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是从低空、短航时向高空、长航时发展。
情报信息在现代战争中至关重要,无人机作为重要的信息收集手段,若要想侦察监视更广阔的地域并获得尽可能完整的情报信息,就必须进一步提升飞行高度、延长续航时间。因此,目前世界军事强国均在积极开展新型高空长航时大型无人机的研究。
这类无人机大多采用大展弦比机翼,以获取更大升力,从而提升载荷、延长滞空时间、提升航程。“全球鹰”无人机是现役长航时无人机中的代表,其高空长航时的特点能够使其滞空20小时以上,从而实现远距离、长时间、持续监测。
而超长航时无人机概念的提出,将空中停留时间的单位由现在的小时提升为天、周甚至是月。
超长航时无人机与现役长航时无人机(全球鹰等)最突出的区别在于飞行高度和驱动方式2个方面。飞行高度上,超长航时无人机其往往可以达到临近空间,临近空间是指处于现有飞机最高飞行高度和卫星最低轨道高度之间的空域(通常距地表约20~100km),它作为航天与航空的空间接合部。临近空间无人机相对于传统长航时无人机具有生存力高


在驱动方式上,超长航时无人机往往采用太阳能作为动力源,并配以超大展弦比机翼或以飞艇、浮空气球的形式提供升力,这使得超长航时无人机能够获得充足动力源的同时,实现长时间滞空,并保持一定的机动性。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消费级无人机行业竞争现状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2011年,美国《航空周刊》网站披露了一种能连续飞5年的太阳能飞机,“秃鹰无人机”,并打算把它作为太空卫星失效时向航母攻击群提供通信的重要手段。“秃鹰”将在白天使用机翼和尾翼上的太阳能帆板收集能量,然后储存在可重复使用的燃料电池中。
等到夜间,燃料电池将为电力驱动系统提供电能,保证夜间飞行时无人机不会失去动力。英国也有类似的计划,其“西风”无人机与美国的“秃鹰”无人机一样都是太阳能无人机,其采用超轻型碳纤维制造机身,最终翼展超过18米,重量仅为30千克。
机翼上表面覆盖有太阳能电池板,在白天可以满足“西风”两翼上的2台电动螺旋桨引擎的电力需求,维持在18000米以上高空飞行;夜间飞行时“西风”的飞行高度会降低到16000米以下。


据报道,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彩虹”太阳能无人机近日开展了高空飞行验证,在临近空间高度成功试飞。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英之后第三个掌握临近空间太阳能无人机技术的国家。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