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8-2023年中国智能医疗行业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2、 数据加工:结构化、批量化的处理海量的临床数据。相比金融行业每个动作所产生的数据都是结构化的,医疗行业产生的都是非结构化数据,只能算是电子化信息。患者产生的信息都是“黑盒”,底层逻辑不清楚,没办法用几个指标“刻画”一次治疗,医生只能用开放式方法记录这次治疗情况。这些数据并不能直接为计算机所理解,必须经过结构化清晰。数据加工就是按照一些标准尽量地把文本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归一、转化为标准化的语言,并进行一些结构化。
3、 知识图谱:对临床数据、医学文献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类、过滤、加工并建立逻辑关联知识点。通俗的讲,知识图谱就是结构化知识,它由实体及实体关系组成,其数据来源于两大类,分别为基于文献的证据(Literature-based Evidence)和基于临床实践的证据(Practice-based Evidence)。举个例子:疾病名、症状名、药品名、化验指标这些数据是实体节点,每个节点和节点之间都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比如疾病和症状的对应关系、某种疾病需要使用什么药品、疾病需要做哪些化验等。而在实际的诊断中,还会涉及更多的对应关系。医学知识图谱最终目的是搭建完整的疾病知识图库、单病种知识库。
4、 知识计算:有了完善的知识图谱还远远不够,系统要具备推理能力才能实现智能诊断。
首先要做到知识向量化表示,这一步也是构建口语化医学和文献专业术语的桥梁的关键步骤。也就是,将患者描述的通俗语句“翻译”为专业术语(如“抽筋”和“痉挛”的对应关系);第二是,判断多种症状综合下和疾病之间的权重,配合诊断模型,提升诊断的命中率。
5、 交互:用户意图理解。智能辅助医疗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包括医生和患者两类人群。特别是当最终用户是患者时,用户意图理解的人机交互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难点在于专业术语对用户通俗语言的翻译以及多轮人机问答互动。回到患者看病的场景,医生给患者看病的时候,一般见面第一个过程就是问诊。通过和病人的对话,不断地引导病人把自己的病症描述清楚。医疗大脑的交互界面,可以模拟这个过程,通过多轮问答,逐步地把引导着患者把主诉信息及相关症状描述清楚,为后面的智能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