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铂系金属价格走势判断:供不应求已成趋势,价格仍具上涨空间


       近期铂系金属价格涨势喜人。尤其是钯金,钯价自2016年1月低点开始反弹,目前涨幅已超 100%。我们判断,在供需结构不断改善,供给收缩需求放量的利好下,铂系金属价格仍具备上涨空间。 

       1) 需求端:汽车尾气催化剂需求不断提升,燃料电池催化剂应用成未来主要亮点,放量可期。 
       2) 供给端:矿山供给收缩已成趋势,催化剂和饰品回收增长放缓,且占比较小。 
       3) 金融属性:中长期坚定看多贵金属价格,美国加息周期临近尾声,美元大顶已现。 

       铂系金属价格走势(美元/盎司)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利好一:需求端不断增长,燃料电池应用成最大看点 
       铂系金属下游应用中占比最大的部分为催化剂。我们预计,在下游汽车产量回升的大逻辑下,铂系金属需求有望逐年提高。另一方面,燃料电池有望接棒锂电池成为下一个爆发的新能源产业,铂金作为催化剂可以充分享受行业高速增长红利,需求井喷可期。 

       全球汽车销量水平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2015年全球铂需求分布:汽车尾气催化剂占据首位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利好二:供给收缩或成趋势 
       铂系金属矿山供给已成下降趋势,我们判断,未来矿山供给(主要来自于俄罗斯和南非)仍将维持下滑态势。南非常年爆发罢工等突发事件,俄罗斯当局仍深陷西方制裁风险,以14年南非罢工叠加乌克兰危机俄罗斯受制裁事件为例,供给收缩预期利好铂系金属价格走势。 

       供给收缩预期利好铂系金属价格上涨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利好三:美联储加息周期临近尾声,美元大顶已现 
       中长期坚定看好贵金属价格,铂系金属作为主要贵金属品种,受益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美元下滑等利好。1)美联储加息周期或将结束,明年美国货币政策导向可能出现拐点。2)美元长期顶部已现,美元下跌周期利好贵金属价格走势。3)美国经济波动性特征凸显。 

       美国通胀水平低于加息目标2%水平(%)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年初至今美元指数走势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铂金在交通运输应用的两大领域
       汽车尾气催化剂:需求占比最高,随经济复苏用量稳定增长 
       铂金属在交通运输的应用主要是作为催化剂。传统汽油、柴油汽车尾气催化剂是铂一直以来最重要的工业应用之一,目前依然保持巨大的份额。据庄信万丰统计数据,汽车尾气催化剂需求在2015年达到106.7吨,同比增长5.85%,全球占比达到41%,是目前最大的下游需求领域。 

       2015年全球铂需求分布:汽车尾气催化剂占据首位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欧洲是目前全球铂族金属消费的主要地区之一,汽车尾气催化剂是欧洲铂族金属消费的主要领域,虽然近年来,欧洲汽车市场尤其是柴油车市场不景气,产量下滑,导致铂消费量下降,但在总消费量中的占比依然常年保持在 70%左右。不过在中国,铂主要用于制作首饰,而在汽车领域铂金消费量一直处在较低水平,2015年首饰铂的消费量占我国铂消费总量的75%,而汽车尾气催化剂用铂仅占6%。 

       2015年中国铂需求分布:首饰珠宝占据首位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从用量趋势来看,由于尾气催化剂在汽车生产中不可或缺,因此用铂量跟汽车产量直接相关,所以又与经济周期呈一定相关性。全球汽车尾气催化剂用铂至2007 年峰值达到   128.9吨,是2000年两倍余。然后两年内急剧减少,2009年由于经济危机对汽车生产厂商的严重打击而跌入低谷。2010年进入平稳期,每年用铂保持在100吨左右。随着经济逐渐复苏,2013年开始用量见涨。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随着经济继续恢复,尤其作为全球最大的柴油车消费地区的欧洲,以及欧洲6B新标准的实施导致对尾气排放要求更严格,尾气催化剂用铂量将平稳增长。不过由于环境及能源问题,传统汽油、柴油汽车未来整体面临危机。 

       2000-2015全球汽车尾气催化剂用铂量(吨)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燃料电池:未来主流发展方向,产业爆发在即 
       燃料电池本身分为三种:便携式电源、固定式电源和交通运输用。铂金在交通运输领域另一个愈显重要的应用是交通运输用燃料电池,即用于燃料电池汽车(FCEV)。根据车型的不同,燃料电池汽车包括燃料电池客车、燃料电池轿车、燃料电池叉车等,功率范围为1KW-100KW。 

       2000-2015全球燃料电池用铂量(吨)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从目前三种燃料电池出货量比例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交通运输领域燃料电池正占据越来越高的比例。据E4tech统计,2016年兆瓦出货量已经超过了固定式电源。 

       2011-2016年各领域燃料电池出货量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2011-2016年各领域燃料电池出货量(千件)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线材行业发展现状:产量与进口量逐年下降 但出口量为增长趋势

我国线材行业发展现状:产量与进口量逐年下降 但出口量为增长趋势

从产量来看,自2020之后我国线材产量就一直为下降趋势,到2023年我国线材产量为13735.1万吨,同比下降0.2%;2024年1-9月我国线材产量为10033万吨,同比下降4.2%。

2024年11月13日
我国冷轧薄板行业产量逐年下降 2024年上半年其出口数量同比较大幅度增长

我国冷轧薄板行业产量逐年下降 2024年上半年其出口数量同比较大幅度增长

从产量来看,2021年之后我国冷轧薄板行业产量为下降趋势,到2023年我国冷轧薄板行业产量为3988万吨,同比增长5.60%;2024年1-9月我国冷轧薄板行业产量为3479.7万吨,同比增长6.30%。

2024年10月31日
我国有色金属回收行业:回收量及金额均为持续增长 其中铝再生产量占比最高

我国有色金属回收行业:回收量及金额均为持续增长 其中铝再生产量占比最高

而随着近些年来有色金属供需关系的紧张、环保意识提升以及政策的支持,我国有色金属回收行业规模也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3年我国废有色金属回收量从1230万吨增长到了1448万吨,回收量连续四年稳定增长。

2024年10月28日
我国废玻璃回收行业:回收量及金额为波动式增长趋势 废平板玻璃产出量最高

我国废玻璃回收行业:回收量及金额为波动式增长趋势 废平板玻璃产出量最高

随着我国建筑、汽车等行业的发展,对玻璃需求增长,而这也让我国废玻璃产量也不断增多,从回收量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废玻璃回收量了一直为波动式增长趋势,到2023年我国废玻璃回收量为980万吨,同比增长15.29%。

2024年10月25日
我国有色金属产业景气度持续回升 行业主要金属品种市场价格走势偏强

我国有色金属产业景气度持续回升 行业主要金属品种市场价格走势偏强

景气指数来看,2024年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增长强劲,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超过10%,为近10年来首次,产业景气度呈现持续回升态势。2024年7月份,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为29.5,较6月份上升0.7个点,较2023年7月份上升7.4个点。

2024年10月18日
我国钢材行业:集装箱用钢材需求大幅下降 出口量增长但出口金额却同比下降

我国钢材行业:集装箱用钢材需求大幅下降 出口量增长但出口金额却同比下降

钢材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材料之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涉及多个产业的生产和制造。从产量来看,2019年到2023年之间我国钢材产量为增长趋势,到2023年我国钢材产量为136268.2万吨,同比增长5.20%;2024年1-8月我国钢材产量为92573.2万吨,同比增长0.4%。

2024年10月14日
我国氧化铝行业产量、出口数量及金额均为增长趋势 但出口均价下滑

我国氧化铝行业产量、出口数量及金额均为增长趋势 但出口均价下滑

从出口数量来看,2018年到2023年我国氧化铝出口数量波动较大,在2020年到2021年我国氧化铝出口数量快速增长,2022年我国氧化铝出口数量同比增长了741.67%。到2023年我国氧化铝出口数量为125万吨,同比增长23.76%。

2024年09月27日
我国铁合金行业:需求下降 产量减少 2023年出口量及金额也均同比下降超35%

我国铁合金行业:需求下降 产量减少 2023年出口量及金额也均同比下降超35%

从产量来看,随着房地产景气持续下型,对钢铁需求减少加上环保政策的影响,2019年之后我国铁合金产量一直为下降趋势,到2023年产量轻微回升。2023年我国铁合金产量为3465万吨,同比增长1.40%;2024年1-7月我国铁合金产量为2040.7万吨,同比下降0.40%。

2024年09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