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教育平均化削弱韩国基础教育 课后辅导与国际教育弥补基础教育质量下滑。60年代全面实现小学教育的覆盖,小学毕业人数大大增加。对初中、高中的教育需求开始爆发。
参考《2016-2022年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产业竞争现状及十三五发展定位分析报告》
1、公平绑架改革,教育平均化削弱韩国基础教育
韩国教育平均化的背景
60年代全面实现小学教育的覆盖,小学毕业人数大大增加。对初中、高中的教育需求开始爆发。
70年代,由于重点高中和名牌大学入学人数的限制,学生之间升学的竞争十分激烈。
优势教育资源逐渐向大城市重点学校集中韩国60-80年代系列的教育平均化政策。为缓解竞争压力,破除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政府分别于1969-1980年间在初中、高中开展教育公平化改革。
具体措施包括:1)取消初、高中入学考试;2)学生随机分配就近入学(部分高中保留了自主招生权利);3)破除名校,使各初、高中教学水平均衡化等。
平均化教育改革,降低教育质量
虽然改革均摊了教育资源。但也拉低了改革区的教育质量。根据教育经济学评论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就学生的平均成绩而言,实行教育平均化的改革区低于未改革区约0.3个标准差。
2、多种形式的教育服务弥补基础教育质量的下滑
需求溢出:基础教育质量下滑,催生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服务。
课后辅导弥补了课堂教育质量的下滑。韩国课后辅导行业快速发展。教育平均化改革完成初期的1980年,参与课后辅导的学生仅有11.8万人。而2000年,该人数飙升至139万人,同比增长了近12倍。韩国在课后辅导方面私人支出也迅速提升,占GDP的比重于在1998年达到2.9%。而1990年该项支出仅占1.2%。
国际教育也成为追求高质量教育服务,对冲国内教育质量下滑的一项选择。教育平均化实施的20年间,韩国出国留学人数大幅增加,从1985年的2.4万人提升至2004年的19.2万人,增长了近8倍。2004年每万人中出国留学人员数高达19,显著高于亚洲其他国家。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