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支持+医保报销+新品推出,中国生物类似药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拥有 14 亿人口,作为一个用药需求大国,与欧美日这样的国家比起来,目前我国在生物药和生物类似药上的消费还相当少。欧美日以外的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在生物药和生物类似药的销售额占全世界的比例不足 7%与 4%,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一方面是生物药本身价格昂贵,在国内每年每位患者在肿瘤类生物药的花费就高达 20 万元。另一方面是国内在需求量较大的肿瘤和免疫病相关的生物药上主要依靠进口,费用高,有些生物药医保未覆盖。综合而言,生物药在国内的渗透率较低,但这也预示着未来较大的市场空间。对于药企而言,中国市场具有人口多这一优势,降低药价,会伴随销售量的大幅度提高,总销售额也会随之增加。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增多,肿瘤、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等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用药需求量也会增大。
药企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对降低药价至关重要,但研发费用的高低又不仅仅和药企有关,也和监管部门的法律法规有密切的关系。从药企方面来看,高质量大规模成熟的生产管线,有利于降低边际成本。从监管政策方面来看,评审的速度决定着研发成本和上市速度,最终会对企业药品的市场竞争产生重大影响。国内在生物类似药相关的法规上还不够健全,相关法规的出台会对生物类似药带来重大的利好。
未来:1)政策推动:有望简化生物类似药的申请途经,生物类似药的上市有利于推动药价降低,使更多人能消费得起高价生物药;2)国内生物类似药陆续上市:中国是世界上生物类似药在研产品数最多的国家,有一批生物类似药已进入临床 III 期,有望 2018 年开始获批上市;3)部分生物药进入国家或地方医保:这将大大提高药品的销量;4)人民有越来越多的可自由支配资金:意味着生物药的市场空间会逐渐增大。
二、专利过期下,欧美生物类似药正处爆发前夜
近年来,各大国际制药巨头及新兴生物制药公司争相在生物类似药市场上布局,并与原研药在专利方面上演各种专利大战。各大研究机构也都纷纷给予了生物类似药极高的评价和期待。我们认为生物类似药上市对药企和患者是双赢,我们也看好第一梯队的生物类似药制药公司。
2016 年全球药品销量前 200 名中生物药占 70 个,总销售额 1572 亿美元,约占 44%。其中单抗是最大的一个品类,共有 26 个,总销售额 860 亿美元,占生物药 55%的比例。而在这 26 个单抗药中有 6 个品种销售额排名位居 2016 年全球药品销售额前 10 位,它们分别是阿达木单抗(排名第 1)、依那西普(排名第 3)、英夫利昔单抗(排名第 4)、利妥昔单抗(排名第 5)、贝伐珠单抗(排名第 7)、曲妥珠单抗(排名第 8)。这 6 大单抗 2016 年销售额合计 538.42 亿美元,占单抗市场的 63%。由此可见,原研药在国际市场上存在多年,并取得高额收入,随着第一批原研药专利保护期的逐渐到来,生物类似药的发展必将使得市场进入激烈的竞争状态。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抗微生物药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预测》
从上表中可看出,很多重磅生物药专利在 2015-2020 年过期,生物类似药有望在 2018-2022 年大量获批上市。根据 Macquarie Research 预测,生物类似药 2016 年至 2020 年将是生物类似药发展最快的阶段,估计将以 40%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预计 2020 年全球生物类似药将达 304 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