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农产品物流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动向研究报告》
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经济的各个部门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市场在上世纪80年代飞速发展时期,物流成本较高的问题被商品超高毛利率掩盖,随着1997年经济软着陆,进入了全面过剩时期,企业在竞争激励下,开始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物流作为资源和人力之外的“第三利润源”,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开始涌现一批第三方专业型物流公司,服务型物流企业也初见端倪。但是由于跳过了美国、日本物流行业的平稳发展阶段,总体而言我国物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理论研究、物流技术、信息技术方面还比较落后,大致相当于发达国家80年代的水平。
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为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外包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物流总费用为10.8万亿,较上年增长了1.9%。市场规模巨大,前景广阔。
物流业景气指数反映物流业经济发展的总体变化情况,以50%作为经济强弱分界点,高于50%时,反映物流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物流业经济收缩。我国物流业景气指数(LPI)从2014年1月份以来均保持在50%以上,反映出我国物流业总体仍处在平稳较快的发展周期。
物流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物流业总体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物流业近年来虽然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但整体运行效率依然较低。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该指标从1991 年的23.79%下降至2014 年的16.90%。近年来,我国物流业运行效率虽进步明显,但相比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美国、日本物流费用占GDP 的比重稳定在8%左右,我国与美日相差近8%。
此外,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 年在全球物流业竞争力排行榜(LogisticsPerformance Index)中,中国大陆仅排第27 名。从分指标排名来看,中国物流业在基础设施质量、服务能力、服务效率等方面均落后于欧美日等国。
中国物流业竞争力各项指标在全球的排名请见下表:
由上可见,虽然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较快,市场规模巨大,但是整体运行效率与发展水平较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