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中国创新药行业企业估值方法及重要性分析

        对于创新药企业,我们应当如何进行估值?在当下产业面临拐点的基本面基础上,我们认为,基于对细分行业属性的变化、国内市场面临拐点以及规范市场面临巨大空间的前提下,创新药企业亟待价值重估。
 

图:相对估值法因子改变提升短期估值

        一、相对估值法,创新药企业亟待价值重估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内投资者对医药制造类企业的估值是从 PE 以及短期业绩的确定性来判断一家企业的估值,通常给予的基线是 PEG,即 PEG=PE/(Growth*100),通常认为 PEG=1 代表公司阶段性估值合理,需要说明的是,大多数医药企业被认为具有相对稳定的年化增速,所以通常以当年或者预期第二年的业绩增速来算 PEG。诚然,对于我国医药制造类企业,由于仿制药企业众多,品种重复率较高,自上而下看整个医药行业总体保持稳定增长,制药企业被更多的看做成长性制造业的公司来给予估值。然而在当下,我们认为,随着整个创新药领域步入行业拐点,制药企业中具有前瞻意识、布局领先的龙头企业已经从产品布局的角度做了充分的准备,借鉴规范市场药企的估值体系显得尤为必要。 

        以美国为例,我们可以把制药企业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以新药研发为主业、尚未有销售收入和盈利的小型生物技术公司;以新药研发为主,已经有重磅产品上市实现收入,但尚未盈利或者盈利能力较弱并处在高增长阶段的中型生物技术公司;在研产品众多,产品结构以品牌专利药为主体、盈利能力较为稳定的大型制药企业;以特色仿制药为主体或者拥有大量仿制药产品的大型仿制药企业;以及品种相对较少,市场格局稳定的普通仿制药企业。我们分别对五类企业的 PE 倍数做了统计。 
  

图:规范市场制药企业估值金字塔

        通过以上的统计我们可以发现,在成熟的规范化市场上市的创新药企业,由于新药一旦获得 FDA/EMA 批准后,将坐享庞大的规范市场空间,即使在市值接近 500 亿美金的高位,仍然享有50倍乃至100倍以上的动态估值,相比我国的部分创新药企业估值和市值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规范市场的巨大成长空间;同时,基于国内快速增长的市场容量以及用药结构调整的契机,国内顶尖的创新药企业若未来有望打开规范市场的大门,估值水平应逐步向规范市场的创新药公司看齐。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医药行业市场运营现状调查与未来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图:我国主要创新药企业估值与海外对比

        注:截至 10 月 31 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以 1:6.64 计算 
 
        二、绝对估值法,研发管线优良的创新药企业新环境下应当享受高估值 

        从绝对估值法的角度,新药研发型企业的每一个在研品种的估值都应基于产品本身未来预计现金流的贴现,影响药品估值的核心变量主要包括上市成功率、上市周期、上市后专利期内每一期销售额以及达峰时间,以及专利期后销售额残值、各期净利润率、永续增长率等等因素,我们初步列出如下估值框架,进一步的分析我们留待后续系列报告探讨。 


图:新药估值主要考虑因素(简略版)

        根据现金流贴现模型,我们得到影响药品估值的核心一级变量,主要包括:上市成功率、上市时间、专利期到期时间以及各期现金流。在当前药政改革如火如荼和行业拐点的时阶段,我们认为这次四个核心以及变量都将受到影响:好的产品能够通过 II 期临床数据以及小规模的临床试验通过亮眼的临床表现获得优先上市的机会,提升临床试验成功率的同时将更快速的上市;政策方面整体审批流程优化和加速将提升创新药的销售专利独占期时间,专利补偿将进一步延长有价值的创新药的获利周期,而未来创新药在规范化市场上市将打开新的市场空间。 


图:绝对估值法因子改变提升中长期估值

        上面我们对创新药产品估值进行了分析,但我们认为,在当下国内创新药以 me-too/me-better 为主的新药研发模式,对一家创新药企业的估值不应是简单的创新药管线贴现值机械的叠加,而应当就企业所有相关研发管线的产品纵深、本身的研发体系化能力、临床资源的整合能力、市场化商业化能力进行综合的权衡。我们认为,从研发管线组合的角度,研发管线本身的深度和在研产品之间的协同效应将使得研发管线整体的估值大于单个产品简单测算的综合,通过组合疗法、商业化阶段的科室协同效应将大大提升相关在研产品未来的市场空间,而企业在临床端的综合管理和设计能力、与临床机构的深度合作等等因素将使得产品更快的上市放量,这是在创新药领域或者相关科室有积累的大型制药企业的优势;而对于中小型研发型企业来说,如果需要在竞争激烈的新药研发领域立足,需要有符合临床需求的强大的产品创新能力、独特的技术实现平台等等与大型制药企业相对不同的发展路径,才有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取生存空间。 


图:创新药企业估值是企业综合能力的体现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技术、政策等多因素推动医疗信息化市场发展 预计2025年行业资本热度有望回升

技术、政策等多因素推动医疗信息化市场发展 预计2025年行业资本热度有望回升

从行业投融资情况来看,2021年之后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投融资事件持续下降,到2024年轻微回升。2024年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发生120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68.6亿元;2025年1-4月6日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发生43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41.55亿元。预计2025年资本市场热度有望回升。

2025年04月18日
我国AI医疗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细分市场中AI制药增速较快 但行业资本热度逐渐下降

我国AI医疗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细分市场中AI制药增速较快 但行业资本热度逐渐下降

从行业投融资情况来看,2021年我国AI医疗行业投融资事件及金额达到了近些年顶峰,但在2021年之后我国AI医疗行业投融资事件及金额持续下降,到2024年我国AI医疗行业发生了26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28.54亿元;2025年1-4月14日我国AI医疗行业发生7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11.45亿元。

2025年04月16日
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线上问诊细分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资本市场热度正回升

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线上问诊细分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资本市场热度正回升

从细分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之后我国线上问诊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3年我国线上问诊市场规模达到了515亿元,同比增长41.1%。

2025年04月14日
我国雾化吸入器行业技术壁垒较高 市场规模及产量均保持增长

我国雾化吸入器行业技术壁垒较高 市场规模及产量均保持增长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2023年我国雾化吸入器行业市场规模呈增长走势。2023年中国雾化吸入器行业市场规模为38.43亿元,同比增长12.9%。

2025年03月28日
我国AI医学影像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心血管疾病领域影像产品获批数量最多

我国AI医学影像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心血管疾病领域影像产品获批数量最多

从市场规模来看,AI医学影像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成为AI+医疗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之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AI医学影像约74.5亿元,同比增长160.5%;2025年我国AI医学影像市场规模将超150亿元,2026年将达235.7亿元。

2025年03月11日
我国基因测序行业正处于国产替代期 市场规模呈较高速逐年增长

我国基因测序行业正处于国产替代期 市场规模呈较高速逐年增长

从行业投融资情况来看,2021年之后我国基因测序行业投融资事件逐年下降,到2024年我国基因测序行业发生8起,投融资金额为3.51亿元。

2025年02月27日
【投融资】我国植入介入器械行业相关投融资主要集中于A轮和B轮

【投融资】我国植入介入器械行业相关投融资主要集中于A轮和B轮

从投融资来看,我国植入介入器械行业投融资事件,从2019年的24起下降到2024年的14起。2025年1月20日我国植入介入器械行业发生投融资事件1起,投资金额达3亿元。

2025年02月07日
【投融资】我国化学制药行业:2025年1月份市场已发生3起投融资事件

【投融资】我国化学制药行业:2025年1月份市场已发生3起投融资事件

数据显示,我国化学制药行业投融资事件,从2018年的81起下降到2024年40起,2025年1月1-23日我国化学制药行业发生投融资事件3起,投融资金额为6.25亿元。

2025年02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