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同仁堂冬虫夏草“特许证”被收回 虫草并非食药两用 生产企业试点遭叫停

导读:同仁堂冬虫夏草“特许证”被收回 虫草并非食药两用 生产企业试点遭叫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通知称,冬虫夏草并非药食两用,长期食用可能存较高风险。包括同仁堂在内的5家生产企业将不能再将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生产销售。

  日前,同仁堂保健食品阿胶与冬虫夏草双双陷入窘境。媒体报道,同仁堂出品的阿胶中检验处猪、牛的DNA。业内人士表示,产品中检出牛皮源成分,其实就是以牛皮替代驴皮生产,又称杂皮胶。与此同时,同仁堂的冬虫夏草“特许证”被收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通知称,冬虫夏草并非药食两用,长期食用可能存较高风险。包括同仁堂在内的5家生产企业将不能再将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生产销售。

  早在2013年,同仁堂就因“朱砂药”、“汞超标”遭到市场质疑。据报道,同仁堂旗下两款中成药牛黄千金散、小儿至宝丸被指朱砂超标。同时,健体五补丸在香港被查出汞超标。

  对上述情况,记者致电同仁堂董秘办公室,截止发稿,电话无人接听,采访邮件也未回复。

  阿胶产品验出猪的DNA 驴皮不够杂皮来凑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近日,打假人曾照兴委托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对北京同仁堂通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食用阿胶进行了检测,结果无法测出驴DNA,反而测出了猪和牛的DNA。对此,同仁堂发布声明称,下属公司阿胶不存在质量问题。打假人曾照兴使用的检测标准通常是用于猪、牛、驴肉鉴别的行业标准,而这个方法对于阿胶这种经过深度热加工后的产品而言,并不适用。
有专家则表示,阿胶的确存在高温处理之后DNA降解而检测不到的可能,但是这种假设下,如果所有的投料同样处理,高温之后应该检测不出任何物种的DNA,所以不太可能出现猪和牛的DNA。而检出猪和牛的DNA,至少说明样品中含有猪和牛来源的组织。

  河北青年报报道称,业内人士表示,所谓检出牛皮源成分,其实就是以牛皮替代驴皮生产,业内又称杂皮胶,这在阿胶产品中已经是被屡次曝光过的做法。

  从阿胶行业来看,关于阿胶造假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原料驴皮供不应求。据国家畜牧统计,我国驴的存栏量已由上世纪90年代的1100万头下滑到目前不足600万头,而且还在以每年3.5%的速度下降。我国阿胶产量每年5000吨,而国内供应总量不超过3000吨,多余的2000吨阿胶是用什么制成的,不觉不让人产生怀疑。

  保健食品行业市场调查报告显示,阿胶传统上既是食品又是药品,《中国药典》中阿胶项下的鉴别方法就是采用特征肽链的方法进行鉴别,因此《中国药典》中阿胶项下的鉴别方法同样适用于食品阿胶的成分鉴别。同仁堂对相关批次的企业留样产品,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进行检验,结论为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鉴别项要求。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阿胶生产技术门槛是很高,其中既包括杀菌技术、熬胶火候、生产工艺,又涵盖农残、重金属等多项监测指标,而且驴皮价格的上涨、驴皮数量的稀缺,国内阿胶已经达到极限产量。从这角度来看,阿胶产品‘挂猪肉卖驴肉’还是很有可能的。但目前国内能生产阿胶的企业不会超过10家,都有动辄百年以上的历史底蕴,在国内也早已是赫赫有名,很难相信同仁堂会顶着这巨大的风险,做出这种砸招牌的事。”

  虫草并非食药两用 生产企业试点遭叫停
  冬虫夏草用于保健品试点突遭喊停。三湘都市报报道称,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的“5年之期”未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纸《总局关于停止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通知》打破行业平静。包括同仁堂、康美药业、青海春天、劲牌有限公司和江中药业于2013年被批准作为试点的生产企业将不能再将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生产销售,这让冬虫夏草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2012年8月,国家食药监总局曾下发关于《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方案》,要求高效开发利用冬虫夏草资源,推动高端科技含量保健食品的研发。据了解,这项试点的本意是引导符合条件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在冬虫夏草资源得到合理保护的前提下,高效开发利用冬虫夏草资源,推动高端科技含量保健食品的研发。目前,国家食药监总局网站能查到的冬虫夏草保健品仅19种,但在各大电商网站,上千种虫草保健品在销售,很多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高价商品,也没有正规的保健食品批号。

  据报道,在食品营销专家朱丹蓬看来,目前的冬虫夏草市场虚假宣传占了主流,原因就在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食药监总局称,近期组织开展了对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产品的监测检验。检验的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产品中,砷含量为4.4-9.9 mg/kg。“保健食品国家安全标准中砷限量值为1.0 mg/kg,长期食用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等产品会造成砷过量摄入,并可能在人体内蓄积,存在较高风险。”

  业内人士表示,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的叫停相当于收回了这5家企业的“特许证”。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叫停试点工作之后,预计冬虫夏草保健品市场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和清理整顿。

  早在2015年,记者曾曝光,同仁堂一店长私卖虫草涉案407万余元。报道称,为来钱快,北京同仁堂健康医药有限公司玉泉路超市发店店长李某将价值400多万元的冬虫夏草私自带出药店低价变卖。李某因涉嫌犯职务侵占罪被诉至海淀法院。

参考《2016-2022年中国冬虫夏草行业运营现状调查及十三五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资料来源:互联网,中国报告网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胶囊内镜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北美市场占比最大小肠胶囊内镜占据主流

全球胶囊内镜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北美市场占比最大小肠胶囊内镜占据主流

全球市场来看,随着技术不断进步,胶囊内镜在医疗领域的价值持续显现,数据显示,近三年全球胶囊内镜行业市场规模呈增长走势。2024年全球胶囊内镜行业市场规模约4.44亿美元。

2025年09月17日
我国中成药行业产量持续下滑 相关生产企业数量增长速度下降

我国中成药行业产量持续下滑 相关生产企业数量增长速度下降

从产量来看,2020年之后我国中成药产量持续下降,到2024年我国中成药产量为195.3万吨,同比下降7.26%;2025年1-7月我国中成药产量为103.4万吨,同比下降10.20%。

2025年09月09日
我国中药饮片行业市场规模整体较快增长 出口量及出口金额均下滑

我国中药饮片行业市场规模整体较快增长 出口量及出口金额均下滑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中药饮片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中药饮片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030亿元,同比增长8.7%。

2025年09月06日
高龄产妇需求增加下我国生殖医学设备市场扩容 政策红利释放 国产替代加快

高龄产妇需求增加下我国生殖医学设备市场扩容 政策红利释放 国产替代加快

市场规模来看,在生育年龄推迟、健康需求升级及国家鼓励生育政策的共同驱动下,我国生殖医学设备市场持续扩容。叠加高龄夫妇的再生育需求,进一步刺激了生殖医学设备市场的需求增长。2024年我国生殖医学设备行业市场规模达96.9亿元,同比增长9.86%。

2025年09月06日
我国咽喉中成药行业:政策与渠道双轮驱动 片剂占市场主导 其中金嗓子领跑零售端

我国咽喉中成药行业:政策与渠道双轮驱动 片剂占市场主导 其中金嗓子领跑零售端

市场构成来看,2024年我国咽喉中成药销售额达74亿元,同比增长7.49%。其中,片剂占比最大,达41.65%,其次为散剂/颗粒剂和丸剂,分别占20.42%、17.72%。

2025年09月01日
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市场规模稳增  资本热度下降 药明康德正全球化产能布局

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市场规模稳增 资本热度下降 药明康德正全球化产能布局

从行业投融资情况来看,2022年之后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投融资事件及金额持续下降,到2024年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发生9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8.6亿元;2025年1-8月25日医药中间体行业发生8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6.6亿元。

2025年08月28日
我国零售药店行业:实体药店销售额占比持续下降 网上药店销售额占比持续提升

我国零售药店行业:实体药店销售额占比持续下降 网上药店销售额占比持续提升

从销售额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含药品和非药品)销售额持续增长,但增速逐渐放缓。到2024年我国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含药品和非药品)销售额达9411亿元,同比增长1.9%。

2025年08月15日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逐年增加 其中软件类投入占比超30%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逐年增加 其中软件类投入占比超30%

近年来我国医院信息化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平均投入来看,2024 年我国三级医院信息化平均投入金额为1345.99 万元,三级以下医院信息化年平均投入金额为 306.79 万元。

2025年08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