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目前我国基层首诊所需全科医生有巨大缺口 预计全科医生体系将在未来几年内达到快速扩张式发展。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核心任务在于解决基层医疗人才、资源配置。
参考《2017-2022年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市场监测及十三五运行态势预测报告》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核心任务在于解决基层医疗人才、资源配置、导流制度和保障体系几方面的难题:
1. 全科医生资源难以满足
基层首诊的基础之一是要有足够数量的全科医生铺到首诊的基层医疗机构。除了提供持续性的个人健康管理服务,还要能识别并处理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般急症,对医生专业素养要求很高。
在国外,全科医生占医生总数30%~60%以上,提供的医疗服务量占总量一半以上,可以自由执业和多点执业,工作自由度高。且由于一般和家庭签约,提供全科诊疗服务,收入可观,医生成为全科医生的动力强。但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对全科医生的培养和激励机制不完善、专业要求高,医生执业受限,医学生更倾向往专科发展,导致基层首诊所需的全科医生有巨大缺口。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有18.9万人,但仅有不到8万人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仅占执业医师总数的3%左右。依照一般每名全科医生签约2,000人左右,即便以所有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计算,要达到全覆盖还有近50万人的缺口。按照国务院制定的2017年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考核标准,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1名以上全科医生,全国也需要约19.5万名全科医生才能满足需求。
解决途径:加大对全科医生培养力度,鼓励在岗医生进行转岗培训,放开多点执业,同时完善家庭医生签约、转诊制度和激励机制,从根本上提升全科医生的地位和竞争力。
2010年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印发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的通知》,同年开始在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定向招录全科医学方向的本科医学生,学生在校期间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即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补助生活费;同时,国家财政立项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东部发达地区借助新医改的东风,开始招录本科以上层次医学毕业生接受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201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文件后,各地政府也逐渐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全科医生培养上,广东、江苏、北京等地也纷纷出台推动政策。2012年,原卫生部、教育部印发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的一系列标准。次年底,国务院有关部门启动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试点项目,首先在安徽、湖南、四川、云南4个省份开展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试点工作。中央财政按每年人均3万元的标准补助,各地方财政也配套相应的经费,希望通过提高待遇,吸引和鼓励家庭医生在基层服务。2016年国务院医改办等七部门日前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2016年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在签约服务的方式、内容、收付费、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目标是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试点城市里,北京在2010年率先提出了对家庭医生的定位。广东也在2013年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试点区域超过70个。截至2015年底,广东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1.41人。全科医生体系将在未来几年内达到快速扩张式的发展。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