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16年中国电影影院数量、银幕数量统计及票房收入情况。2015 年中国影院数量超过6,000 家,银幕数量超过3 万块,新建影院数量和新增银幕数量近年来同步稳增。影院虽为电影产业链中最接近于客户群体的销售终端环节,但其重资产属性和较长的投资回报周期限定了行业的入门标准,行业扩张速度受制于影院建设个体的数量和其经营质量。
相关行业报告《2017-2022年中国电影院产业竞争现状及十三五市场竞争态势报告》
一、中国电影影院数量及银幕数量统计
2015 年中国影院数量超过6,000 家,银幕数量超过3 万块,新建影院数量和新增银幕数量近年来同步稳增。影院虽为电影产业链中最接近于客户群体的销售终端环节,但其重资产属性和较长的投资回报周期限定了行业的入门标准,行业扩张速度受制于影院建设个体的数量和其经营质量。下游产业发展呈区域下沉趋势,2013-2015 年,经济发达地区影院数量和银幕数量增长较为平稳,而经济次发达地区增长率起伏较大。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下游产业布局向具有市场潜力的经济次发达地区延伸,随着经济次发达地区影院及配套设施建设的完善,票房下沉现象将明显深化。
二、国内院线市场逐年扩散
2015 年,我国共有48 条院线。2013-2015 年,排名前十位院线市场份额逐年下降,由69.1%下降到66.2%。我国院线市场集中度呈逐年扩散趋势。对标美国前三大院线超过60.7%的市场份额,我国院线市场趋于分散。因此, 参考成熟的、高度集中的美国院线行业,我们认为,国内院线市场存在整合的空间,整合完成后院线承上启下的枢纽效用放大。
院线在电影产业链中担任渠道的角色,对院线下面的影院进行统一管理,主要是通过院线发行收入盈利。目前,院线运营模式包括资产联结和签约加盟两种。前者下面的影院为自建,后者下面的影院是签约加盟加入。我们以大地院线(签约加盟模式)为例,2015 年公司院线发行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为95.0%,而毛利率仅为5.0%,可以看出院线环节的毛利率较低。且院线环节在票房分账中占比低,因此,单一的院线环节盈利性较弱。
2012—2014 年是我国电影市场启动阶段,在排名前十位院线中,广东大地院线、中影数字院线和江苏幸福蓝海院线扩张明显,票房主要由观影人流导入,经营效率较低。排名第一的万达院线经营效率最高,结合万达院线的资产联结经营模式和会员制度来看,资产联结模式院线对管理体制的优化有利于经营效率的提高。而签约加盟模式院线存在管理松散的问题。因此,院线环节本身在盈利能力方面存在天花板,若能发挥中间渠道的作用连接上下游产业,价值最大化可期。
三、中国电影票房统计情况
2015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以440.69亿完美收官,同比增长48.7%。其中国产故事片产量686部,票房271.36亿元,占比总票房61.58%,票房贡献率创近年来新高。2015年全年观影人为12.6亿,同比增长51.08%。
国内前十大电影制作机构市场份额从2012 年的34.4%下降到2015 年的20.0%左右,市场集中度进一步下降,主体间份额差距缩紧。电影制片市场没有准入壁垒,市场主体处于量变过渡到质变的阶段。2015 年全国共上映383 部影片,其中国产片334 部,占比87.2%;国产片票房产出271.4 亿元,在全国总票房中占比61.5%,这是2007 年以来国产片票房收入占比首次突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的60%。
国产影片供给侧趋于优化,在此阶段,制片行业一方面需要多匹以小博大的“黑马”突出重围,另一方面市场需要具有持续优质创作能力和精良制作能力的公司稳定市场供给。从行业现状来看,国内制片市场百花齐放,制片与发行环节紧密联接,国产片票房占比的提升为制片市场提供了想象空间。
在我国经济步入转型期、文化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电影市场的高度景气吸引资本进入,整合产业各环节形成一体化产业链。在产业链中,院线本身为劣势环节,院线公司在垄断优势明显的发行商和资金实力雄厚的影院投资商之间夹缝求生,议价能力弱;市场尚未成熟,市场主体间的激烈角逐驱使院线公司票房分账比例逐步降低;网络院线进一步恶化了传统院线公司的生存环境。因此,院线环节以其承上启下的位置优势和有限的盈利空间成为产业整合的突破口。
资料来源:互联网,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YS)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