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燃煤发电上网电价下调 企业利润降幅或超千亿

  导读:酝酿已久的燃煤上网电价终于落地。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通知称,从2016年1月1日起,下调全国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其中,全国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下调约3分钱,全国一般工商业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下调约3分钱,大工业用电价格不作调整。

  参考:中国火力发电产业现状分析及未来五年发展动向研究报告

  酝酿已久的燃煤上网电价终于落地。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通知称,从2016年1月1日起,下调全国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其中,全国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下调约3分钱,全国一般工商业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下调约3分钱,大工业用电价格不作调整。

  此次调价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去产能、降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结构优化的最新举措。业内专家表示,电价下调将直接削减电力企业收益,预计企业税前利润将减少1251亿元。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指出,电价降低是为有效益的企业服务,并不是为了给产能过剩的企业输血。

  电企利润消失千亿元

  发改委表示,全国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下调约3分钱,同幅度下调一般工商业销售电价,支持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并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

  发改委还强调,要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电价支持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对于验收合格并符合超低排放限值要求的燃煤发电机组实行电价支持。

  对于此次电价下降的直接原因。业内人士表示,由于近年来煤炭价格大幅下跌,以及各地GDP的走低,地方政府希望通过降低电价来缓解工商业的盈利压力。


  据悉,自2012年以来,煤炭价格持续走低,电价下调,对于低迷4年之久的煤炭行业来说可谓“雪上加霜”。卓创资讯分析师刘杰表示,电价下调3分,煤价将有44.8元/吨的下调空间。加之实体经济不景气,2016年煤价降幅有望在50元/吨左右。

  当前,发电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发电收入与成本之差,而发电收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网电价的高低。王志轩表示,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电价下调将直接削减电力企业收益。如果按照燃煤电厂上网电价平均下调3分钱、2014年全国火电发电量4.17万亿千瓦时测算,意味着发电企业税前利润将减少1251亿元。

  在王志轩看来,全国燃煤发电上网电价的下调并不会对火电装机量产生影响。他表示,企业每年都会设定战略规划,装机量的大小取决于产业政策和当地政府的要求。

  倒逼落后产能淘汰

  为促进结构调整,化解过剩产能,国家利用部分电价降价空间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支持地方在淘汰煤炭、钢铁行业落后产能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等。

  国家利用上网电价下降空间设立了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电价,目前每千瓦时合计为2.7分钱,支持燃煤机组进行环保改造。此次又利用部分上网电价下降空间,对燃煤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予以支持。

  相关人士表示,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不应通过降电价方式来降成本、获取收益,而应通过创新去产能、升级产业结构。

  对于上述观点。王志轩的看法是:“电价每度下调3分钱并不是为了给钢铁或产能过剩的企业再去过剩产能,实际上是为了去库存、优化产业结构。电价降低是为有效率、有效益的企业服务,并不是为了给产能过剩的企业输血。”

  “电价下调并不是让高耗能企业死灰复燃,高耗能企业的电价政策国家并没有取消,电价的下调并不会对高耗能企业产生积极作用。”王志轩说。

  发改委关于降低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的通知指出,电价调整后,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继续对高耗能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实施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和阶梯电价政策,加大上述电价政策的执行力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淘汰落后产能。

  国家电网需配合

  该通知还提出,将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以外其他用电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将提高27%到每千瓦时1.9分钱。

  在分析人士看来,此次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上调和第六批目录的公布,意味着过去拖欠的可再生能源补贴将能够实现补发,未来几年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问题有望缓解,并能够可以吸引更多资金进入可再生能源领域。

  那么,可再生能源电价征收标准提高是否意味着可再生能源迎来了发展的良机?王志轩认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是否能够增加主要还取决于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和可再生能源电价政策的协调。

  在韩华新能源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林海看来,上调可再生能源电价征收标准只是利好国家电网,但并不代表会对可再生能源产生利好。他表示,新能源企业投资积极性的高与低,主要看国家电网配合的程度。


  林海解释称,电价上调意味着老百姓交的电费变多,国家电网收入在增加,但企业的补贴并不来自于国家电网,国家电网怎么把多收的钱转给发改委或部分转给发改委,发改委怎么来分配国家电网转入的这部分钱是关键。林海指出,即使国家电网把发电收入的钱已转给发改委,发改委是否将这部分钱用于可再生能源补贴,相关政策也比较模糊。

  近年来,国家对新能源发电实行补贴政策,支持了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但也造成了新能源补贴资金缺口越来越大。据了解,从2006年开始,国家在销售电价中开征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刚开始标准为每千瓦时0.01分钱,之后随着可再生能源的迅猛发展,不断上调到每千瓦时1.5分钱,但仍入不敷出,缺口不断增大。

  截至目前,补贴不到位的现象依然存在。林海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现阶段企业拿到手的光伏电站补贴还不足三分之一。据悉,截至2015年上半年,仅光伏就已拖欠200亿元,全国可再生能源补贴欠发预计在700多亿元。

  林海表示,如果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能够及时发放到位,将会提高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也将会吸引更多资金进入可再生能源领域。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海上风电行业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 累计装机容量快速增长

我国海上风电行业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 累计装机容量快速增长

从累计装机容量来看,2020-2024年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呈快速增长。2024年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为4331万千瓦,同比增长14.9%。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电力设备行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营收稳增 发电机、变压器等产量持续上升

我国电力设备行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营收稳增 发电机、变压器等产量持续上升

从产业链来看,电力设备上游主要为钢材、电子元器件、有色金属、仪器仪表、绝缘体、橡胶塑料等原材料及仪器;中游为各类电力设备生产,主要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电容器、电线电缆、断路器、隔电开关等;下游为火力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光伏发电、核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应用领域。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风力发电行业新增装机容量回升 下游全社会用电量快速增长

我国风力发电行业新增装机容量回升 下游全社会用电量快速增长

累计装机容量来看,2020-2024年,我国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呈增长走势。2024年我国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约52068万千瓦,同比增长9.7%。

2025年03月24日
我国风电设备行业新增装机容量增速放缓 出口装机容量高速增长

我国风电设备行业新增装机容量增速放缓 出口装机容量高速增长

从上游来看,风电叶片是风力发电机组中捕获风能并将其转化为机械能,进而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的核心部件。2023年中国风电叶片市场规模约为442亿元,较上年增长19.14%;2024年中国风电叶片市场规模将增长至476亿元左右,2025年增至562亿元。

2025年03月07日
我国特高压线路输电长度及输送电量均保持增长 相关政策出台明确行业发展方向

我国特高压线路输电长度及输送电量均保持增长 相关政策出台明确行业发展方向

从线路长度来看,2019-2024年,我国特高压线路输电长度呈稳步增长。2023年我国特高压线路的输电长度超过4万公里,2024年我国特高压线路的输电长度约为46872公里,同比增长17.2%。

2025年02月10日
【投融资】2024年我国电力装备行业相关投融资事件数量创近七年新高

【投融资】2024年我国电力装备行业相关投融资事件数量创近七年新高

数据显示,我国电力装备行业投融资事件,从2018年的12起增长到2024年17起,2024年我国电力装备行业发生投融资事件17起,投融资金额为13.7亿元。

2025年02月06日
我国换电站保有量整体呈高速增长 换电运营商中蔚来换电站数量遥遥领先

我国换电站保有量整体呈高速增长 换电运营商中蔚来换电站数量遥遥领先

从保有量来看,我国换电站保有量整体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23年我国换电站保有量共3567座,同比增长80.8%;2024年1-11月,我国换电站保有量共4193座。

2024年12月30日
我国公共充电桩行业:2024年前十一个月数量均同比大幅增长 广东省数量遥遥领先

我国公共充电桩行业:2024年前十一个月数量均同比大幅增长 广东省数量遥遥领先

公共充电桩数量来看,2024年1-11月数量均实现同比增长,具体来看,11月我国公共充电桩数量346万台,环比增加6.9万台,同比增长31.8%。其中直流充电桩157.5万台、交流充电桩188.5万台。

2024年12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