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顺应医院盈利需求 检验科“打包”业务模式在全国大范围推广。。根据草根调研,“打包”模式下可以为医院检验科节省 10%左右的成本,其中大部分是通过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组合来实现。
参考《2017-2022年中国医院经营管理市场竞争态势及十三五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盈利需求下,检验科成本控制促使“打包”业务快速扩张。在分级诊疗等新医改驱使下,医院尤其是三级医院的盈利能力可能持续下降,检验科在检测量增速放缓和检查费用下降情况下对成本端的控制更严,为了满足医院的盈利需求,“打包”模式应运而生,在不影响检验质量的前提下,通过调整产品组合、实时监控库存等方式达到诊断产品利用率的最大化,同时完善售前中后服务,提高检验科的工作效率。根据草根调研,“打包”模式下可以为医院检验科节省 10%左右的成本,其中大部分是通过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组合来实现。
打包商的核心竞争力来自增值服务,终端粘性强、转换成本高。
“打包”模式争议一直不断,多数投资者认为“打包”模式壁垒低,缺乏核心竞争力,但是我们认为增值服务本身就是该模式的核心竞争力。为了满足检验科日常需求,需要企业具有多年产品销售和终端服务经验,熟悉市场上上千种诊断产品的适用范围、使用和质量情况,同时需要高水平的信息系统支持和快速的售后响应,因此我们认为医院在被“打包”后,产品组合、信息化管理、售后均与打包商绑定,粘性强,且更换打包商需要较高的时间成本,因此不会轻易更换打包商。
代表企业陆续登陆资本市场,“打包”模式进入跑马圈地时期,经销商收购效率最高。
2015 年 5 月润达医疗上市,2016 年 10 月塞力斯上市,其他包括 2014 年外延切入的瑞康医药、台湾上市公司合富医疗以及2016 年 8 月暂缓上市的海尔施,目前国内规模化、打包业务为主营的代表企业基本都登陆资本市场,润达和塞力斯在上市后纷纷开始快速大范围的业务扩张,因此我们认为目前“打包”业务已经进入跑马圈地的时期,圈地的模式包括自己开发、战略合作和收购经销商,随着竞争加剧,我们认为收购经销商是短期最有效快速的手段,为了保证经销商收购后业绩可持续,通常以控股比例收购、业绩承诺、竞业禁止等方式避免收购风险。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QLY)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