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4年中国电力行业市场运营景气度分析(二季度)

       导读:2014年中国电力行业市场运营景气度分析(二季度)。2013年4-6月,电力行业发电量分别为4250.2、4415.9、4580.7亿千瓦时,4月份环比减少277.46亿千瓦时,5、6月份环比分别增加165.72和164.77亿千瓦时,同比增速分别为4.43%、5.88%和5.66%。2季度发电量整体呈震荡变动态势。

参考:

中国电力产业竞争态势及盈利前景分析报告(2014-2019)

核心观点
       ◎行业景气指数延续下行走势
       ◎行业预警指数下滑,但仍处于表示运行平稳的绿灯区
       ◎发电量同比增速震荡波动
       ◎销售收入同比增速小幅回升
       ◎出厂价格指数上行态势有所放缓
       ◎利润总额同比增幅有所增加
       ◎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继续上升

景气
       ◎行业景气指数延续下行走势

       2014年2季度,电力行业景气指数为98.04(2001年=100),较去年同期下降1.50个点,较上季度下降0.65点,降幅与上季度相比小幅扩大。
       与上季度相比,构成电力行业景气指数的5个指标(经季节调整剔除季节因素和随机因素)中有1个指标呈上升态势,4个指标呈下降态势。呈现上升态势的指标为: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上年同期=100)由100.16升至100.29,上升0.13个点;呈现下降态势的指标分别为:销售收入同比发展速度由1.05降至1.03,下降0.02个百分点;税金总额同比发展速度由1.06降至1.03,下降0.0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发展速度由1.05降至1.04,下降0.01个百分点;发电量同比发展速度由1.08降至1.05,下降0.03个百分点。
预警
       ◎行业预警指数下滑,但仍处于表示运行平稳的绿灯区

       2014年2季度,电力行业预警指数为29点,较上季度下降2个点,仍然处于“绿灯区”,表示行业运行平稳。

       注:
       ①红色表示过热;黄色表示趋热;绿色表示稳定;浅蓝表示趋冷;深蓝表示过冷;
       ②表中指标均为对应的发展速度序列,且经过季节调整处理。
       2014年2季度,电力行业预警指数的10个构成指标的灯号中,位于“红灯区”的指标有3个,分别是销存比、应收账款周转率和销售利润率;位于“黄灯区”的指标有2个,分别为资本保值增值率和利润总额增速;位于“绿灯区”的指标有1个,为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位于“浅蓝灯区”的指标有2个,分别为发电量增速和税金总额增速;位于“蓝灯区”的指标有2个,分别为产品出厂价格指数和销售收入增速。
       2014年1季度,电力行业预警指数的10个构成指标中,只有发电量指标的灯号由“绿灯”变成“浅蓝灯”,其余9个指标的灯号均与上季度保持一致,表明行业内运行状况整体平稳。
生产
       ◎发电量同比增速震荡波动

       2013年4-6月,电力行业发电量分别为4250.2、4415.9、4580.7亿千瓦时,4月份环比减少277.46亿千瓦时,5、6月份环比分别增加165.72和164.77亿千瓦时,同比增速分别为4.43%、5.88%和5.66%。2季度发电量整体呈震荡变动态势。
需求
       ◎销售收入同比增速小幅回升

       2014年1-2季度,电力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7180.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83.86亿元,同比增长4.93%,增速比1季度上升0.12个百分点。
价格
       ◎出厂价格指数上行态势有所放缓

       2014年4-6月,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上年同期=100)分别为100.44、100.18和100.16,较年初上行态势稍后放缓。

效益
       ◎利润总额同比增幅有所增加

       2014年1-2季度,电力行业实现利润2010.81亿元,利润同比增减额(较去年同期增减)为390.43亿元,增幅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但比1季度有所增加。
投资
       ◎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继续上升

       2014年1-2季度,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704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27.41亿元,同比增长19%,增速比1季度上升4.2个百分点。
       说明:
       (1)一般情况,我们将经济状态划分为“过热”、“偏热”、“正常”、“冷”和“过冷”五种,分别以“红灯”、 “黄灯”、 “绿灯”、 “浅蓝灯”、 “蓝灯”表示。“绿灯"区居中,代表常态区或稳定区。
       (2)受限于统计制度,2007年至2010年的行业效益指标,如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等,各季度对应的实际月份为1-2月、1-5月、1-8月和1-11月,其余年份各季度对应月份分别为1-3月、1-6月、1-9月和1-12月。在指数计算过程中涉及的行业效益数据均为经过技术处理后得到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政策支持下我国水力发电装机容量不断增长 截至2024年Q1装机容量达到4.23亿千瓦

政策支持下我国水力发电装机容量不断增长 截至2024年Q1装机容量达到4.23亿千瓦

在政策支持的环境下,我国水力发电装机容量不断增长。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Q1我国水电累计装机容量达4.23亿千瓦,其中常规水电3.71亿千瓦,抽水蓄能5254万千瓦;新增水电并网容量181万千瓦,其中常规水电21万千瓦,抽水蓄能160万千瓦。

2024年05月18日
我国充电桩行业:增量和总量均不断增长 多地已发布相关补贴政策

我国充电桩行业:增量和总量均不断增长 多地已发布相关补贴政策

而在2024年3月中国充电联盟发布数据数据显示,2024年2月比2024年1月公共充电桩增加4.4万台,2月同比增长51.2%。截至2024年2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282.6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123.9万台、交流充电桩158.6万台。从2023年3月到2024年2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8万台。

2024年05月13日
我国智能电网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2024年行业资本市场热度回升

我国智能电网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2024年行业资本市场热度回升

从投融资情况来看,2019年到2022年我国智能电网投融资事件一直为增长趋势,2022年之后下降,到2023年我国智能电网发生5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4.51亿元;2024年1-4月我国智能电网发生2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20.2亿元,已经超过2023年全年投融资金额。

2024年05月08日
我国光伏支架行业:跟踪支架长期潜力较大 天合光能业绩亮眼

我国光伏支架行业:跟踪支架长期潜力较大 天合光能业绩亮眼

中国市场来看,随着国民对节能减排和节能减碳的重视加深,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光伏电站的建设不断增长,光伏支架作为光伏发电系统中的专用设备也持续增长。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之一,其光伏装机量持续增长,为光伏支架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光伏支架的市场规模为190亿元,同比增长8.6%。

2024年03月29日
我国热电联产行业装机规模稳步增长  建设项目不断

我国热电联产行业装机规模稳步增长 建设项目不断

具体从应用来看,工业为我国热力消费的主要领域,在整体市场中占比达到了70%,而居民采暖全国热力消费总量约30%。而随着工业的发展及城市基础建设的加快,我国热电联产供热也得到稳步发展,装机量也不断增加,早在2022年我国热电联产装机量便达到了近6亿千瓦。

2024年03月27日
我国火电行业装机容量持续增长 能源结构调整下其发电量增速或将逐渐放缓

我国火电行业装机容量持续增长 能源结构调整下其发电量增速或将逐渐放缓

火电是我国电力供应的主要产业,在整个电力产业中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是短期类其他新能源发电无法替代的。近些年我国火电装机一直为增长趋势,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火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139032万千瓦,同比增长4.1%,发电量为6231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了9.7%。

2024年03月21日
我国绿电行业快速发展 政府正积极推动绿电绿证交易等市场建设

我国绿电行业快速发展 政府正积极推动绿电绿证交易等市场建设

绿电主要来源为太阳能、风力、生质能、地热等,我国的绿电主要以太阳能及风力为主。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9%;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1亿千瓦,同比增长55.2%,占比15.1%;风电装机容量约4.4亿千瓦,同比增长20.7%,占比为20.9%。

2024年03月13日
政策支持和保障下 我国虚拟电厂或将迎来规模化发展机遇

政策支持和保障下 我国虚拟电厂或将迎来规模化发展机遇

具体从企业来看,目前我国已经有部分企业在虚拟电厂行业完成相关布局,比如国电南瑞建设的省级虚拟电厂运营管理系统在上海、福建、江苏等地成功支撑国家电网、售电公司、负荷聚合商等建立多个样板工程,山西省虚拟电厂是公司承担的首个省级虚拟电厂,其在2022年已完成运营管控系统试运行。

2024年03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