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中国创新药行业企业估值方法及重要性分析

        对于创新药企业,我们应当如何进行估值?在当下产业面临拐点的基本面基础上,我们认为,基于对细分行业属性的变化、国内市场面临拐点以及规范市场面临巨大空间的前提下,创新药企业亟待价值重估。
 

图:相对估值法因子改变提升短期估值

        一、相对估值法,创新药企业亟待价值重估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内投资者对医药制造类企业的估值是从 PE 以及短期业绩的确定性来判断一家企业的估值,通常给予的基线是 PEG,即 PEG=PE/(Growth*100),通常认为 PEG=1 代表公司阶段性估值合理,需要说明的是,大多数医药企业被认为具有相对稳定的年化增速,所以通常以当年或者预期第二年的业绩增速来算 PEG。诚然,对于我国医药制造类企业,由于仿制药企业众多,品种重复率较高,自上而下看整个医药行业总体保持稳定增长,制药企业被更多的看做成长性制造业的公司来给予估值。然而在当下,我们认为,随着整个创新药领域步入行业拐点,制药企业中具有前瞻意识、布局领先的龙头企业已经从产品布局的角度做了充分的准备,借鉴规范市场药企的估值体系显得尤为必要。 

        以美国为例,我们可以把制药企业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以新药研发为主业、尚未有销售收入和盈利的小型生物技术公司;以新药研发为主,已经有重磅产品上市实现收入,但尚未盈利或者盈利能力较弱并处在高增长阶段的中型生物技术公司;在研产品众多,产品结构以品牌专利药为主体、盈利能力较为稳定的大型制药企业;以特色仿制药为主体或者拥有大量仿制药产品的大型仿制药企业;以及品种相对较少,市场格局稳定的普通仿制药企业。我们分别对五类企业的 PE 倍数做了统计。 
  

图:规范市场制药企业估值金字塔

        通过以上的统计我们可以发现,在成熟的规范化市场上市的创新药企业,由于新药一旦获得 FDA/EMA 批准后,将坐享庞大的规范市场空间,即使在市值接近 500 亿美金的高位,仍然享有50倍乃至100倍以上的动态估值,相比我国的部分创新药企业估值和市值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规范市场的巨大成长空间;同时,基于国内快速增长的市场容量以及用药结构调整的契机,国内顶尖的创新药企业若未来有望打开规范市场的大门,估值水平应逐步向规范市场的创新药公司看齐。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医药行业市场运营现状调查与未来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图:我国主要创新药企业估值与海外对比

        注:截至 10 月 31 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以 1:6.64 计算 
 
        二、绝对估值法,研发管线优良的创新药企业新环境下应当享受高估值 

        从绝对估值法的角度,新药研发型企业的每一个在研品种的估值都应基于产品本身未来预计现金流的贴现,影响药品估值的核心变量主要包括上市成功率、上市周期、上市后专利期内每一期销售额以及达峰时间,以及专利期后销售额残值、各期净利润率、永续增长率等等因素,我们初步列出如下估值框架,进一步的分析我们留待后续系列报告探讨。 


图:新药估值主要考虑因素(简略版)

        根据现金流贴现模型,我们得到影响药品估值的核心一级变量,主要包括:上市成功率、上市时间、专利期到期时间以及各期现金流。在当前药政改革如火如荼和行业拐点的时阶段,我们认为这次四个核心以及变量都将受到影响:好的产品能够通过 II 期临床数据以及小规模的临床试验通过亮眼的临床表现获得优先上市的机会,提升临床试验成功率的同时将更快速的上市;政策方面整体审批流程优化和加速将提升创新药的销售专利独占期时间,专利补偿将进一步延长有价值的创新药的获利周期,而未来创新药在规范化市场上市将打开新的市场空间。 


图:绝对估值法因子改变提升中长期估值

        上面我们对创新药产品估值进行了分析,但我们认为,在当下国内创新药以 me-too/me-better 为主的新药研发模式,对一家创新药企业的估值不应是简单的创新药管线贴现值机械的叠加,而应当就企业所有相关研发管线的产品纵深、本身的研发体系化能力、临床资源的整合能力、市场化商业化能力进行综合的权衡。我们认为,从研发管线组合的角度,研发管线本身的深度和在研产品之间的协同效应将使得研发管线整体的估值大于单个产品简单测算的综合,通过组合疗法、商业化阶段的科室协同效应将大大提升相关在研产品未来的市场空间,而企业在临床端的综合管理和设计能力、与临床机构的深度合作等等因素将使得产品更快的上市放量,这是在创新药领域或者相关科室有积累的大型制药企业的优势;而对于中小型研发型企业来说,如果需要在竞争激烈的新药研发领域立足,需要有符合临床需求的强大的产品创新能力、独特的技术实现平台等等与大型制药企业相对不同的发展路径,才有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取生存空间。 


图:创新药企业估值是企业综合能力的体现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康复器械行业国产化率超97% 康复理疗设备领跑细分赛道

我国康复器械行业国产化率超97% 康复理疗设备领跑细分赛道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康复器械行业蓬勃发展,市场规模与日俱增,应用场景持续拓宽。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康复器械市场规模约714.6亿元,较2023年增加98.9亿元,同比增长16.1%。

2025年10月13日
全球胶囊内镜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北美市场占比最大小肠胶囊内镜占据主流

全球胶囊内镜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北美市场占比最大小肠胶囊内镜占据主流

全球市场来看,随着技术不断进步,胶囊内镜在医疗领域的价值持续显现,数据显示,近三年全球胶囊内镜行业市场规模呈增长走势。2024年全球胶囊内镜行业市场规模约4.44亿美元。

2025年09月17日
我国中成药行业产量持续下滑 相关生产企业数量增长速度下降

我国中成药行业产量持续下滑 相关生产企业数量增长速度下降

从产量来看,2020年之后我国中成药产量持续下降,到2024年我国中成药产量为195.3万吨,同比下降7.26%;2025年1-7月我国中成药产量为103.4万吨,同比下降10.20%。

2025年09月09日
我国中药饮片行业市场规模整体较快增长 出口量及出口金额均下滑

我国中药饮片行业市场规模整体较快增长 出口量及出口金额均下滑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中药饮片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中药饮片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030亿元,同比增长8.7%。

2025年09月06日
高龄产妇需求增加下我国生殖医学设备市场扩容 政策红利释放 国产替代加快

高龄产妇需求增加下我国生殖医学设备市场扩容 政策红利释放 国产替代加快

市场规模来看,在生育年龄推迟、健康需求升级及国家鼓励生育政策的共同驱动下,我国生殖医学设备市场持续扩容。叠加高龄夫妇的再生育需求,进一步刺激了生殖医学设备市场的需求增长。2024年我国生殖医学设备行业市场规模达96.9亿元,同比增长9.86%。

2025年09月06日
我国咽喉中成药行业:政策与渠道双轮驱动 片剂占市场主导 其中金嗓子领跑零售端

我国咽喉中成药行业:政策与渠道双轮驱动 片剂占市场主导 其中金嗓子领跑零售端

市场构成来看,2024年我国咽喉中成药销售额达74亿元,同比增长7.49%。其中,片剂占比最大,达41.65%,其次为散剂/颗粒剂和丸剂,分别占20.42%、17.72%。

2025年09月01日
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市场规模稳增  资本热度下降 药明康德正全球化产能布局

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市场规模稳增 资本热度下降 药明康德正全球化产能布局

从行业投融资情况来看,2022年之后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投融资事件及金额持续下降,到2024年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发生9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8.6亿元;2025年1-8月25日医药中间体行业发生8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6.6亿元。

2025年08月28日
我国零售药店行业:实体药店销售额占比持续下降 网上药店销售额占比持续提升

我国零售药店行业:实体药店销售额占比持续下降 网上药店销售额占比持续提升

从销售额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含药品和非药品)销售额持续增长,但增速逐渐放缓。到2024年我国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含药品和非药品)销售额达9411亿元,同比增长1.9%。

2025年08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