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中药材价格走势预测分析

        内容提示:据了解,目前中药材价格全面“飘红”。以太子参为例,批发价从2009年的每公斤30元,涨到现在的每公斤650元,价格翻了20多倍;再比如党参,2009年的批发价只不过每公斤20多元,现价已飙升至每公斤170元,零售价则达到每公斤280元。川贝母批发价格已从2009年的每公斤700元涨到目前的每公斤3800元。此外,冬虫夏草、阿胶、西洋参、三七、牛黄等都位列涨幅榜前茅。

        日前,国家发改委对党参发布了“清仓令”,责令囤积者在一周内将所囤的党参按照市场价2/3的价格,即不超过每公斤60元的价格,全部出售给以党参为原料并取得GMP资格认证的中成药生产企业。此举迅即在中药材行业引起震荡。“清仓令”的出台有着怎样的背景?中药材价格虚高背后有着怎样的深层原因?如何才能从根本上为“发烧”的中药材降温。


  症状:中药材价格持续“高热”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国内中药材开始涨价,并“一涨不可收拾”,出现“虚火”症状。纵观全国各地,中药材涨价浪潮波及了常用中药品种,在网络上,继“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之后,“药你命”也成了热门词汇。


  据中药材天地网7月份检测数据显示,537个药材品种与去年同期相比,379个品种价格上涨了7成,占总量的71%左右,其中党参涨幅在400%以上。


  据了解,目前中药材价格全面“飘红”。以太子参为例,批发价从2009年的每公斤30元,涨到现在的每公斤650元,价格翻了20多倍;再比如党参,2009年的批发价只不过每公斤20多元,现价已飙升至每公斤170元,零售价则达到每公斤280元。川贝母批发价格已从2009年的每公斤700元涨到目前的每公斤3800元。此外,冬虫夏草、阿胶、西洋参、三七、牛黄等都位列涨幅榜前茅。


  针对这种“虚高”现象,7月18日,发改委检查组首先对上半年价格疯涨的党参“开刀”,勒令囤积商以“三限”标准,即限时间、限价格、限销售对象,尽快处理手中药材。


  症结:自然原因和产业薄弱


  据了解,此次发改委对党参价格进行治理,是由于党参遭到部分商贩的囤积和游资的炒作。“目前,84%的中药材平均价格涨幅为109%。仅凭没有合力的游资是炒不动如此大面积、沉甸甸的中药材现货大盘的,它们并不是推动此次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从事中药材采购投资40余年的业内人士秦建云说。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中药材价格的集体“飘红”。


  国都证券行业研究员潘蕾分析认为,部分游资炒作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价格上涨。但中药材涨价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由于中药材的种植与气候、土壤等密切相关,全国大部分地区前期的干旱天气,导致中药材产量下降;二是种植以及收割的人工成本和运输成本提高导致中药材生产成本上涨

对于中药材涨价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港澳台交流合作中心主任王承德认为,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百姓的健康理念普遍加强,更加注重养生,从而造成需求逐步增长。与此同时,中医药市场目前依然缺乏调控。“前些年,中药大面积种植,比如当归产量过大,销售困难,人们都把它当做‘柴火’一样扔掉,之后市场需求的大量增加造成了部分中药价格的畸形上涨。”

 


  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认为,药材价格上涨,既有自然灾害的短期影响,也是长期以来因中药材生产基础薄弱、流通模式落后导致的中药材生产供应矛盾的集中爆发。对中药资源的无序利用和过度开发也是造成药材价格上涨和短缺的深度原因之一。


  医治:为行业配备“温度计”


  资金炒作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此次中药材价格上涨。国家发改委严厉打击囤积炒作,并力推药材库主建立健全中药材出入库台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药价上涨。然而,有专家表示,行政手段调控中药材价格在短期内虽然可以使其迅速“降温”,但却并非长久之计。


  专家表示,目前,我国中医药产业亟须建立整体信息管理平台,同时应尽早建立中药材储备制度,通过国家收购、放储来控制药材价格。


  对此,王承德表示,应该通过对中药材市场进行生产流通和需求信息的整体评估,由相关部门建立信息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布生产供需等信息,科学测算中药市场生产供求数据,为市场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为重要药材建立应急储备机制,统一规划、统一调剂,科学有序地调节中药市场供求。


  “如果全国的药市都能这样并实现联网,就不会让购货商受到蒙蔽,不会让这些人不明情况地跟风,哄抬药材价格。”中盛药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向明认为,要想理顺整个国内中药材购销市场,关键是要做到中药材货源信息公开化。要在国内各个主要药市建立大货交易平台,让中药材的存货、销售都透明。


  目前,相关部门亦在研究对策。商务部信息化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要解决当前中药材业发展的矛盾就必须建立稳定机制,首要工作就是尽快建立中药材产销信息导航和预警系统,为行业配备“温度计”。


  房书亭强调,为平抑中药材价格,落实常用中药材的国家收储方案、转变中药材流通方式以及建立中药材溯源制度迫在眉睫。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雾化吸入器行业技术壁垒较高 市场规模及产量均保持增长

我国雾化吸入器行业技术壁垒较高 市场规模及产量均保持增长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2023年我国雾化吸入器行业市场规模呈增长走势。2023年中国雾化吸入器行业市场规模为38.43亿元,同比增长12.9%。

2025年03月28日
我国AI医学影像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心血管疾病领域影像产品获批数量最多

我国AI医学影像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心血管疾病领域影像产品获批数量最多

从市场规模来看,AI医学影像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成为AI+医疗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之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AI医学影像约74.5亿元,同比增长160.5%;2025年我国AI医学影像市场规模将超150亿元,2026年将达235.7亿元。

2025年03月11日
我国基因测序行业正处于国产替代期 市场规模呈较高速逐年增长

我国基因测序行业正处于国产替代期 市场规模呈较高速逐年增长

从行业投融资情况来看,2021年之后我国基因测序行业投融资事件逐年下降,到2024年我国基因测序行业发生8起,投融资金额为3.51亿元。

2025年02月27日
【投融资】我国植入介入器械行业相关投融资主要集中于A轮和B轮

【投融资】我国植入介入器械行业相关投融资主要集中于A轮和B轮

从投融资来看,我国植入介入器械行业投融资事件,从2019年的24起下降到2024年的14起。2025年1月20日我国植入介入器械行业发生投融资事件1起,投资金额达3亿元。

2025年02月07日
【投融资】我国化学制药行业:2025年1月份市场已发生3起投融资事件

【投融资】我国化学制药行业:2025年1月份市场已发生3起投融资事件

数据显示,我国化学制药行业投融资事件,从2018年的81起下降到2024年40起,2025年1月1-23日我国化学制药行业发生投融资事件3起,投融资金额为6.25亿元。

2025年02月07日
【投融资】近六年我国医疗检测行业资本市场逐渐降温 预计2025年有望回升

【投融资】近六年我国医疗检测行业资本市场逐渐降温 预计2025年有望回升

数据显示,我国医疗检测行业投融资事件,从2019年的31起下降到2023年的5起。2024年我国医疗检测行业发生投融资事件回升至7起,投资金额达3亿元。整体来看,行业资本市场有触底反弹走势,预计2025年有望回升。

2025年01月17日
全球数字医疗市场规模逐年递增 行业投融资事件及金额则有所回落

全球数字医疗市场规模逐年递增 行业投融资事件及金额则有所回落

市场规模来看,2022-2024年,全球数字医疗市场规模逐年递增且增长幅度较大。2023年全球数字医疗市场规模为2863.5亿美元,同比增长27.7%;2024年预计为3656.7亿美元。

2025年01月15日
我国艾灸行业:从业者女性数量占比超六成 特色灸法为当前从业者主选提升方向

我国艾灸行业:从业者女性数量占比超六成 特色灸法为当前从业者主选提升方向

我国艾灸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是艾草种植以及加工行业;中游主要为艾灸产品生产及服务,企业主要包括李时珍医药集团、百草堂医药、九头仙艾、济南欧脉、东艾科技等;下游主要应用于医疗、美容、养生保健行业

2025年01月0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