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我国医药行业市场竞争态势与影响发展因素分析


      (一)行业竞争格局

      1、医药制造业的竞争格局

      我国医药制造业市场规模大,但由于长期无序发展,市场竞争整体激烈,制药行业的集中度较低。截至2015 年底,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为7,392家。

      经过几十年的行业积累,我国已逐渐形成了一批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较为先进的管理和生产经验的优秀制药企业。2015 年度百强企业整体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131 亿元,同比增长了5.3%;从赢利能力来看,2015 年度百强企业的利润总额增长了18.7%。我国医药百强企业的收入、利润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医药工业平均水平。随着我国制药工业的竞争加剧,行业集中程度将会不断提高。

      2、医药流通业的竞争格局

      我国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低,发展水平不高,现代医药物流发展相对滞后,管理水平、流通效率和物流成本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截至2015 年11 月底,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466,546 家,其中法人批发企业11,959 家、非法人批发企业1,549 家;零售连锁企业4,981 家,零售连锁企业门店204,895家;零售单体药店243,162 家。

      从行业市场占有率来看,2015 年前100 位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为68.9%,比上年提高3.0 个百分点,其中前三位药品批发企业占 33.5%,比上年提高3.0 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在100 亿元以上的批发企业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51.7%,比上年提高2.9 个百分点。我国药品批发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模式取得良好效益。

      (二)主要产品的竞争分析

      行业产品以儿童用药、慢性病用药为主导,以其他领域用药为补充。其主要自有产品的竞争分析情况如下:

      1、儿童用药产品的竞争分析

      (1)儿童用药产品的主要竞争优势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2)儿童用药主要产品及生产企业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2、慢性病用药产品的竞争分析

      (1)慢性病用药产品的主要竞争优势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2)慢性病用药主要产品及生产企业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三)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1、市场准入壁垒

      我国对医药行业的市场准入有严格的行政要求,对于药品生产和药品经营都实行许可证制度。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生产车间需要通过GMP 认证,且药品上市前必须取得药品注册批件并通过GMP 认证;药品经营企业必须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且必须通过GSP 认证。对于新进入医药行业的企业,取得相应的行政许可和相应的管理规范认证需要较长时间和较大投入。

      2、技术壁垒

      医药制造企业必须具有持续的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形成具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才能在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医药研发具有周期长、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新药研发成功后到批量生产需要较高的生产技术,药品生产工艺流程复杂,质量控制要求较高,对新进入者形成较高的壁垒。

      3、资金壁垒

      医药制造业具有较高的资金壁垒,主要体现在:首先,自 2011 年起,我国开始实施新版GMP 认证,对制药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厂房、设备、人员、质量控制方面都提出较高的要求,制药企业需要投入较大金额的资金进行生产线改造,否则将无法继续进行药品生产而被行业淘汰,2016 年药品监管部门已经收回GMP 证书171 张。其次,医药行业属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药品从研发、临床试验、试生产到最终的生产、销售,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资金、人才、设备等资源,且周期很长。缺乏持续资金支持的企业很难满足市场竞争的要求。

      4、营销渠道壁垒

      医药行业的销售模式一般包括代理销售模式和学术推广模式,对于代理销售模式,各地具备医药销售渠道的代理商数量有限,目前业内的公司已经与各地的代理商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新进入的企业建立渠道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营销渠道壁垒较高;对于学术推广模式,公司需要建立一支具备医药行业知识和营销能力的专业队伍,新进入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到。

      5、专业人才壁垒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生产企业需要配备具有适当的资质并经培训合格的人员;根据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发布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企业从事药品经营和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的资格要求。随着医药行业市场竞争的加剧,人才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国家对药品生产及经营的专业人才要求为新进入者设置了障碍。

      (四)影响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健康中国战略为医药行业发展提供战略保障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纲要》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目标,将“健康中国”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十三五”时期引领我国卫生计生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具体包括: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及生育服务等内容。2016 年8 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国家将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对医药行业的投入,医药行业将进入蓬勃发展期。

      (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构成行业长期利好

      2009 年,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式启动,本次医改以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长远目标。国家高度重视医改资金保障工作,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卫生领域重点工程专项建设任务和“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大医改资金投入力度,落实各项卫生投入政策。根据财政决算数据,2009 年到2015年全国各级财政医疗卫生累计支出达到56,400 多亿元,年均增幅达到20.8%,比同期全国财政支出增幅高4.8 个百分点,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医改前2008 年的5.1%提高到2015 年的6.8%。其中,中央财政医疗卫生累计支出达到15,700 多亿元,年均增幅达到21.9%,比同期中央财政支出增幅高9.8 个百分点,医疗卫生支出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08 年的2.35%提高到2015 年的4.23%。

      2016 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含计划生育)支出预算安排12,363 亿元,比上年增长3.7%,比同期全国财政支出增幅高出1.3 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3,731 亿元,比上年增长9.3%,比同期中央财政支出增幅高出3 个百分点。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医疗卫生领域支出将保持较大幅度增长。可以预计,在“十三五”规划实施期间,我国的医疗卫生支出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有力促进医药产业需求。

      (3)人口结构调整将持续拉动医药行业发展

      我国人口的结构性变化主要体现在老龄化加速和二胎政策导致的新生人口增加上,人口的结构性变化将对医药行业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6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数据显示,我国60 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3,086 万人,占比为16.7%,其中65 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5,003 万人,占比为10.8%。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的发病率日趋增加,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将带动医药市场的发展。

      在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下,为解决人口结构失衡问题,我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提高生育率,预计未来每年将可能新增新生儿100-200 万人,2018 年新生人数有望超2,000 万人。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将对儿童用药的需求有明显拉动作用。

      (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为医药行业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迅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 元,比上年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 元,比上年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 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

      医疗服务具有一定的刚性特征,收入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引致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医疗服务需求上升,从而拉动药品需求,支持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

      2、不利因素

      (1)医药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

      由于新药研发的投入大、时间长、风险高,我国的医药企业与发达国家的医药企业相比,普遍存在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目前我国市场上绝大部分是仿制药,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制约了我国医药行业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2)专业人才缺乏

      医药行业的专业化程度较高。产品研发方面,研发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新药研发的“短板”;营销方面,需要具备医药专业知识和专业营销能力的综合化营销人才;药品生产方面,需要大量既有专业知识又能解决实际技术问题且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专业人才缺乏是许多医药企业发展的瓶颈。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医美注射材料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玻尿酸市场占比最大

我国医美注射材料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玻尿酸市场占比最大

市场规模来看,2021-2024年,我国医美注射材料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我国医美注射材料市场规模约346亿元,同比增长28.6%。

2025年07月14日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及创新医疗器械获批数量均持续增长 资本市场逐年降温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及创新医疗器械获批数量均持续增长 资本市场逐年降温

市场规模来看,2019-2024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我国医疗器械的市场规模为13644.1亿元,同比增长13.5%。

2025年07月08日
宠物数量增多推动我国宠物医疗行业增长 但相关资本市场热度渐渐降温

宠物数量增多推动我国宠物医疗行业增长 但相关资本市场热度渐渐降温

从行业投融资情况来看,2022年之后我国宠物医疗行业投融资事件及金额下降,到2025年投融资事件数量有所回升。2024年我国宠物医疗行业发生6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1.94亿元;2025年1-6月我国宠物医疗行业发8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0.75亿元。

2025年07月03日
我国医疗机器人行业持续扩容 其中手术机器人市场高增 相关投融资市场热度则回升

我国医疗机器人行业持续扩容 其中手术机器人市场高增 相关投融资市场热度则回升

我国医疗机器人行业受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行业发展与创新,《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征求意见稿)》《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等产业政策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2025年06月23日
我国合成生物市场规模连续三年增长 医疗健康、化工能源为主要应用领域

我国合成生物市场规模连续三年增长 医疗健康、化工能源为主要应用领域

从合成生物市场来看,2022年到2024年我国合成生物市场规模从67.36亿元增长到了105.16亿元,连续三年市场稳定增长。

2025年06月19日
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上中游整体呈现增长态势 市场相关投融资金融则进入平缓周期

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上中游整体呈现增长态势 市场相关投融资金融则进入平缓周期

从行业投融资情况来看,到2024年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发生555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473.45亿元;2025年1-6月15日行业发生214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183.27亿元。

2025年06月17日
我国创新药行业:新获批中化学药和生物药仍为主流 肿瘤治疗领域领跑

我国创新药行业:新获批中化学药和生物药仍为主流 肿瘤治疗领域领跑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2024年,中国创新药行业市场规模呈增长走势。2024年中国创新药行业市场规模为1.14万亿元,同比增长7.45%。

2025年06月17日
我国口腔医疗设备行业:口腔CBCT国产化率显著提升 服务机构数量增长

我国口腔医疗设备行业:口腔CBCT国产化率显著提升 服务机构数量增长

从全球市场规模来看,2020-2024年全球口腔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呈稳步增长。2024年全球口腔医疗设备市场规模为207亿美元,同比增长7.81%。

2025年06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