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人工生产,医用耗材智能装备结合高分子材料、医疗器械 GMP 法规、产品标准、临床技术、成型技术、动力学、机械设计、加工工艺、人机工程学、软件控制等多学科交叉技术,将医用耗材的生产过程规范化和自动化,实现生产过程的可控性,提高产品品质,优化生产工艺,减少交叉污染,相比于人工生产更能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
此外,智能装备能够实现对于工艺复杂且人工组装无法实现的医用耗材的生产,即引进智能装备能帮助医用耗材生产企业扩增高附加值的产品类别。但智能装备的采购价格较高,医用耗材生产企业一般作为技术改造项目实施,在购买智能装备之前会审慎判断设备供应商的技术水平,并要求设备技术方案能够满足其耗材物料的特征和生产工艺。
(1)医用耗材产品质量要求提高导致生产方式的变化
安全输注类医用耗材和血液净化类医用耗材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最高级别的医疗器械),是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每年都将其作为监管重点,监管要求也不断提高。随着医疗环境的改善和监管要求的提高,我国输注领域的医用耗材产品及其生产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于医用耗材生产企业来说,生产过程的无菌化程度是决定产品质量以及销售价格的重要因素。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6-2022年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市场动向调研及竞争战略分析报告》
由于组装环节需要的不同维度机械操作较多,对机械灵活度要求较高,传统生产工艺大多采用人工组装,然而这一生产方式的容易导致交叉污染,降低医用耗材产品的质量。随着我国医疗条件的改善和自动化设备生产技术不断升级,输注领域一次性医用耗材的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使得自动化智能装备逐渐成为非常实用的生产工具。
另一方面,为规避医用耗材重复利用等违规使用的情形,输液和注射行业的一次性耗材向安全化自毁式的方向发展,该类新产品通过各部件结构设计确保无法二次使用。
对于自毁式安全输注耗材,由于要达到使用的同时进行毁坏,生产工艺和组装环节都相对更为复杂,人工组装的产品难以保证质量以及自毁的效果,因而在组装环节适宜采用机械化自动组装生产。
此外,近些年下游医用耗材生产企业开始逐步扩建血液净化类耗材的生产线,而人工组装无法达到该类耗材的生产工艺要求,生产线的组装环节必须采用自动化装配设备。
(2)劳动力结构变化导致生产方式的变化
随着 80 后、90 后逐渐成为社会劳动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适龄劳动人口数量增长放缓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导致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出现招工难的问题,并且新生代的劳动人口相对更具有个性,重复的机械性工作岗位员工流动性较大,不仅增加企业的员工培训管理成本,更重要的是难以保证产品的供货及时性和质量稳定性。
医用耗材智能装备则能将医用耗材的生产过程规范化和自动化,实现生产过程的可控性,提高产品品质,优化生产工艺,减少交叉污染,相比于人工生产更能保证产品质量与产能的稳定性。
(3)生产成本变化导致生产方式变化
医用耗材智能装备的初始投资金额较大,具有一定的投资回收期。但在投资回收期满后,采用智能装备生产所需的制造费用显著低于人工生产方式的制造费用,并且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医用智能装备的投资回收期逐步减短。
因此,具有经济实力的医用耗材生产企业,能够承担智能装备初始投资金额的回收期,从而能够在投资回收期后在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两方面均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在上述医用耗材市场竞争格局变化和人口制度红利消退的背景下,江西洪达、三鑫医疗(SZ.300453)、康德莱(SZ.300453)、江西科伦、威高股份(HK.01066)等国内下游大型医用耗材生产企业,逐步推广使用智能装备进行自动化组装生产,为医用耗材智能装备行业的发展奠定市场基础。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