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钢铁走出低谷 转型势在必行,自2012年初开始,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月度同比进入下降通道。进入2013年后则维持在10%以下,投资冲动已在多方作用下得以抑制。
当人们感受到气温越来越高时,夏天的脚步已悄然而至。而钢铁行业的温度却迟迟未见上升,持续在严冬的寒冷之中。近几年来,关于钢铁行业的盈利下降乃至亏损已逐步得到行业共识。据国际钢铁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钢铁产能利用率在76%以下,过剩产能已达1.8亿~2.4亿吨。
行业冬未尽,困难重重
自2012年初开始,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月度同比进入下降通道。进入2013年后则维持在10%以下,投资冲动已在多方作用下得以抑制。据中钢协统计,2014年一季度,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实现利润-23.29亿元,同比减少56.04亿元,由盈变亏;销售利润率为-0.27%,同比下降0.64个百分点;累计亏损面45.45%,同比增加14.77个百分点。中钢协表示,今年一季度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钢铁行业最困难的一季度。
有分析人士认为,2014年钢铁行业面临最大的难点在于环保、淘汰落后产能、产业发展结构调整。2013年来京津冀不断遭受雾霾的侵袭,国家已经将环保治污问题提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而钢铁行业作为一个高污染的产业,已经无法逃避国家的调控政策。治污需要大量的资金,落后产能的淘汰则会导致大批钢铁职工失业,而当前各地政府面临高负债、就业率不高的现状让这个过程变得更加困难。
其次,钢铁行业也从之前的“高富帅”地位慢慢脱离。随着钢企自我造血的能力逐渐匮乏,加上信贷危机的影响,银行业的态度也变得冷漠。
全国中小冶金企业商会名誉会长赵喜子表示,目前钢铁企业负债约3万亿元,其中一半是银行贷款,今年开始银行已抽贷10%,所以至少抽贷了1400亿元。在赵喜子看来,银行抽贷并不是因为银行缺钱,而是因为上层政策。钢铁企业负债率平均已高达70%,应收账款和存货都在不断提高,账面利润主要靠降低折旧和变卖资产等,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贷款就是企业的救命稻草,一旦银行抽贷,企业必死。
走出低谷,转型势在必行
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着产量创新高、而市场需求却萎靡不振的状况。2014年以来,楼市的不景气也让钢企信心大跌,市场供过于求,钢价持续走低。
曾经的繁荣已变成了过去。宝钢和沙钢等龙头企业纷纷下调钢材出厂价格。
近些年来电商业的火热让钢企们在传统钢铁业岌岌可危的时刻得到启发,加快了转型的步伐。据了解,自2012年以来,大宗商品电商化已经成为行业新趋势。目前已有100多家第三方交易类钢铁电商平台上线。
5月20日,中国五矿集团倾力打造第三方钢铁现货交易平台正式面世。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喻恩刚表示,“在这种困境下,钢铁行业从传统销售模式向电商平台过渡的‘窗口期’已经打开,必须构建行业性、开放性、规范性的钢铁电商平台。”
赵喜子指出,目前钢材在电子平台商销量不到10%,未来有希望提高到20%至30%,对钢铁行业早日度过“寒冬”有益。钢贸商要持续加强创新,预计全行业还要坚持三年才能度过“寒冬”。
除此之外,目前行业和企业内部也出现积极的变化。在环保执法的压力下,钢企更加注重了环保投资的力度与效果,加上当前产能过剩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企业的扩张冲动。国有大型钢铁企业在股权多元化改革和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逐步规范,加大推进改革的力度。民营企业也在进行治理结构的改革。与此同时,以用户为导向的经营理念逐步深入。
兼并重组,重塑产业信心
产能过剩一直是困扰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最大问题。近日中钢协发言人表示,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是化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的重要渠道。
据了解,早在2007年,我国就大力倡导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由于许多新的未经批复的钢铁项目上马,中国钢铁产能集中度并没有明显上升。为了推动钢企兼并重组,今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企业兼并重组中遇到的审批多、融资难、企业负担重、服务体系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跨区域跨所有制重组困难等问题的解决措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指示,工信部支持优势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支持引导钢铁产能向中西部地区的有序转移。鼓励有实力的钢铁企业开展跨国并购,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与以往的阶段性产能过剩不同,钢铁行业正接近历史需求峰值,同时还面临环保、节能减排、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压力与调整。应该按照节能、环保、安全等标准,通过市场竞争推动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重组。
当前的钢铁行业身处冰窖之境,除了国家政策的扶持之外,企业也要进行自我反思调整。将对外进行重组同企业的优势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业内专家表示,提高企业重组的集团效果,要重在理顺集团的管理层次,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主体业务的统一规划、协调发展;提高企业重组的社会效果,就是通过企业重组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员工的收益水平。
在这场破冰之旅中,钢企也许只有在国家政策之下加快自我产品的升级,谨慎对待电商平台的建设,合理应对市场变化,切勿盲目跟风,才是早日走出这场寒冬的明智之举。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