头预冷库。
截至2020年底,全省已建成冷库容量约162万m,其中“十三五”时期新增冷库库容约55万m,商业冷库、田头预冷库已具有一定规模。其中,5000m以上冷库容积约占冷库总容量的92.2%。
2.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目前,全省从事冷链物流相关企业约635家,以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为主。拥有海南罗牛山食品、三亚佳翔、三亚南果等农产品冷链龙头企业和国药控股(海南)物流、海南华健药业等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涌现出盒马鲜生、海南冻品云等特色供应链企业。三亚佳翔、海南罗牛山食品集团入围2020年中国冷链物流企业100强。
3.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海南热带高效农业资源丰富。2020年,全省蔬菜(含菜用瓜)总产量为572.2万吨、比2015年增长3.9%,产值约为287亿元、比2015年增长33.1%,水果总产量为494.6万吨、比2015年增长22.8%,产值约为293亿元、比2015年增长85.5%。
2020年,全省肉类总产量约为60.5万吨,比2015年下降21.8%;产值约为322亿元,同比增长30.8%。其中猪肉产量为20.9万吨,比2015年下降54.3%;牛肉2.3万吨,比2015年增长22.8%;羊肉产量为1.2万吨,比2015年增长17.2%;禽类产量为33.1万吨,比2015年增长30.1%;其他肉产量为3万吨,与2015年基本持平。
2020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为166.9万吨,比2015年下降10.1%;产值约为413亿元,比2015增长34.3%。
4.冷链物流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十三五”期间,我省连续出台《海南省加快推动冷链物流发展保障食品流通安全实施方案》(琼府办〔2017〕212号)、《海南省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方案》(琼发改经贸〔2020〕742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冷链物流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5.出岛冷链物流稳定增长。
2020年,全省运输鲜活农产品出岛424471车次,比2015年增长38.0%;载重量953万吨,比2015年增长24.1%。其中,水果出岛540万吨,蔬菜出岛325万吨,水产品出岛81万吨,活畜禽出岛7万吨。
海南省“十四五”时期冷链物流市场预测
经预测,2025年全省冷链物流市场需求总量约4310万吨,产值约9784亿元。1.鲜活农产品生产情况预测。
根据我省农产品生产情况,受土地资源限制等因素影响,“十三五”时期我省鲜活农产品(不含槟榔、花卉)产量比较稳定,基本维持在1250万吨左右。随着“十四五”养猪业的恢复性生产,海上牧场、高效农业的大发展,预计2025年鲜活农产品(不含槟榔、花卉)产量达1698万吨,年均增速为5.6%。
2.冷链产品消费需求预测。
根据《海南省人口发展规划(2030年)》,2025年全省人口将突破1200万人。预计2025年旅游人数将达到23601万人,按照旅游人口在海南滞留3.15天计算,形成约204万消费人口,加上候鸟人口约99万人,全省消费人口将达到1503万人。按照全省城镇人口人均需冷链主要消费品的消费量以及消费量增长率,预计到2025年全省农产品冷链消费总量约512万吨,年均增速为7.4%。
3.国际冷链物流发展预测
(1)全国冷链市场预测。2013-2019年,全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年均增速为16.9%。预计2025年我国冷链物流总需求量将达32454万吨,比2019年增长64.7%;冷链市场规模5207亿元,比2019年增长62.6%。
2010-2019年,我国肉类消费结构一直保持稳定,即猪肉约占60%、牛羊肉约占18%、禽肉约占22%。未来几年我国猪肉和牛肉进口有望继续明显增长,禽肉进口稳定增长,羊肉进口小幅增加,预计2025年全国肉类消费量约为1亿吨。
(2)全国冷链进口需求预测
全国肉类进口预测。2020年我国肉类及其制品进口量为991万吨,比2016增长111.8%(因2015年肉类进口数据缺失);进口额达2131亿元,比2016增长204.9%。预计到2025年肉类及其制品进口量达2035万吨,年均增速为15.5%;进口额为4488亿元,年均增速16.1%。从我国肉类产量、消费量、进口量分析,肉类进口基本保持较快增长。预判未来十年是我国肉类进口市场的黄金时期。
全国水海产品进口预测。2020年我国水海产品进口量为402万吨,比2015年增长48.3%;进口额897亿元,比2015年增长120.4%。预判随着全球新冠疫情控制进入常态化,鱼类进口将恢复性增长,预计到2025年进口量达541万吨、年均增速为6.1%;进口额为1447亿元,年均增速为10.0%。
全国乳制品进口预测。2020年我国乳制品进口量达337万吨,比2015年增长82.2%;进口额为866亿元,比2015年增长130.3%。预计2025年我国乳制品进口量473万吨,年均增速为7.0%;进口额1277亿元,年均增速为8.1%。
全国鲜、干水果及坚果进口预测。2020年我国鲜、干水果及坚果进口量达652万吨,比2015年增长51.6%;进口额为802亿元,比2015年增长120.9%。预计2025年我国植物和植物产品进口量达894万吨,年均增速为6.5%;进口额1315亿元,年均增速为10.4%。
医药进口市场预测。2020年全国医药进口量为22万吨,比2015年增长100.0%;进口额为2580亿元,比2015年增长104.0%。预计2025年我国医药冷链进口量约为35万吨,年均增速为9.7%;医药冷链进口额约3840亿元,年均增速为8.3%。
海南省冷链物流“十四五”发展规划
到2025年,按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求,高标准建成一批规模大、数字化、智能化的冷链物流设施;基本建立以冷链中间品加工贴牌增值服务为主,适应全省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建立管理规范、国际标准、无缝衔接、可追溯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区域性国际冷链物流中心。
海南省冷链物流“十四五”发展目标
要点 |
重点内容 |
冷链设施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
到2025年,全省新增冷库总容量约1445万m。其中,新建国际中转型冷库约857万m,具体为海口250万m(含海口江东新区100万m、澄迈马村港150万m)、洋浦350万m、东方180万m、三亚47万m、琼海30万m;新建公共型冷库约335万m;新建批发市场冷库约66万m;新建农产品产地集散中心冷库约4万m;新建和改造田头预冷库约35万m;新建槟榔预冷、保鲜库约11万m;新建花卉产地预冷库约1万m;新建和改建渔港冷库约36万m;新增药品冷库约100万m。强化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零售性冷库建设。推进冷链销售终端在超市和便利店的投放。 |
冷链运输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
到2025年,全省专业冷藏车的保有量约需2618台。实现冷链食品进出岛和配送冷链运输率达85%,药品进出岛冷链运输率达100%。 |
冷链流通率大幅提高 |
国际冷链中转服务产品冷链流通率达100%。省内果蔬、肉类、水产品等的综合冷链流通率达85%以上,流通环节腐损率降至10%以下。 |
市场主体规模逐步壮大 |
引进和培育2-3家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培育2-3家冷链物流第三方供应商,打造2-3个食品冷链品牌。 |
基本实现冷链服务数字化 |
建成海南冷链物流供应链数字平台,培育一批全程冷链、全程监控、全程可追溯的示范企业和示范安全产品。 |
冷链物流成本大幅降低 |
通过先进装备技术应用,优化资源要素保障,提高运营效率,最大限度降低全省冷链物流成本。 |
预计到2035年,建成覆盖全球主要贸易伙伴,联通国内消费市场的冷链供应链服务网络体系;建成完善的冷链设施体系,全省冷链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全链条、网络化、标准化、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建成与国际标准对接的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安全品牌。全省冷链服务能力和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打造具有冷链资源要素高度聚集、数字供应链引领的国际冷链物流中心。
空间布局
(一)国际冷链物流设施布局。
根据海南独特的地理单元,海运和空运是进出岛的主要运输方式。依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以洋浦为中心,海口、东方、三亚、琼海为重要节点的国际冷链设施服务体系。“十四五”期间,全省新建国际中转型冷库约857万m。
专栏3-1海南省“十四五”时期国际冷链物流中心布局
专栏3-1海南省“十四五”时期国际冷链物流中心布局 |
洋浦国际冷链物流中心。依托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枢纽港国际海洋干线运输资源,建设350万m多温带、多层国际中转型冷库和集装箱中转设施。承担全省70%国际农产品及食品冷链加工增值服务量。主要为欧洲、南美洲、大洋洲的肉类、水果、鱼类等产品提供进口冷链物流服务。 |
专栏3-2海南省“十四五”国际冷链物流重要节点布局
专栏3-2海南省“十四五”国际冷链物流重要节点布局 |
海口国际冷链物流节点。依托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在江东新区建设100万m多温带、多层国际中转型冷库,并列入海口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项目。在海口港马村港区建设150万m多温带、多层国际中转型冷库。承担全省30%海洋冷链物流和90%航空冷链物流加工增值服务。主要为全球药品、高端技术中间品冷链进口运输和国内配送服务,以及为东南亚、南亚以及大洋洲的肉类、水果、鱼类等产品提供冷链物流服务。 东方国际冷链物流节点。依托八所港对越边贸资源和规划建设的东方机场,打通八所至越南盖林港滚装运输航线,恢复开展边贸生鲜产品冷链运输业务。积极推动易货贸易、互市贸易、对销贸易等边贸小额贸易往来,探索以越南岘港为基点,逐步吸引越南货物向岘港集聚,形成具有特色的自由贸易港冷链物流。 与东方机场建成同步,建议在临空经济区建设180万m多温带、多层国际中转型冷库。主要功能:一是做大食品冷链增量,对接洋浦港和八所港高端冷链产品转运;二是承担高新技术中间品(零部件)以及奢侈品的航空运输。开展高新技术中间品加工增值服务,发展货运航司基地,开展物流中转服务、航空服务贸易、航材物流、飞机改装以及航空物流全要素服务,打造全球航空物流枢纽。 三亚国际冷链物流节点。依托三亚凤凰国际机场航线资源,利用航班腹舱开展高端离岛免税商品、食品、药品、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种质等冷链物流服务。探索开通南山港至越南生鲜海运航线,建设47万m国际中转型冷库。 琼海国际冷链物流节点。依托博鳌国际机场航线资源,重点利用航班腹舱开展药品、高端离岛免税商品、需冷链的会展展示品等冷链物流服务,建设30万m国际中转型冷库。 |
(二)公共冷链物流基地布局。
根据目前城市生鲜农产品消费需求趋势,在我省常住50万左右人口的市县(海口、三亚、儋州、洋浦、文昌、琼海、万宁、澄迈、乐东等市县区)布局公共冷链物流基地,2025年预计覆盖人口约1095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80.2%),冷链能力约114万吨,冷库容量达284万m。其余市县根据人口规模,结合实际情况,建设冷链物流基地,年冷链能力约1-2万吨。“十四五”期间,全省新建公共冷库约335万m。公共冷库服务于农贸市场、酒店、餐饮企业、连锁超市以及零售网点,提供公共仓储与冷链配送服务。
注:对标国际冷库人均系数,取值为0.26/人。
(三)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冷库布局。
根据全省农产品批发市场规划布局,全省配套建设贮存冷库11座,为农产品批发市场提供服务。“十四五”期间,全省新增农批市场冷库容量约66万m,冷藏能力达26万吨。
(四)农产品产地集散中心冷库布局。
根据全省农产品生产基地布局,按照气调库技术要求,“十四五”期间,全省改造和新建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冷库为26座,新增冷库约4万m、冷藏能力约1.7万吨,覆盖全省85个瓜菜主产区和产品优势区。
(五)农产品产业基地冷库布局。
瓜菜田头预冷库。目前全省现有田头预冷库约13.5万吨,预冷能力达270万吨。“十四五”期间,根据我省热带农产品主产区布局,以0.2-1.9万亩为单位建设一座预冷库,需建设121座预冷库,新增预冷库约14万吨(35万m),新增预冷能力约280万吨,使年预冷能力达到550万吨,直接覆盖瓜菜种植面积102万亩以上,确保瓜菜采后运输时间控制在30分钟运程,1小时内进行预冷。
按照智能化果蔬高湿度压差预冷库技术规范,新建三种类型预冷库,全省新增13480吨/日预冷能力。
(1)60吨/日预冷能力,900m,33座。配套建设240吨(600m)恒温保鲜库、200㎡分拣包装车间,覆盖0.3万-0.5万亩瓜菜种植面积。
(2)100吨/日预冷能力,1500m,61座。配套建设500吨(1250m)恒温保鲜库、400㎡分拣包装车间,覆盖0.8万-1.2万亩瓜菜种植面积。
(3)200吨/日预冷能力,3000m,27座。配套建设800吨(2000m)恒温保鲜库、600㎡分拣包装车间,覆盖1.3万-2万亩瓜菜种植面积。
槟榔预冷库和保鲜库。2020年,全省槟榔种植约173万亩,年产量约30万吨,已形成较大产业规模,需建立从采购预冷-保鲜仓储-冷链运输服务体系,以保障其药用或者食用品质。“十四五”时期,根据我省槟榔生产情况,重点在定安、琼中、乐东、三亚、澄迈、万宁等市县,布局区域性槟榔保鲜库约20035吨,冷库容量达94518m,适应槟榔产业保鲜仓储的市场需求。在市县槟榔产区布局建设预冷库82座,预冷能力1575吨,库容总量19680m,辐射范围3㎞。
花卉产地预冷库。根据《海南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5)》,到2025年规划种植花卉面积达50万亩。花卉产品对温度、湿度敏感性较高,冷链物流是花卉生鲜保质的重要基础。按照全省花卉苗木产业布局,在花卉产业小镇、花卉主题公园、花卉产业园区配套花卉采后保鲜预冷库约900吨,库容量约11250m,与冷链运输相衔接。
沿海渔港冷库布局。全省布局建设国家中心渔港8座,一级渔港10座,二级渔港18座,三级渔港14座。国家中心渔港,年渔卸货量8万吨以上;国家一级渔港,年渔卸货量4万吨以上;国家二级渔港,年渔卸货量2万吨以上;国家三级渔港,年渔卸货量达到一定规模。在海口、三亚、儋州、文昌、琼海、万宁、东方、澄迈、临高、昌江、乐东、陵水等市县新建配套渔业生产性沿海渔港冷库50座,新增冷库约36万m、冷藏能力15.4万吨。其中8000吨级8座、4000吨级10座、2000吨级18座、1000吨级14座。
(六)药品冷库布局。
全省药品冷库集中布局在海口江东新区、海口药谷、三亚综合物流园、博鳌机场临空产业区等。海口药业仓储库与食品冷链仓储库统一规划建设。
重点工程
(一)冷链物流支撑工程。
深化港口体制改革,建立公共型港口为主的基本港港口管理体制。按照《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要求,对标国际标准和全球交通发展前沿技术,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综合交通设施,建设满足全球最大集装箱船舶以及全球主流船型靠泊技术需求的数字化码头。按照洋浦港打造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发展定位,配套建设东方机场,打造海南国际航运枢纽。推进三亚新机场、海口美兰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等建设。推进西环铁路复线及粤海铁路南、北港码头扩建工程建设。扩建铁路货运站,配套建设供电设施,提高铁路装卸效率,增强铁路货运站的物流能力。进一步完善港口、机场、园区等集疏运体系建设。
专栏5-1海港服务能级提升工程
专栏5-1海港服务能级提升工程 |
洋浦小铲滩集装箱码头扩建工程、海口港马村港区三期集装箱码头工程、海口港马村港区四期集装箱码头工程、洋浦港区航道改扩建工程、海口港马村港区西部作业区航道一期工程。 |
专栏5-2空港服务能级提升工程
专栏5-2空港服务能级提升工程 |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东方机场、三亚新机场。 |
专栏5-3铁路服务能级提升工程
专栏5-3铁路服务能级提升工程 |
西环铁路货线能力提升工程。 |
(二)冷库设施工程。
提升冷库装备技术水平。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和经验,国际中转型冷库、公共型冷库按照-60℃~10℃七个温带进行设计。在不影响限高的前提下,库房设计建议考虑多层冷库,满足加工作业的面积需求。鼓励发展移动式冷库在农贸市场、零售终端市场的应用。
专栏5-4冷库设施工程
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应用。鼓励在鲜活农产品流通中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设备和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推广低碳制冷技术、新型制冷剂应用。建设节能型绿色仓储设施。鼓励综合利用冷能,积极开展LNG冷能可再生资源的应用研究,创新制冷模式和工艺,降低加工、包装、分拣、装卸、存储等环节能耗,降低物流成本。加快推进洋浦港、海口港马村港区集装箱堆场冷链插座建设。大力推进船用低硫燃料油应用。
(三)冷链物流标准化工程。
大力推进国家冷链、食品、药品等标准的应用。积极引进国际冷链标准,推动海南食品、药品检验检疫标准与国际接轨。在大型冷库、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配套建设检验检疫服务设施,完善食品、药品检验检疫服务体系。
大力推动冷库设备、冷链运输设备和技术装备标准化。积极推进标准化冷藏集装箱、标准模数系列的周转箱(筐)、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减少农产品中转损耗。建立全省冷链标准化托盘、周转箱(筐)共享共用服务体系。推进GS1(全球统一编码标识)的应用,实现托盘条码与商品条码、箱码、物流单元代码关联,促进标准装备设备数字化。
(四)城乡共同配送工程。
鼓励大型企业建设“海南省城乡配送公共信息平台”,为全省城市、农村冷链配送车辆提供货物匹配、车辆跟踪、定位、交通引导等一体化服务,满足政府监管和企业信息服务的需求,提升城乡共同配送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大力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宅配”等新型服务业态。进一步完善城市配送冷藏车辆通行便利措施,完善冷链车辆停靠装卸平台。积极推动城乡冷链配送系统与农产品流通追溯体系的无缝对接,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
(五)生鲜冷链速配工程。
构建生鲜冷链速配平台。以批发市场冷库、公共型冷链基地冷库为载体,以服务城区冷库、冷柜终端消费群体为目标市场,建立线上交易、线下体验、流通加工、分拨配送、金融支持等一体化的集约式冷链配送模式,满足市区零售网点、餐馆饭店、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消费需求。
建立生鲜配送新零售超市。建设城市生鲜零售实体超市和线上超市,开展线上线下展示服务,实现人、货、场数字匹配。建立冷链供应链、仓储链、流通链到城市配送末端的数字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实现用户下单后30分钟内送达。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