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P时代的到来
IP在我国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一个热词”到“一股潮流”再到“一种现象”。一系列热剧如《何以笙箫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盗墓笔记》等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电影持续走红荧屏,IP成为人们越来越熟悉的影视创作模式。当前影视行业中,越来越多的网络小说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搬上荧屏,IP正在成为影视行业所争夺的核心资源。这种创作模式形式多样,内涵极广,内容包括了游戏,文学,动漫等,甚至“表情包”都可以与影视进行全方位的互动。
IP市场蓬勃发展,IP影视正在逐渐形成一整套完善的产业链。基于成功案例的推动和观众不断增加的文化需求,影视产品的投资方和制作团队都把目光聚焦在IP的争夺和开发上,进而从融资、策划、拍摄,制作到宣传发行的全产业链条都在不断调整,从而适应IP带来影视行业的颠覆性变化。超级IP更受青睐,泛娱乐战略已经是大势所趋。影视行业的泛娱乐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影视行业太过于追求受众喜好,为争夺受众资源而做出的“妥协”。电影《九层妖塔》《鬼吹灯之摸金校尉》《盗墓笔记》等盗墓类电影的火热上映,都取得了高票房,继而电视剧《老九门》、网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相继播出,同样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点击率。这种“妥协”一方面是为了降低未知题材可能会产生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就是观众需求的利益驱动。成功的IP改编除了需要优秀的原著基础,还要有用心的团队共同打造,这样的影视作品才能经受得住市场的考验,赢得受众的认可。
(二)跨界成为常态
对于影视行业来说,任何一种形式总有失去原本热度的时候,必须找到更加多元的、健康的盈利方式,跨界创新、跨屏融合无疑已经成为影视行业新常态。2017年4月27日,三只松鼠与乐视影业跨界合作,乐视影业带着“品牌也能做电影制片人”的新主张,实现了品牌联营的新玩法,宣布今年即将推出合作影片。
影视跨界在目前市场中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影视内容来看,电影市场的粉丝经济的力量已经显露出独特的魅力。这种被架构在粉丝和影视明星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非常成功,甚至前景是不可估量的。电影《小时代》系列,韩寒导演的《后会无期》等作品,都是粉丝电影的成功案例,跨界导演已经成为电影市场的家常便饭。电视市场当中的跨界综艺节目也逐渐得到受众认可,《跨界歌王》《跨界喜剧王》等节目便是跨界转型的典型尝试,并且也成为一种新的综艺模式,开始了长足发展的态势。另一方面,从影视生产来看,影视作品与广告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边看边买”的购物行为随之诞生,明星同款成为人们的时尚追求。这种商业模式还未尽完善,以后将呈现影视制作成全产品的双赢局面,为特定的商品安排特定情节,在影视作品播出的同时,出现同款购买链接,使盈利与放映同时进行。
二、“烂片”等于进步
本文中所提到的“烂片”主要指的是电影作品,当然也包括对电视剧行业的思考。“烂片”等于进步这首先应该是一个疑问句。其次“烂片”也是对影视发展处于过渡期的一个肯定。基于中国影视行业的现状所呈现出来的发展态势,必然会出现作品良莠不齐,商业电影过度抢夺市场资源等诸多问题,尤其是电影市场,大量院线电影被网友归结为“烂片”,有些电影“叫好不叫座”,观众不买账;有些电影“叫座不叫好”,观众不辨识,那么所谓的“烂片”自然也就包含了这两种。为什么我们说“烂片”等于进步?笔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一)以量取胜的浅层认知
量值的提升从某种意义上看是一种进步。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发布的《全球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我国电视剧市场规模达到882亿元,电视和网络视频市场共生产电视剧773部、21546集,平均每天生产59集;电视剧占电视收视份额的30%,互联网视频用户为电视剧贡献出3771.82亿次的点击量。电影市场也在每年600部的基数上持续增加,这个数值对于国内市场来说是饱和的。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影视服务产业市场发展现状调查与未来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中国影视正在经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是影视行业必然经历的蜕变过程。以其中最有代表的电影行业为例,电影量值的不断积累正在催生质的变化;同时电视行业也已初现端倪,良心剧屡屡出现,质量得到飞升,《琅琊榜》《伪装者》《于成龙》等电视剧都得到了观众和业界的一致认可。虽说电影行业在前进中被商业化所影响,利益驱动使得电影制作商业气息大于艺术创作,但也有《大鱼海棠》《湄公河行动》《老炮儿》这样的国产电影出现,口碑和票房双丰收。
(二)突破宏大叙事的过渡宏大叙事是文学艺术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常常涉及一些宏大的主题,如时代与命运、苦难与欲望、道德与伦理等方面,表达通常具有独特的震撼力、感染力与最高正义,可以说是倾向于主旋律政治表达为主。影视作品有时也采用这样的方式结构作品,以正剧、历史剧尤为普遍。一反宏大叙事的影视作品必定会令人耳目一新,例如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就摆脱宏大叙事的束缚,作品以人为本、厚今薄古,通过平民视角、微末叙事做到雅俗共赏,让观众找到精神的共鸣。成功做到了将“有意义”加入“有意思”的成分,让两者进行中和,最终达到“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理想状态。
电影市场“烂片”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于影视创作的核心偏向观众至上而引起的。笔者认为这种改变是通过突破以往传统宏大叙事的束缚而得到观众的青睐和认可。这种破试图冲破固有意识形态控制而进行的影视创作,放大了人们观看影视作品的娱乐性,影视作品文化的工具性逐渐减弱。影视艺术本身就是个矛盾体,受众的文化诉求不可能与影视行业期待达到完美重合,电影的艺术表达也没有标准答案。很多网剧完全没有主流价值观的意识形态,部分电影综艺衍生产品,他们完全是利益驱动下是娱乐化产物,与我们倡导的“营造良好社会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相去甚远,都得到了不错的点击率和票房。所以我们如何看待影视作品,以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现阶段来看,所谓的好电影和“烂片”共存,口碑和票房并不成正比,影视生态环境依然复杂。既要市场接受又要艺术品格,将是“烂片”突破宏达叙事过渡的最终目标。
三、国产影视发展前景和方向
(一)基于传播环境变化的发展
新媒体时代给影视行业带来了大传播环境、大市场时空的新发展。视听无处不在成为现实,传播平台更加多样,传播时间更加自由。影视作品真正实现了没有到不了的地方,没有接受不到的人群,没有特定时间和地点限制。这样全时空大传播模式,赋予用户极大的自主性、便捷性,多元的传播渠道,极大提升了用户对影视内容的消费积极性。用户的体验度得到全面提高,随之而来受众的文化需求也在逐渐升级。移动终端的传输方式决定了我们的制作内容和对市场的适应性改变,受众可以在手机,iPad等设备上观看影视作品,视频网站和手机APP成了电视之外的最大信息接收途径,付费观看已经初具规模,得到了不错的经济效益,扩大付费观看的范围是否依然可行?移动终端能否成为第二院线?也是影视作品进一步发展的可突破之处。
新的传播环境的形成,让传统的体制很难适应和满足新的需求和变化。电影市场的压力不仅来自电影本身,相比电影院线的大电影来说,短片电影的影响力尽管还是很微弱,但有着蓬勃的发展空间。两者虽然本质上都是电影,制作上各有讲究,短片在短时间内想要讲故事在细节上一定不可能和大电影相比。面对当下碎片化的视觉观赏习惯,短片完全可以俘获观众的消费心理。影院可以将短片做成集合播放,或者直接发展网络院线。网络剧、自制剧、短视频这种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下的影视形态更加具有存在意义,是一条值得坚持的发展方向。
(二)基于市场导向变化的发展
新媒体时代,点对点的交互传播方式改变了影视艺术与受众之间关系,发生了由传者本位向受者本位的转变。以受众为主的导向影响影视行业制作已成为大势所趋。用户思维和服务意识是新媒体环境下影视行业的必然发展方向选择。对于影视作品的定位基于受众,换句话说就是源于我们为什么样的对象服务的思考。当我们的主流群体和受众群体确定之后,再来制作节目便有根据、有方向、有针对性。以受众为主,并非一味迎合受众,是依据大数据分析对影视行业产业链发展提供的重要参考。
以受众为主的导向制作具有两方面的优势。首先,可以实现精准的定位,避免影视制作的资源浪费,在众多的影视作品中,如何抓住观众,发掘潜在受众,都是需要精心策划的。无论是电影的叙事结构、故事情节、视听冲击,还是电视节目的创新环节,都需要精准的定位作为支撑。通过数据分析明确界定受众人群的受众期待和兴趣,进而强化内容精致性。其次,可以实现影视内容的特色化生产,影视内容特色化的强度决定了竞争的强弱。现在可以做到根据观众喜好制作影视作品,将来便可以扩展到观众来主导剧情发展。如同我们现在的信息传授已经实现了传者和受者的互换一样,让观众参与其中会极大地调动受众的积极性,合理肯定受众的情节期望方向,进行适当的干预,不仅会增加影视作品的创作亮点,在受众和制作方的共同参与下更加符合观众审美需求。让受众干预成为可能,实现起来有很大的挑战性,终将会成为影视制作的一条新方向。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任何行业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处于“烂片”泛滥时期的影视行业,正经历着由量到质的变化,正在摆脱传统的认知方式,认清当前影视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动态,把握影视传播新渠道,洞悉影视市场新导向,有利于国产影视行业及时调整,走向良性循环发展之路。基于目前诸多因素的影响,国产影视行业要想真正地实现脱胎换骨,依然是个重大挑战。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