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造船行业走势预测分析

        内容提示:仅从今年上半年的新增订单来看,确实韩国更胜一筹。国内造船界对此应全面地看:韩国历来是造船强国,产业基础好,其新增订单大增,其实是“恢复性增长”,而中国新增订单被韩国超过,这既要承认我国造船业的差距,也要看到,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造船业已拥有了与造船强国竞争的实力和底气。

        逐渐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船舶工业,竞争注定会越来越激烈。半年刚过,两则新闻吸引了各界高度关注:


  韩国《朝鲜日报》7月18日报道:韩国造船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地位中国仅保3年又被韩国夺走。今年上半年,韩国的造船订单量为892万修正吨,赶超中国的517万修正吨。


  新华社7月14日报道:据工信部统计,今年1-6月,全国造船完工量309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36%,新承接船舶订单量216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9.18%,手持船舶订单量18176万载重吨,同比上年同期下降1.36%。


  两则新闻,看上去是“你升我降”,但仔细分析数字所反映出的深层次信号,更能帮助我们理性认识成长中的中国造船业。


  信号一:全球造船产能出现结构性过剩


  经过2009年、2010年的强势扩张,中国造船业产能急剧增加。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造船厂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短短几年间,中国成为全球造船第一大国,而传统的欧美国家的造船业因为受到要素成本制约,纷纷萎缩,全球造船业向东转移的趋势逐渐增强。


  但当前,国际经济复苏缓慢,航运市场不景气,新接船舶订单下滑在市场预期范围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造船业仍将继续面临航运运力过剩的困难格局。不过,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仍有国内知名船厂和韩国船厂“斩获大单”。


  7月19日,上半年已接下多个大单的熔盛重工表示,预期公司可以完成今年30亿美元新订单的目标,甚至有可能高于此数,目前正就大批订单进行磋商,包括1万TEU在内的集装箱货船订单。


  早些时候,扬子江船业集团与世界最大集装箱船出租企业--加拿大西斯班Seaspan公司签订25艘新一代节能环保型1万TEU集装箱船建造合同,合同金额达25亿美元,创下中国造船史上第一大单。


  而在巴西国家石油公司进行招标的项目中,除了巴西本土公司拿到7艘深海钻井船订单以外,其余的钻井船(21艘)以及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船(FPSO,2艘)、海上液化天然气(LNG)专用供给基地———“浮式液化天然气储油再液化装置(LNG-FSRU)”(2艘)全部被韩国承揽。


  但是,众多中小船厂则面临“订单荒”的困境。“冰火两重天”的背后,实则透露出一个信号:全球造船产能呈现出结构性过剩,尤其是中低端产能过多,需要调整优化。


  信号二:韩国重返第一属“恢复性增长”


  除在巴西中标大订单外,今年上半年韩国造船业共获得69艘8000TEU以上大型集装箱船订单,约占全球大型集装箱船订单总量的75%。由此,部分人士和韩国媒体认为:韩国造船重返全球第一。


  从韩国知识经济部和韩国造船协会7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韩国获得892万修正吨的造船订单,大幅超过中国517万修正吨的订单,韩国和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3.2%、30.8%。按订单金额计算,韩国今年上半年的订单总额为314亿美元,是中国(88亿美元)的3倍以上。


  仅从今年上半年的新增订单来看,确实韩国更胜一筹。国内造船界对此应全面地看:韩国历来是造船强国,产业基础好,其新增订单大增,其实是“恢复性增长”,而中国新增订单被韩国超过,这既要承认我国造船业的差距,也要看到,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造船业已拥有了与造船强国竞争的实力和底气。

对于这一点,韩国媒体也做了前瞻性的研判。《朝鲜日报》报道称,即便如此,中国仍有可能赶超韩国。因为,中国正大举投资几乎由韩国一统天下的钻井船和FPSO等海上采油平台市场。

 


  《朝鲜日报》分析认为,由于中国倡导“国轮国造”的理念,中国造船业界得益匪浅,如果中国政府把钻井船和FPSO订单都给本国造船厂,中国造船厂就会在短期内积累海上采油平台建设经验,在技术水平上赶超韩国。


  综合密集的信息,可以从中找到这样的信号:韩国造船的恢复性增长对我国提升造船技术水平是一种动力。我们既要看到这几年来取得的成绩,也要正视差距,加快补齐“短板”。


  信号三:差异化竞争抢占行业制高点


  说起差异化竞争,并非新话题。但作为年中盘点,对于当下中国造船业来说,是一道非常实际、急需正视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据了解,目前,我国形成了许多船舶产业集聚区,既有许多瞄准高端的船舶企业,也有大量中小船舶企业。这样一来,就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高端领域要立足“专、精、尖”,扶优做强,而是中小船企要加快资源整合,提升产业集聚度,地方政府要立足产业结构调整加以推动。


  我国重要的造船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南通,目前共有规模以上船舶企业近600家,如何实现差异化经营,南通市做了很好的尝试和探索。


  从船舶种类的区域分布看,南通的五大船企集中区--如皋、启东、通州、港闸区、苏通大桥北岸,产品特征有所区别。在如皋港区,以江苏熔盛重工为代表,“大船”优势明显,今年上半年共出坞船舶17艘,其中熔盛共有5艘17.6万吨级、1艘15.6万吨级和1艘7.6万吨级的散货船出坞,仅此一家,新造船载重吨就超过百万。此外,7月10日,熔盛40万吨的矿砂船出坞,又刷新了南通辖区造船业一项新的纪录。


  而位于苏通大桥北岸附近的中远川崎、中远船务、吉宝南通等船企,新造船舶中既有各种类型的货船、驳船、拖轮,又有海洋工程船、油轮、化工品船等,产品种类非常丰富。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电解铝行业:中国为全球最大生产及消费国 产量已连续六年持续增长

电解铝行业:中国为全球最大生产及消费国 产量已连续六年持续增长

从我国电解铝产量来看,自2019年之后我国电解铝产量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电解铝产量达到了4400.5万吨,同比增长4.6%。

2025年04月01日
全球钴行业供应量及需求量逐年增长 刚果金为主要供应地区 电池为最大需求领域

全球钴行业供应量及需求量逐年增长 刚果金为主要供应地区 电池为最大需求领域

从全球各地供应量来看,2024年全球各地区钴供应量占比最高的为刚果金,占比达到了75.86%;其次为印尼,占比为9.66%;第三是俄罗斯,占比为3.00%。

2025年03月11日
全球镍产量持续增长 印度尼西亚占比最高 不锈钢为主要应用领域

全球镍产量持续增长 印度尼西亚占比最高 不锈钢为主要应用领域

从各地区产量占比来看,在2023年全球镍产量最高的地区为印度尼西亚,占比达到了50%;其次为菲律宾,占比为11.11%;第三是俄罗斯,占比为5.56%;我国产量占比较小,只有3.06%。

2025年02月19日
我国现已成硬质合金产销量最大国家 行业市场规模、产量及出口量均增长

我国现已成硬质合金产销量最大国家 行业市场规模、产量及出口量均增长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2023年,我国硬质合金行业市场规模呈增长走势。2023年,我国硬质合金行业市场规模为193.26亿元,同比增长23.5%;2024年市场规模预计为216.26亿元。

2025年02月18日
我国铂族金属行业市场总供应小于总需求 其中钯金供需量最大 其次为铂金

我国铂族金属行业市场总供应小于总需求 其中钯金供需量最大 其次为铂金

铂族金属是典型的贵金属,其化学稳定性高,具有很好的抗腐蚀和抗氧化能力。铂族金属产业链上游为资源的开采、冶炼及提纯环节;中游为各种产品的加工生产过程;下游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电子电气、新能源、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等行业。

2025年02月12日
我国锗行业产量逐年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 进口及出口量则均显著减少

我国锗行业产量逐年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 进口及出口量则均显著减少

产量来看,近五年,我国锗产量呈增长走势。2023年,我国锗产量约为94吨,同比增长2.2%;2024年我国锗产量将达到95吨。

2024年12月10日
我国线材行业发展现状:产量与进口量逐年下降 但出口量为增长趋势

我国线材行业发展现状:产量与进口量逐年下降 但出口量为增长趋势

从产量来看,自2020之后我国线材产量就一直为下降趋势,到2023年我国线材产量为13735.1万吨,同比下降0.2%;2024年1-9月我国线材产量为10033万吨,同比下降4.2%。

2024年11月13日
我国冷轧薄板行业产量逐年下降 2024年上半年其出口数量同比较大幅度增长

我国冷轧薄板行业产量逐年下降 2024年上半年其出口数量同比较大幅度增长

从产量来看,2021年之后我国冷轧薄板行业产量为下降趋势,到2023年我国冷轧薄板行业产量为3988万吨,同比增长5.60%;2024年1-9月我国冷轧薄板行业产量为3479.7万吨,同比增长6.30%。

2024年10月3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