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强复苏可能性不大。展望2017年下半年,全球经济进入较强复苏周期的可能性依然不大。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主要经济体的政策调整。美联储处于加息周期和缩表的前夜,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抑制效应将会显现;欧洲和日本温和复苏的态势虽会持续,但增长动力仍然不足。二是尽管“一带一路”基建投资对全球经济的拉动效应逐渐显现,但中东地区地缘政治日趋不稳定,大宗商品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仍未调整到位,这将抑制该地区民间投资的启动,国际投资者何时改变观望态度尚需观察。此外,受大宗商品市场低迷周期和主要经济体外部需求不振的影响,非洲与拉美地区复苏力度不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7年7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17年全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5%,与2017年4月的预测持平,其中,发达经济体以及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率预计分别为2.0%和4.6%。
我国经济形势总体将比较平稳。展望2017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形势总体将比较平稳。从国际方面看,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尽管依然存在,但总体稳中向好。从国内经济看,政策红利效应持续凸显,“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促进实体经济趋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促进经济动力释放。在国际国内环境的助推作用下,经济增长面临的积极因素主要包括工业品生产和投资有望温和扩张、基建投资中高速增长成为稳定经济的重要砝码、支撑消费增长的基础条件趋于好转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房地产限购政策逐渐加码以及同比基数较高使得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
总体来看,国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但是,我国转型升级仍在稳步推进,保持经济稳定的成分不断提升,经济增长新动能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综合判断,预计2017年3季度我国GDP增速为6.7%左右,全年增速为6.8%左右。从中长期看,我国经济正在进入转型下半程,经济增速下降的空间明显收窄,在中高速平台企稳的条件不断积累,提质增效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基调。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组成部分,电力行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总体来看,我国经济的稳定运行将有利于我国电力行业的平稳发展,并将促进电力行业发展方式转变及新电改持续深化。与此同时,全球经济温和复苏也有利于我国外向型行业运行情况改善,进而对电力需求回升的带动作用也将进一步增强,并将促进我国电力设备企业海外业务拓展。
全国电力供需保持总体宽松格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动力转换,节能意识增强,我国用电量增速趋缓,电力供需总体宽松。展望2017年下半年,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产业结构升级、电能替代、气候及电煤供应等各种因素,预计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继续宽松,其中,华北地区受大范围高温天气影响,电力供需偏紧,东北、西北电网等区域电力供应能力相对过剩。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最新发布的报告预计,2017年全年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3,720小时左右,其中火电设备利用小时4,150小时左右,好于年初预期。具体来看:
全社会用电量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整体趋稳。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下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当中积极变化还会继续增加,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将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并将进一步带动用电量增长;另外,《关于取消、降低部分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合理调整电价结构的通知》的出台,将进一步降低工业企业用电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电力消费增长;此外,预计迎峰度夏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也将导致用电需求上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最新发布的报告预计,2017年下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略高于4%,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左右,增速与上年大体持平。若全国出现长时间大范围极端高温天气,则将导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略高于5%。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8-2023年中国电力行业市场竞争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发电装机规模持续扩大,电力供应能力总体充足。在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国发电装机规模将持续扩大,电力供应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最新发布的报告预计,2017年下半年全国基建新增装机容量6000万千瓦,全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1.1亿千瓦左右,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6500万千瓦左右;预计2017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7.6亿千瓦、同比增长7%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6.7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38%,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另外,气象部门预计2017年全国降雨量偏多,这也意味着前期影响水电出力的诸多不利状况或将有望明显改善,有利于水电站蓄水及后期水电持续加大出力;不过,如果迎峰度夏期间出现持续大范围极端高温天气,同时叠加运力受限等因素,局部地区部分时段将可能出现电煤供应紧张局面,火电出力或将受限。
电力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
自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来,随着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与落地,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取得多方面重要突破。一是多模式试点格局初步形成;二是输配电价改革实现省级电网全覆盖;三是交易机构组建工作基本完成;四是售电侧市场竞争机制初步建立;五是市场化交易初具规模;六是规范燃煤自备电厂,开展了燃煤自备电厂规范建设及运行专项督查;七是推进了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2017年7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召开电力体制改革吹风会,针对电力体制改革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市场化交易面临区域壁垒、行政干预市场化定价的问题比较严重、清洁能源消纳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自备电厂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等问题,明确了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工作任务。
根据会议相关内容,下一步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将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在电力市场建设方面,我国将开展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首批试点或选取南方(以广东起步)、蒙西、浙江、山东、福建、四川等7个地区,而京津冀、云南等地区或将作为第二批试点。在售电侧改革方面,将积极培育售电侧市场主体,树立一批成功的售电公司典型,培育若干个售电公司品牌;同时,推动第一批试点项目尽快落地、早日见效,并在总结第一批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适时开展第二批试点。在输配电价改革方面,第三批14个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核定工作已基本完成,近期将由各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这意味着输配电价改革将实现省级电网全覆盖。在燃煤自备电厂规范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将针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开展专项治理,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此外,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国家发改委目前已经研究制定了《电力行业黑名单管理办法》,正在征求意见,下一步将制定完善电力行业“黑名单”、“红名单”、“灰名单”管理制度,尽早公布一批涉电的“黑名单”;并将开展电力行业失信情况专项治理,重点治理市场交易违约、严重拖欠电费、拖欠政府性基金及附加、骗取新能源补贴等问题。
燃煤发电企业经营困难或将有所缓解
展望2017年下半年,随着煤炭价格回调预期不断增强以及各地电价结构调整政策相继落地,燃煤发电企业成本压力将有所缓解,业绩将有所改善。一方面,随着新增产能不断释放,以及超产煤矿陆续获得产能置换核增,同时受季节性因素影响,预计后期煤炭供需紧平衡逐步得到缓解,煤价或将迎来一轮向下调整阶段,燃煤发电企业成本压力将有所缓解。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已竣工达产新增产能9000万吨左右,下半年还有部分建设项目陆续投产,加上对部分优质产能煤矿重新核定生产能力,2017年煤炭将净增产能约2亿吨。另外,目前正值迎峰度夏季节,全国高温天气持续,各地用电负荷不断攀升,煤炭需求得到明显提振,但是立秋之后,国内气温继续攀升可能性降低,煤炭需求量也将有所下滑。
另一方面,自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取消、降低部分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合理调整电价结构的通知》以来,各地相继发布调整电价结构的通知,对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进行不同程度的上调,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燃煤发电企业业绩。截至目前,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江苏、重庆等20个省市先后明确燃煤发电机组标杆上网电价调整标准,其中,河南省燃煤发电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统一提高2.28分/千瓦时,调整幅度最大;吉林省燃煤电厂标杆上网电价(含脱硫、脱硝、除尘)0.14分/千瓦时,调整幅度最小。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