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选秀类节目该如何打破昙花一现的魔咒

中国报告网讯:

中国娱乐船和运动船的建造和修理行业百强企业经营情况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2012-2016年中国娱乐船和运动船的建造和修理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文章导读:规范化、正规化的运作才能使一个节目真正健康良性地运营下去。不规范的运作就如没有标准控制的生产线,生产出来的只有大量的次品。


      如果把选秀类节目比作一个产品的话,那么我国的选秀类节目是一个短命的产品。以《超级女声》为例,从2004年开始,至目前停办,时间不足10年。大部分的产品的寿命时间都比这个长,如磁带、唱片机等。不同于国内的是,从2001年开始的《美国偶像》节目,目前仍然保持着很高的欢迎度。

      电视娱乐节目行业研究小组分析认为,导致我国某些选秀类节目失去生命力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整个选秀节目市场的混乱。存在版权保护不力、过度模仿与恶性竞争,如《我们约会吧》,本来是湖南卫视买断了国外电视的版权,但同类节目如《非诚勿扰》、《爱情连连看》等相继推出,导致《我们约会吧》的收视率受到挤压。

      二是节目的创新能力限制,观众会产生审美疲劳,如果选秀类节目年年都是旧套路,观众兴趣自然而然就地下降。这和新闻有点相似,一个新闻刚出来的时候,可能并不能引起轰动,随着媒体等病毒性的传播,其效应成倍放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会被人们逐渐地淡忘。
三是其它相关类节目的影响。选秀类节目只是人们关注的一类节目,随着电视节目的丰富程度的加大,人们的关注度会下降,选秀类节目想达到目前的或者曾经出现的高峰难度呈级数增长。

      但也必须认识到,选秀类节目以表达个性与追求梦想等为特征,在一定时期内仍具有存在的社会价值。从经济学角度来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休闲的替代效应将会更明显,人们在文化休闲方面的边际消费倾向将增加,选秀类节目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其生命力是持久的。

      在当前国内选秀类节目的生存环境如此恶劣的背景之下,今年以来,浙江卫视主板的《中国好声音》却异军突起,成为继《超级女声》等选秀节目之后,在该领域取得成功的又一个典型案例。然而,有了《超级女声》的前车之鉴,《中国好声音》会否步《超级女声》的后尘?它又能否逃脱《超级女声》消亡的魔咒?

      电视娱乐节目行业研究小组认为,如果从我国选秀类节目的发展阶段来看,《中国好声音》面临的环境比《超级女声》规范得多,其政策风险相应也较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有了《超级女声》这个前车之鉴,相信《中国好声音》的命运要好得多,但是,《中国好声音》许多经营风险等已露端倪。

      目前,《中国好声音》的风险主要存在于节目质量方面。据了解,2012年《中国好声音》的总决赛阵容豪华、人气足、收视率也稳居全国之首,但是许多观众看后有一个感觉,就是节目时间太长,一共进行近5个小时,节目冗长对节目的整体质量大打折扣,在第二天的网络上的视频中,将其所有的广告时间去掉之后总时长仅为4小时,在整晚的直播过程中插播广告的时间达到了40多分钟,中国好声音在上周举行了第二季的广告招标会,明年的广告总共会达到16亿元,是今年3亿元的5.3倍,其广告对节目的影响将更为明显。

      此外,笔者认为,《中国好声音》应重点关注目前的一些问题,如酬劳二八分账的霸王比例、还有决赛广告过度营销影响受众体验等,一个节目在取得成功的背后,肯定有一些做得不到位的细节,关键是看节目组对这些细节与问题的看法与做出的抉择,有时这方面的抉择很难,一方面是利益,一方面是声誉,为了利益牺牲声誉与为了声誉都不一定是对的,在利益与节目质量之间寻找平衡将决定《中国好声音》成功的延续。

      凯恩斯曾经说过,“长期来说,我们都得死。”选秀类节目作为一种节目形式,或者说是一种产品,也必将会有其生命周期,但如果不想过把瘾就死,或者不愿意做一个“短命鬼”,那包括《中国好声音》在内的选秀类节目就该思忖该如何走下去才能走得更远。

      娱乐电视节目行业研究小组认为,美国的选秀节目《美国偶像》能一直坚持到现在,除了它平民化形式,更多的是传达一种精神。因此,我们建议国内选秀类节目要想基业长青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规范化运作。规范化、正规化的运作才能使一个节目真正健康良性地运营下去。不规范的运作就如没有标准控制的生产线,生产出来的只有大量的次品。

      二是靠平民参与。选秀节目最强的生命力所在--平民性与草根性,也是它的根基所在。要使选秀节目走出“同质化的浅滩”,概括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一、要贴近大众的心理,尊重大众的愿望,摸清大众的企盼;二、要有创新,在节目形式、比赛内容上下功夫,不断地推陈出新,避免给观众造成审美疲劳;三、要展示人性的真实状态。

      三是不断创新。套用一句话,创新是一个节目的灵魂。选秀节目同产品一样需要升级换代,向更高层次发展:牢记节目的宗旨,提升节目的品位,规范操作程序,坚持节目从形式到内容等诸方面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选秀节目富有生命力。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广告行业:东部地区业务收入占比超85% 北京、上海、广东三省收入超2千亿

我国广告行业:东部地区业务收入占比超85% 北京、上海、广东三省收入超2千亿

从业务收入来看,2019年到2024年我国事业单位和规上企业广告业务收入为先增后降再增趋势,到2024年我国事业单位和规上企业广告业务收入为15464.1亿元,同比增长17.9%。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直播电商行业用户规模高速增长 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递增

我国直播电商行业用户规模高速增长 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递增

随着移动支付的广泛应用、电商直播兴起和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等多重因素的驱动下,中国电商渗透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使更多人参与到线上购物中来,也为中国直播电商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2015-2024年,全球和中国电商渗透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15年中国电商渗透率超过全球电商渗透率,并在20

2025年08月07日
我国微短剧行业:市场规模、用户规模和上线备案量不断增长 情感题材占比最高

我国微短剧行业:市场规模、用户规模和上线备案量不断增长 情感题材占比最高

从规划备案量来看,2022年到2024年我国微短剧规划备案量持续减少,到2024年我国微短剧规划备案量为2663部。

2025年07月14日
我国演唱会行业:大型演唱会中巡演项目占比接近80% 二线城市票房占比上升

我国演唱会行业:大型演唱会中巡演项目占比接近80% 二线城市票房占比上升

根据数据显示,在2024年我国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共0.27万场,票房收入达到296.36亿元,观众人数为3651.82万人次。其中大型演唱会收入大型演唱会票房突破 260 亿,同比增长 78.1%,观众人数超过 2900 万人次,同比增长 45.0%。

2025年06月25日
我国短视频行业用户规模增速逐渐放缓 资本市场趋于理性

我国短视频行业用户规模增速逐渐放缓 资本市场趋于理性

从用户规模来看,2018年到2023年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从从6.48亿增长至10.53亿,连续五年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50亿,相较于2023年12月减少300万,首次出现回落。

2025年02月25日
我国微短剧用户量、数量及市场规模均快速增长 都市题材为行业主产类型

我国微短剧用户量、数量及市场规模均快速增长 都市题材为行业主产类型

用户规模来看,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快速增长,已超越网络外卖、网络文学、网约车和网络音频等多类基础数字服务,微短剧已成为数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4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5.76亿人,网民使用率为52.4%。

2024年12月14日
【投融资】我国网络剧行业资本市场逐渐回归理性 各企业开始提质减量发展

【投融资】我国网络剧行业资本市场逐渐回归理性 各企业开始提质减量发展

从行业投融资情况来看,2014年之后我国网络剧投融资数量增长,在2016年投融资数量达到顶峰,而投融资金额在2018年最多,金额为37.48亿元,但在2018年之后,投融资事件开始下降,到2022年网络剧行业发生投融资事件3起,金额为1.6亿元。

2024年02月27日
2024年我国演唱会热度不减 福建省已审批2024年演唱会15场次

2024年我国演唱会热度不减 福建省已审批2024年演唱会15场次

而在进入2024年之后,各类演唱会也是热度不减,目前各地区部分演唱会一经审批通过,比如截至目前,山西已经有6场演唱会被正式敲定,福建也已审批2024年演唱会15场次。同时不少歌手也官宣了即将在2024年举办的演唱会,比如刘德华在2024年7月至9月,将在上海、广州、北京、南京、杭州、成都、深圳、重庆等城市举行演唱会。

2024年02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