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大量企业依然保持着冷链流程粗放,未安装定位设备,在仓储、运输、订单等管理管理环节信息化系统缺失的现状,预计在食品安全的核心诉求下信息化平台服务机构将会受益,信息化、智能化冷链将迎来高速成长。
参考《2016-2022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大量企业依然保持着冷链流程粗放,未安装定位设备,在仓储、运输、订单等管理管理环节信息化系统缺失的现状,预计在食品安全的核心诉求下信息化平台服务机构将会受益,信息化、智能化冷链将迎来高速成长。
主要由于:1、消费者对更为安全的食品的价格溢价和购买意愿不断上升。终端消费者已经开始逐步意识到冷链物流是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环节,而信息化覆盖、智能化控制正是实现这一需求的必要手段,助于实现食品在冷链运输流程的标准化、信息透明化。
2、政府监管检查措施的严格化。新食品安全法的推出,是在法律层次对食品安全责任的重要划分,尤其是加大了对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检查力度。在 2015 年,食药监总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抽检了 172,310 批次食品样品,合格率为 96.8%。而在 2016 年食品安全抽检计划中,食药监总局共安排抽检 129.33 万批次,大幅提升了抽查次数,同时抽检计划涵盖的食品品类、品种也更为广泛。而加强冷链的信息化、智能化是实现食品的溯源追踪,落实食品的安全责任的有效手段,有望促进冷链企业设备的升级改造。
3、食品销售企业收入端压力不断增强,降低腐损率成为现实需要。根据发改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数据,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 20-30%、12%、15%。信息管理同的落后,库存数据和销售数据难以为企业采购提供依据,大量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
冷库智能化建设能提升整体流通性冷库利用效率,同时提有助于经营者分析冷库库存情况和冷库利用周转率,为管理精细化做铺垫。
降低单位货物能耗水平,是单纯价格战之外持续提升竞争能力的方式,而冷链相关企业增强节能降耗能力,为冷库进行升级改造,必然带动隔热材料、变频压缩机等核心材料的需求。
智能化、信息化是增进盈利能力的手段,有助于冷链企业从仅仅提供运输、储藏等低附加值功能服务,向提供信息、管理甚至咨询服务延伸,提升整体服务价值。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