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互联网经济格局已被打破 资本犹如催化剂 互联网“新”寡头时代出现。短短一周的时间,网约车市场风云变幻。先是网约车合法化出台,再是滴滴与Uber中国的“联姻”以及此前的神州专车新三板上市,网约车出行市场在短短几年内,历经了小规模兼并对抗,再到合作的这样一个过程。
参考《2016-2022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运营现状及十三五运行态势预测报告》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弱肉强食,丛林法则。滴滴出行拥抱优步中国,凶性十足大鲨鱼;阿里拥抱苏宁,跨界雄霸的鲸鱼。中国互联网经济的繁荣发展,寡头企业的强强结合,是否昭示一条康庄大道?
格局已被打破
短短一周的时间,网约车市场风云变幻。先是网约车合法化出台,再是滴滴与Uber中国的“联姻”以及此前的神州专车新三板上市,网约车出行市场在短短几年内,历经了小规模兼并对抗,再到合作的这样一个过程。原本业界认定的以滴滴出行、优步中国以及神州专车形成的“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会伴随着资本的注入持续很长时间,但滴滴出行与Uber达成的全球战略协议,正式宣判了三国鼎立时代的终结。
网约车行业作为互联网经济的一个缩影,影响深远,而互联网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的缩影,举足轻重。
互联网经济贯行的用户激励机制,换言之就是烧钱概念一直贯穿着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始末,但资本终归是逐利的,从近两年如火如荼的互联网企业合并中就可以初见端倪:58同城和赶集网,滴滴和快的,美团和大众点评,携程和去哪儿网,现在的滴滴出行和优步中国,这样的或兼并或合并的浪潮此起彼伏,互联网经济的下一个拐点在哪里?目前看来尚无答案,但可预见的是,互联网寡头经济格局势必将显现,竞争格局将重塑。
“新”寡头时代,新在哪里?传统的寡头经济已经不能准确定义新兴的互联网经济,跨界寡头时代或许才是当下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真实写照。
“相比于传统寡头围绕其核心业务及上下游关联业务的垄断,互联网企业最大的差别是,依靠资金投入实现对新业务的控股。”赛迪顾问互联网研究中心总经理张爽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寡头企业的发展中,由于产业边界相对清晰,一旦寡头地位确定,在很长时间内企业的绝对主导地位都很难撼动。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产业的边界逐渐模糊,产业链的分解和融合速度和频率都更加快速,企业实现爆发式成长的机会也极大的增加,“跨界寡头”更多的是以平台+共赢的方式出现,大的跨界垄断平台建立的同时,一种新的开放、共生的生态圈也会随之建立。
互联网“新”寡头时代
逐利是资本市场亘古不变的特性,互联网经济烧钱的本质也在于利益的追求。
我国网约车市场是依靠烧钱、补贴发展壮大的,雄心勃勃地在中国市场展开对垒,这场旷日持久的补贴厮杀大战以一方被收购画上句号。但随之而来的质疑声不绝于耳,新的寡头企业,或者出现“垄断”企业,是不是真的在悄然诞生?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专车市场发展研究专题报告》中提到,专车市场滴滴已经占87.2%的市场份额,尽管这个数据并不能得到100%的验证,但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滴滴在移动出行市场中,占据着老大的地位。
“B•A•T•D”应该是未来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四座大山。多年来大家一直在纠结BAT之外第四家巨头是小米还是360,然而让大家没有预料到的是,仅仅用了四年时间,滴滴出行完成了其他巨头十几年走过的历程。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辽宁亚太律师事务所董毅智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从规模到估值都一次次创下新纪录,但是巨无霸总会带来垄断疑云。
就“垄断”之说,张爽分析认为,作为新业态的网约车市场,老大与老二的合并,并不完全意味着短期内能走出“烧钱补贴”的阶段,尽管经营者集中的特性已经显现,但并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另一方面,共享经济这一模式逐渐成熟之后,平台的出现一定是少数的、“经营者集中”的,期间“垄断”行为难以避免,这就要求针对类似的实现多方共赢的基础型平台,而非传统意义上的产品(服务)供给方,对其“垄断”性质的判断、监管也需要与时俱进,使之既能按照市场化的方式创新发展,同时也能有效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有效防范“垄断”。
如果说成为寡头对互联网企业来说,是一种追求;那么跨界寡头的出现无疑就是一种野心勃勃。
2014年3月10日,腾讯以入股京东15%的方式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同年,万达联手百度腾讯成立万达电商;2015年8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283亿元战略入股苏宁,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完美融合。三个巨无霸跨界融合到一起可以做什么?答案不言而喻。尽管目前“京东+腾讯”、“阿里+苏宁”还是处于战略对抗的阶段,但在未来,像滴滴和优步一样,前一秒“战场厮杀”,后一秒握手言和也并非不可能,毕竟,天猫和淘宝对于苏宁来说曾经也是线上的“死敌”。
资本犹如催化剂
无论是同行业合并,又或者是跨行业合作、收购,这背后资本的力量是基石。
互联、互通也好,合纵连横也罢,资本像化学药剂,承担着互联网行业的催化作用,资本的意志主导着行业的发展方向,滴滴出行与优步中国与其说是出于战略考虑,不如说是资本导向下的产物。
纯粹的资本导向,会产生良性的市场发展吗?互联网时代的资本运作不同于别的行业,投资量巨大、启动速度快、竞争厮杀更激烈,资本的实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竞争的持久性。
当行业竞争格局明朗后,资本将会主导行业的整合速度与规模,达到最终目的盈利。前期的资本投入,只是为了在重组后通过盈利模式的调整,提高盈利能力。美团、大众点评合并后大涨上架费,遭多地商家联合抵制。北京大雨致晚高峰出行不便,滴滴快车调价2.7倍。这些在独立领域内,一家独大的企业往往意味着具有相当大的定价权。某些行业合并后,通过减少优惠券数量,发放或缩小优惠券面额等方式“慢火微炖”,变相提价。这样的手法,使得市场占有率上去了,定价权有了,利润上去了,但是消费者的利益却“消失”了,羊毛最终还是出在羊身上,背离了“国民经济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美好初衷。
“背后投资者的驱动,长期的烧钱补贴模式,不能长久持续,资本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盈利上来,所以竞争主体的合并作为减缓烧钱补贴的一种有效途径,成为了近两年来互联网企业首选。”张爽对记者表示,许多企业积累了大量客户资源以及对应的大量数据,但从整体上看对盈利模式仍然有待探索,这种补贴减免的方式,短期内肯定会引起消费者的不适。
“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和互联网经济,最初就是起源于模仿和跟随。”张爽表示,这个特征决定了中国在发展互联网经济的前期,可以较好地规避美国等发达国家发展互联网经济中的创新风险,可实现快速的复制和发展。与此同时,模仿和跟随所需要的最大的成本就是资本投入,这就决定了中国互联网经济前期发展,必须要经历资本驱动这一阶段。
由此看来,资本的意志,成为企业不能绕过,又无法避免的一个话题。跨界的“寡头经济”,也无非是资本撮合下的产物,特别是对于热切渴望拥抱资本的互联网企业来说更是如此。依赖资本,寡头企业形成了,进入门槛提高了,但是如果没有充当“鲇鱼角色”的企业来增加竞争性,寡头企业是不是也会如沙丁鱼一样慢慢被闷死。
对此,法律专家潘跃新提出自己的想法,他希望资本的力量会逐步被削弱,智慧的力量会越来越被看重,从资本说了算达到资本和智慧共同说了算。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