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预计行业增速放缓在医保控费大环境之下将成为常态。根据商务部数据,2011年以来,随着药品流通业整体规模基数的扩大。
参考《2017-2022年中国医药流通行业运营现状及十三五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根据商务部数据,2011年以来,随着药品流通业整体规模基数的扩大,行业增速从最开始的同比增长23%逐年下滑到2015年的同比增长10.2%。我们预计行业增速放缓在医保控费的大环境之下将成为常态。同时,流通企业间兼并重组消息亦频频现诸报端,说明行业已经进入集中度提升的后增长时代。
1. “十二五”期间行业集中度提升明显,“十三五”将进一步提升
受到整体行业增速放缓的影响,从“十二五”以来,医药流通业进入行业整合及集中度提升的阶段。企业自身追求规模效应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对行业宏观调控,鼓励提升行业集中度的意志体现。在商务部印发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要形成1-3家销售额过千亿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百亿区域性医药流通企业,而药品批发百强企业的年销售额要占到药品批发总额的85%以上。从目前来看,这些目标都一一实现。
1)2015年,药品批发百强企业销售额占药品批发市场总额的86%;2)2015年,共有3家销售过千亿的全国性大型药品流通企业(中国医药、华润医药及上海医药),25家销售过百亿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广州医药、南京医药、华东医药、瑞康医药等)
。
在2016年年底商务部发布的药品流通行业“十三五”规划中,政府提出到2020年,药品批发百强企业的销售额要进一步提升至药品批发市场总额的90%。在“十二五”期间,虽然两票制也有部分相关政策出台,但除福建省以外,大多数省份实际上雷声大雨点小,并未真正实施,两票制对集中度的提升还并未显现,而我们预计“十三五”期间,配合两票制的加速推进,行业整合速度将有所提升。
2. 见微知著,从福建经验看全国市场
福建省作为最早严格执行两票制的省份,从2009年七标开始,便要求公立医院招标直接面向生产企业,再由生产企业委托有资质的配送企业在片区内进行配送。通过这种方式,政府加强了对流通企业资质的审核,同时也能够以此来限制流通企业数量。
九标/十标再收紧,配送企业理论上限80家。到2014年,福建省再次收紧了配送资格资质的审批,在九标/十标中,要求各采购片区中配送基药和非基药的企业累计总数不得超过十家,同时,各采购片区必须从福建省食药监局遴选的11家配送企业中选取基药配送企业,非基药部分也必须选择3家以上。这样的招标方式保证了全省医疗机构集中采购配送企业的数量不会超过80家,大幅提升了药品流通业的集中度。
福建省药品流通业集中度大幅提升。在七标/八标中,除去集团下子公司,福建省全省共有175家药品批发企业获得配送资格。然而到了更为严厉的九标/十标时,虽然理论上限为80家配送企业,但从公布的配送企业名单来看,获得配送资格的,除去集团下子公司,仅有34家企业,对比七标/八标下降81%。而从福建省食药监局数据来看,政策效果立竿见影,药品批发企业数量从2014年9月的375家下降到了2017年2月的251家。
两票制+采购中标药品配送管理办法催生鹭燕医药等区域流通龙头。从2009年七标/八标及两票制推行以来,福建省内流通业加速整合,催生了鹭燕医药、福建省医药公司以及惠好药业等区域性龙头。根据福建省商务厅数据显示,2015年,福建省前10名批发企业已经占到全省药品批发销售总额的86.45%。而鹭燕医药在福建省的市场占有率亦稳步上升,从2009年的19%增长到2015年的24%,期间最高市场份额达到27%。这充分说明了两票制及采购中标药品配送管理办法对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力度,我们认为从国家大力肯定并通过央视等官媒宣传福建省两票制及三明医改经验的角度来看,未来各省市乃至全国都将复制这一进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