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9年我国废钢铁行业发展状况:废钢铁加工企业迎来发展大好时机

       废钢分为自产废钢、加工废钢和老旧废钢,未来废钢供给的主要增量来源于老旧废钢。废钢产业链的上游是废钢加工设备生产商,中游是废钢回收及加工配送企业,最终加工配送企业将废钢卖给下游钢厂作为炼钢的原材料。

废钢产业链示意图
 

信息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钢铁企业特别是废钢铁加工企业迎来了自身发展的大好时机。废钢铁协会制订的《废钢铁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废钢比要比“十二五”时期翻一番,即达到20%。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17年废钢铁的回收量出现明显上升,而废钢铁价格水平的上涨则更快。2017年废钢铁回收量达到17391万吨,回收价值为3043.4亿元。

2013-2018年外国废钢铁回收量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商务部

2013-2018年我国废钢铁回收价值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商务部


       其中,重点大型钢铁企业回收废钢铁14791万吨,同比增长64.2%;其他行业回收废钢铁2600万吨,同比下降57.5%。预计2018年钢铁行业的整体回收量及单价均略有下滑。

2013-2018年我国大型钢铁企业废钢铁回收量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商务部

2013-2018年我国其他行业废钢铁回收量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商务部

       目前钢企废钢铁使用配比仍较低,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废钢铁质量是行业生存发展的重点,企业一定要保证废钢铁质量,并且坚持创新、绿色发展。目前废钢铁准入企业已公布5批共180家,未来工信部会进一步加强对已公布的企业的监管,推动加工配送企业集团化发展。其次,要进一步推动和支持行业的基础工作,加快推进产业信息化管理。最后,要积极营造行业良好的发展环境,推进废钢铁产业链标准化管理。

资料来源:商务部,观研天下(YZ)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及中国铜镍锡合金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当前美国市场全球占比最大

全球及中国铜镍锡合金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当前美国市场全球占比最大

从我国铜镍锡合金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铜镍锡合金市场规模稳定增长,到2024年我国铜镍锡合金市场规模约为154.33亿元,同比增长2.4%。

2025年11月08日
我国金属钙行业:产销量持续五年增长 但市场规模有所下降

我国金属钙行业:产销量持续五年增长 但市场规模有所下降

从产量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金属钙产量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金属钙产量达到了33.81万吨,同比增长3.6%。

2025年11月07日
铂金行业:原生铂供给占比近80% 南非为主要供给地 西欧北美再生铂金供给占比较多

铂金行业:原生铂供给占比近80% 南非为主要供给地 西欧北美再生铂金供给占比较多

从全球铂矿产量来看,2024年全球铂矿产量约170吨,同比下降5%;其中产量占比最高的为南非,占比为71.1%;其次为津巴布韦,产量占比为11.3%;第三为俄罗斯,产量占比为10.7%。

2025年11月06日
我国硅钢产能产量稳居全球第一 无取向硅钢占为市场主流 行业出口贸易蓬勃发展

我国硅钢产能产量稳居全球第一 无取向硅钢占为市场主流 行业出口贸易蓬勃发展

从产量来看,目前,我国硅钢在产能和产量上均居世界首位,硅钢从生产工艺、装备到产品开发等均取得巨大进步。2024年我国硅钢产量达1610万吨,同比增长5.4%。

2025年11月06日
海绵钛行业:中国为全球最大生产国 国内产量及表观消费量持续五年增长

海绵钛行业:中国为全球最大生产国 国内产量及表观消费量持续五年增长

从产量来看,2020年到2024年全球海绵钛产量持续增长,到2024年全球海绵钛产量为38.08万吨,同比增长17.4%。

2025年10月24日
我国光伏玻璃行业产能快速扩张后供给过剩 政策正引导行业高质量方向发展

我国光伏玻璃行业产能快速扩张后供给过剩 政策正引导行业高质量方向发展

产量来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玻璃生产国,光伏玻璃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90%。2024年我国超白压花光伏玻璃产量约2872万吨,同比增长15.9%。

2025年10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