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国内医药产业面临原材料紧缺

  导读:国内医药产业面临原材料紧缺,据统计,贵州 有4802种中草药资源。目前,已有154个品种纳入国家标准,并通过产业化成为了贵州药企的“拳头产品”,中成药产值占到整个贵州医药产业的80%。然 而,随着山豆根、重楼、野生天麻、白芨、多种野生石斛、野生杜仲、紫金莲、血人参等一些重要道地药材的难以供给,使以道地药材为金字招牌的贵州药企感到非 常无奈。

  近一段时间以来,贵州恒霸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何秀荣十分焦虑:“公司有几个以中药材‘山豆根’为主药的拳头药产品,由于野生资源几近枯竭,原料供应亮起了‘红灯’。如果再不能实现规模化种植,这几个拳头药产品将面临下线风险。”
  山豆根、重楼、野生天麻、白芨、多种野生石斛、野生杜仲、紫金莲等都是贵州著名的道地药材。然而,随着我省医药工业的加速发展,这类道地药材却因过度采集,野生资源已濒临枯竭。
  据统计,目前贵州中成药产值占全省医药产业的80%,药企对于中药原材料的需求量巨大。为确保药品原材料的供应,许多本地药企纷纷自己种植中药材,希望以此解决燃眉之急。但因为种源引进混乱,使得一些药材抗逆性差,药效不稳定,品质参差不齐,不能满足药企的生产需求,致使多家药企陷入现有“拳头药品”停产边缘。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多数贵州药企现有产品期限即将到期,加之又难以开发出新药的情况下,药材种源问题可能会危及贵州民族药业的可持续发展。
  身处药材大省,却遭遇“药材枯竭”
  这段时间,贵州恒霸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何秀荣十分焦虑。何秀荣说,因为公司有几个以中药材“山豆根”为主药的药产品,生产需求量很大,每年需求近百吨,已被过度采集,野生资源接近枯竭,如果再不能实现规模化种植,药品将有可能面临下线。
  据统计,贵州有4802种中草药资源。目前,已有154个品种纳入国家标准,并通过产业化成为了贵州药企的“拳头产品”,中成药产值占到整个贵州医药产业的80%。然而,随着山豆根、重楼、野生天麻、白芨、多种野生石斛、野生杜仲、紫金莲、血人参等一些重要道地药材的难以供给,使以道地药材为金字招牌的贵州药企感到非常无奈。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如今贵州益佰、景峰等几家药企,都在为制造心脑血管丸药品的原材料“大果木姜子”没有保证而烦恼。据2011年省药监局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心脑血管疾病药品市场开发量大,全省大果木姜子资源只有不到500吨。
  “去年,仅我们公司以每公斤60多元价钱收购都很难收到,如果按照公司未来市场开发目标,要争取5年之内做到10个亿产值,而1个亿产值就需要几十吨大果木姜子。”益佰制药公司知识产权部部长徐蓉说,今年,省科技厅已支持在罗甸种植大果木姜子,现在已种下几十万株,但要8年才能挂果,唯一担心的是产品进入市场盛期时,无法产出保质保量的原材料来支撑产品发展。
  破解困境,面临诸多难题
  益佰制药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早在2009年,何秀荣就到清镇市麦格乡搞起了中药材种植,虽然引种成功了上百种珍稀苗药,但山豆根的引种却一直无法解决。
  “山豆根主要生长在贵州平坝、紫云、关岭、惠水、罗甸等一带。以前一直都以野生资源为主,后来野生资源几近枯竭,农民就从山上移栽或购买外省种子繁殖。但这样的大规模种植导致了药材种源退化、来源不清,药市买到的中药材,药效不符合药典标准。”何秀荣说。
  近年来,为实现贵州中药材的可持续发展,贵州省已将遵义杜仲、大方天麻、赫章半夏、罗甸艾纳香等50个重点道地药材进行规划布局,虽然这些地道野生中药材引种、家种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出现了现实问题。
  刘明方是贵州赫章县安乐溪乡碗厂村村民。2008年,刘明方流转20亩土地种植半夏。前几年,依靠这20亩半夏,每年可给家里带来近10万元的收入。欣喜之余,去年他家又增加10亩半夏种植规模,但是这次却吃了亏。
  “赫章县半夏的种植规模现在达上万亩,种子种苗一般都从省内省外收,品种很杂,质量得不到保障。而且半夏一年三熟,几代繁育过后会变异,且抗逆性比较差,长出的药材质量就不稳定,很难卖个好价钱。”刘明方说。
  面对贵州中药材面临的种源之困,贵州药企也一直在不断探索解决之路。
  2008年,德昌祥就开始试水做丹参种苗培育。该公司先后引种四川、山东、河南等地丹参,做前期基础研究,筛选种植品种和做药效成分测验。直到2012年,经贵州药典食品质量监督局测评显示,其丹参种苗主要数据超过药典三倍。
  “想大面积推广优良种源,目前还存在技术上的问题。”贵州德昌祥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文纲说,目前主要引种的是山东丹参,但种源比较杂乱,比如开花期不同、外观形态有差异,就算及时从外面引来筛选出好品种,也要经过本地的提纯、复壮过程,这样一来生长周期就会较长,不利于公司原材料可持续供应。
  或将危及贵州药业发展
  “我们有一款以血人参为原材料生产的胶囊产品,一年销售收入2到3亿元,而且销售额每年都保持近50%增长速度,因此原材料需求量很大,仅去年血人参需求量就达到60多吨,并还在逐年递增。虽然我们正在做相关的种苗培育研究,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对今后的前景还是十分担心。”文纲说。
  在文纲看来,保证优质种源稳定供应,光靠企业是独木难成舟,必须形成从种源保护、种植管理、研究开发等整条产业链,找到适宜本地的品种,建立种繁基地,同时加大对传统道地药材资源的收集、整理、提纯、复壮措施,保证种源的优良性、稳定性、适应性。
  据贵阳中医学院药学院副教授魏升华介绍,贵州正在重点培养50个道地药材品种,现在可以自己育种生产的道地药材种子种苗有头花蓼、吉祥草、续断、淫羊藿、钩藤、金钗石斛等,其余还需要从外地购买种子种苗;白芨、山豆根、丹参、板蓝根等还在进行种源研究当中,同样需要依赖从外面购买。
  魏升华说,药材的生长周期一般在1年到8年,有的甚至更长时间,否则药材有效成分含量无法达到。例如天门冬4、5年才能采挖,山豆根3年以后才能采挖,而且工业化生产用量大,以前用野生的,就大量采挖,然后就越收越少,价格上涨,越挖越紧俏,导致药材资源濒临枯竭。
  今年9月,贵阳药用植物园中药材种苗繁育研究室建成投用。并在乌当区新场乡建设名贵、珍稀药材种繁研究及生产示范基地和以白芨、天门冬、丹参等为主导品种的中药材种繁示范基地。目前,已在新场乡流转土地200多亩,并完成70多亩土地的翻耕、开厢、消毒、覆盖地膜等工作。
  听到这个消息后,恒霸药业立即找到植物园,希望能够帮助解决山豆根引种问题,但是事与愿违。“主要还是种源问题,仅靠收野生资源来支撑,贵州基本上找不到野生的白芨和天门冬、山豆根,就是开到天价也无货,如果找不到种源也没办法大规模种植,只能通过研究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方式培养种子种源,但这样繁殖很慢。”贵阳药用植物园主任朱虹说,随着多数贵州药企现有产品的期限即将到期,又难以开发出新药的情况下,种源问题有可能会危及贵州民族药业的可持续发展。
  ■部门声音
  以工业化理念发展中药材产业
  “尽管近年来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抚育不力、科技支撑体系不完善、中药材产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突出。”贵州省扶贫办总农艺师杨小翔这样认为。
  国发2号文件明确要求贵州省推进中药现代化,大力发展中成药和民族药,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为民族药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支撑。不仅如此,根据相关预测,未来10年,国际植物药市场的增长速度将会保持在10%以上。
  去年,贵州省安排中药材产业发展转型资金1亿元,用于建设现代化的中药材批发市场、研究中药材种植新技术、产地加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等方面,改变当前贵州中药材产业初放经营的现状,提升药材的附加值。
  杨小翔说,在贵州省发展中药材产业过程中,实行基地与车间无缝对接,以农促工,以工带农,正在逐渐形成“种子选育种植加工药品生产市场销售”的现代中药产业链发展模式,为贵州中药材种植加工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
  为此,去年2月贵州出台了《关于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化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将建立“科、农、工、商”思维一体的领导体制,加强中药材产业科研,提升质量水平,开发新品种,积极推进中药材基地建设,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民营经济,打造黔药品牌,大力推进中药材市场体系建设发展。
  ■专家建议
  加强种源保护实施良种工程
  “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是确保中药材生产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贵阳中医学院药学院副教授魏升华说,加强濒危药材品种保护,首先需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库,对贵州省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药材资源进行调查,建立贵州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档案,确定重点保护物种名录,提出中药资源濒危和保护等级评价标准。
  同时,要建立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中心和质量检测中心,加快国内外优良新品种引进、筛选、示范和推广,建设种质资源收集圃、示范开发园,收集、保藏国内外优新品种及名优野生中药材资源,提纯复壮道地中药材。并加强药材品种选育研究,开发筛选名、特、优、稀的中药材新品种,如白术、浙贝母抗病品种、杭白菊高黄酮含量品种等,确定品系明确、性状优良、成分稳定的栽培品种。
此外,对于贵州有产业化基础的民族药,尤其是野生资源量比较小的品种,必须开展野生变家种、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对于市场潜力大,要针对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做到未雨绸缪,整合产学研力量,推动科研院所进行研究,为贵州药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小核酸药物行业:全球市场中ASO份额占比最大  Spinraza销售额较高

小核酸药物行业:全球市场中ASO份额占比最大 Spinraza销售额较高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全球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规模约为52.47亿美元,同比增长18%。

2025年10月20日
我国康复器械行业国产化率超97% 康复理疗设备领跑细分赛道

我国康复器械行业国产化率超97% 康复理疗设备领跑细分赛道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康复器械行业蓬勃发展,市场规模与日俱增,应用场景持续拓宽。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康复器械市场规模约714.6亿元,较2023年增加98.9亿元,同比增长16.1%。

2025年10月13日
全球胶囊内镜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北美市场占比最大小肠胶囊内镜占据主流

全球胶囊内镜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北美市场占比最大小肠胶囊内镜占据主流

全球市场来看,随着技术不断进步,胶囊内镜在医疗领域的价值持续显现,数据显示,近三年全球胶囊内镜行业市场规模呈增长走势。2024年全球胶囊内镜行业市场规模约4.44亿美元。

2025年09月17日
我国中成药行业产量持续下滑 相关生产企业数量增长速度下降

我国中成药行业产量持续下滑 相关生产企业数量增长速度下降

从产量来看,2020年之后我国中成药产量持续下降,到2024年我国中成药产量为195.3万吨,同比下降7.26%;2025年1-7月我国中成药产量为103.4万吨,同比下降10.20%。

2025年09月09日
我国中药饮片行业市场规模整体较快增长 出口量及出口金额均下滑

我国中药饮片行业市场规模整体较快增长 出口量及出口金额均下滑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中药饮片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中药饮片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030亿元,同比增长8.7%。

2025年09月06日
高龄产妇需求增加下我国生殖医学设备市场扩容 政策红利释放 国产替代加快

高龄产妇需求增加下我国生殖医学设备市场扩容 政策红利释放 国产替代加快

市场规模来看,在生育年龄推迟、健康需求升级及国家鼓励生育政策的共同驱动下,我国生殖医学设备市场持续扩容。叠加高龄夫妇的再生育需求,进一步刺激了生殖医学设备市场的需求增长。2024年我国生殖医学设备行业市场规模达96.9亿元,同比增长9.86%。

2025年09月06日
我国咽喉中成药行业:政策与渠道双轮驱动 片剂占市场主导 其中金嗓子领跑零售端

我国咽喉中成药行业:政策与渠道双轮驱动 片剂占市场主导 其中金嗓子领跑零售端

市场构成来看,2024年我国咽喉中成药销售额达74亿元,同比增长7.49%。其中,片剂占比最大,达41.65%,其次为散剂/颗粒剂和丸剂,分别占20.42%、17.72%。

2025年09月01日
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市场规模稳增  资本热度下降 药明康德正全球化产能布局

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市场规模稳增 资本热度下降 药明康德正全球化产能布局

从行业投融资情况来看,2022年之后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投融资事件及金额持续下降,到2024年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发生9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8.6亿元;2025年1-8月25日医药中间体行业发生8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6.6亿元。

2025年08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