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钢铁行业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未来商机分析》
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粗钢产量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整体呈现增长趋势,2018年全球粗钢产量高达18.086亿吨,同比增长了4.56%。总体来看,全球钢铁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2006-2015年间,我国钢铁产业向东部和西部地区转移,2015-2018年,粗钢市场逐渐回暖,东部地区钢铁产业向西部转移,中部地区市场份额有所回升,整体来看,西部粗钢产量占市场份额逐年提升,但东部地区仍然是我国钢铁产业的主要阵地。
区域 |
2006年粗钢产量 |
2015年粗钢产量 |
2018年粗钢产量 |
西部 |
5419.95万吨 |
11324.2万吨 |
13478.91万吨 |
中部 |
9849.66万吨 |
17719.3万吨 |
21266.6万吨 |
东部 |
26645.24万吨 |
51339万吨 |
58107.96万吨 |
区域 |
2006年市场份额(%) |
2015年市场份额(%) |
2018年市场份额(%) |
西部 |
12.93% |
14.09% |
14.52% |
中部 |
23.50% |
22.04% |
22.90% |
东部 |
63.57% |
63.87% |
62.58% |
2018年,工信部组织对《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进行了修订,在严格控制钢铁产能为底线的基础上,加入考虑了环保和环境容量因素,促进产品结构和区域协调。
区域 |
2012年 |
2018年 |
东北地区 |
稳定现有钢铁产能总量 |
严格控制钢铁行业新增产能 |
东部地区 |
推进长三角地区钢铁工业集约发展,加快高端钢铁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
推动区域内钢铁产业减量化兼并重组,提高精品钢材产品比重,全面提升环保和产品质量水平 |
中部地区 |
依托现有企业,在不增加产能基础上加快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钢铁产品的开发和发展,进一步推动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引导钢铁产能向沿江和资源地集聚 |
以区域市场容量和资源能源支撑为底限,退出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引导钢铁产业向市场和资源地集中布局 |
西部地区 |
推进城市钢厂搬迁,适度增量发展钢铁产业,满足区域市场需求,加快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建设 |
统筹考虑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环境容量和资源能源支撑条件,有序推进西南、西北地区按产能置换要求承接其他地区产能转移,满足区域市场需求,高质量发展钢铁业 |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钢铁产业供给层面的改革将进一步上升到产业布局的改变,未来我国钢铁产业的布局也将进入大变革、大调整的阶段。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