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物流市场竞争态势及十三五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物流行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与现代化基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未来提升与发展的空间较大。2015年,我国物流市场的发展格局继续呈现调整态势,从集装箱吞吐、航空运输等数据来看,内贸物流市场增长好于外贸物流市场。区域物流市场差距进一步缩小。物流行业并购呈现提速态势,大型物流企业纷纷实施内部资源整合,服务范围不断延伸,物流体系建设明显加速。
总体上,我国物流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包括行业整合、下游行业需求增加、服务范围扩大、通用物流与专业物流分化、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
①物流企业加大并购力度,行业整合提速
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2015年全国物流业总收入达7.6万亿,前50家物流企业总收入共达8,414亿元,占全国物流总收入的11.1%。入围前50强的门槛由2008年的主营业务收入7.62亿元提升至22.5亿元,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开始扩大,行业集中度在提升。但如果采用主营业务收入前十强的企业与当年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例(CR10)作为行业集中度的指标,那么CR10仅为5.21%,CR50也仅有7.79%,所以当前市场还相对分散,行业整合度将进一步提升。
我国物流行业集中度低,导致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并且呈现以降低服务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的特点,行业整体缺乏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进入门槛低是导致物流业集中度低、价格竞争激烈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行业的集中度虽在不断提升,但行业仍缺乏具有定价权的龙头型公司。
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可以利用规模经济,在网络覆盖、运力配置等方面发挥及时、安全、低成本等优势。相比而言,小企业服务功能少,综合化程度低,管理能力弱,竞争能力弱,信息能力弱,经营秩序不规范,不具备适应现代物流追求动态运作、快速响应的要求。基于目前我国市场的这些情况,物流行业整合的需求十分强烈。
②服务范围不断向供应链两端延伸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继续深入发展,更多物流企业与制造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物流服务范围不断向供应链两端延伸。一些物流企业从最初只承担少量简单物流功能外包的第三方物流,拓展到全面介入制造企业供应链的第四方物流。在供应链上游为制造企业提供原材料与零部件采购服务、原材料入场物流服务、原材料库存管理服务等,在供应链下游为制造企业提供生产线后端物流加工服务、产成品销售物流服务、零部件售后物流服务等,物流专业化服务水平和效益显著提高。自2014年以来,业内已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富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先供应链管理企业,与此同时,国家政策也大力鼓励、支持和引导更多的物流企业向供应链两端延伸服务范围。
③通用物流与专业物流分化
经过多年发展,物流行业内的通用与专业分化趋势日益明显,专业化逐渐成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随着供需双方合作的不断加深,专业化物流公司更加注重按照客户供应链的布局实施针对性的物流资源配置,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整体解决方案。
物流向专业化发展的趋势是由需求决定的。企业对降低物流成本的需求越来越大,手段之一可以通过优化内部物流管理,节约成本从而增加企业利润。但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来降低成本,对专业能力要求很高,这就要求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另外,在中国从事生产、销售及采购活动的跨国公司和国内优势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迅速发展,这些趋势成为带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
通用物流与专业物流相比,对客户依赖度较小,市场规模更大,但竞争相对更加激烈。在一些对物流环节中特殊要求较少的企业,通用物流相比于专业物流,具备客户门槛较低,对自身资源要求较少,更具有成本优势的特点。
通用物流与专业物流的分化,有利于为不同物流需求的企业提供更适合自身发展的服务。对于物流企业而言,这一分化将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挑战,如何结合自身优势与客户资源,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是物流企业将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问题。此外,行业的细分会削弱竞争,价格战的压力会减小,对于物流企业而言,这将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3)我国供应链管理服务的发展特点
供应链管理行业是典型的轻资产、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产业,供应链管理企业通过对不同行业运行模式的深入研究,利用综合专业能力和自身的整合能力,为客户定制集成解决方案,将单一、分散的报关、运输、仓储、贸易、结算服务等流程组合为供应链管理服务产品,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四流”合一,为客户节约成本,提升价值。
供应链管理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要求供应链管理企业必须具备以下能力:
①跨领域、跨区域、跨行业的专业能力
跨领域能力:即纵向贯穿经营活动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多个层次,具备在每个单一层次都能提供解决方案的专业能力。
跨区域能力:即横向跨越区域乃至不同的国度、不同制度和不同法律框架,具备在不同区域解决问题并执行方案的专业能力。
跨行业能力:即深刻掌握不同行业、同行业不同客户、不同类型商业模式,并具备针对客户个性化需求制定解决方案的能力。
②整合与运营能力
供应链管理服务与普通物流服务不同,供应链管理企业强调整合各层级现有资源,在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的指导下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这就要求从业企业具备较强的整合与运营能力。
③信息系统支持能力
供应链管理服务具有大范围、跨领域、多层次立体全方位整合的特点。信息传递也表现出多边、交叉、同步等特性,信息流是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要素。这就要求企业配备的信息系统技术架构先进、功能层次分明、高效协同,以满足业务需求。
供应链管理的价值创造体现为:缩短客户交易时间,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企业供、产、销的整体运行效率,有助于企业在应对频繁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提升响应速度。
目前,供应链管理服务应用较为广泛的是汽车等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电子行业,主要是由于上述行业技术更新快、用户需求和偏好转移愈加频繁,同时该等行业产品升级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工艺复杂性增强导致生产供给流程的复杂程度也日益增加,上述因素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上述行业成为国内供应链管理服务市场需求最大、发展最快的行业。随着医疗器械和试剂、进口食品和服饰等高端消费品行业的产业升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供应链管理服务的应用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受政策鼓励和市场需求拉动,供应链管理服务在未来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我国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未来发展主要的推动因素包括:巨大的市场需求、轻资产模式的优势以及稳定的客户关系。
①巨大的市场需求
我国经济处于平稳较快的发展时期,为现代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近十年来,中国制造业强势崛起,已成为全球重要的低成本制造中心,除此之外,内地消费市场也日益壮大,宏观经济的发展为企业生产中的供应链外包培育了更多的需求。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统计分析,包括企业内部运营、企业服务、供应链管理在内的全球业务服务流程外包市场规模将以每年5.7%速度增长,到2017年预计将达2,094亿美元,市场潜力巨大。
然而,目前我国的物流及供应链管理行业还处于粗放管理、效益低的初级发展阶段。
从成本上来看,物流及供应链成本占GDP比重高达16%左右,物流增值服务薄弱,服务商约85%的收益来自运输、仓储等基础性服务。因此,发展更全面、高效的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服务,以实现降低成本、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成为了中国制造企业目前最迫切的需求之一。
②轻资产模式的优势
供应链管理企业可以依据企业自身的商业模式,选择不实际承担具体的物流运作活动,而仅提供整套完善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即通过对企业客户所处供应链或行业物流的整个系统进行详细分析后提出优化解决方案,成为集成管理咨询和第三方物流的集成型供应链管理企业。
供应链管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管理能力,以及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整合能力,对资产的依赖度较低,为采用轻资产模式提供了机会。以轻资产模式扩张,与以自有资本经营相比,可以获得更强的盈利能力、更快的速度与更持久的增长力。基于行业本身特点,轻资产模式,将成为供应链管理行业发展的动力之一。
③稳定的客户关系
供应链管理企业面向的客户,一般信誉良好,自身发展迅速,业务不断增长,同时注重服务品质,对价格敏感性较低,忠诚度高。基于稳定的优质客户,企业业务相对稳定,增长潜力巨大且业务风险较小。同时,这些优质客户可以在各行业产生巨大影响,有利于供应链管理企业开拓业务范围,为开发潜在客户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稳定的客户关系基础上,供应链管理企业可以成为客户的战略合作伙伴和战略同盟。客户为避免高昂的转换成本,通常不会轻易更换供应链管理企业,即便在开拓新市场的情况下,也会与原供应链管理企业继续保持紧密合作关系。基于这样的特性,客户的业务发展会为供应链管理行业带来相应的发展机会。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