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一、引言
自2015 年开始,国家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互联网+”背景下,推动金融服务向农村发展、满足农村客户的金融需求是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内容。“互联网+ 农村金融”是未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新方向。
“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互联网正在从电子商务等网络销售环节向生产领域渗透,为农业带来新的机遇,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农信社作为支援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金融机构,在发展与繁荣农村地区的金融中起着重要作用。2003 年6 月国务院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对农村信用社进行全面改革,截至2014 年第一季度,资金支持政策已全面落实到位,资金支持与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相挂钩的持续正向激励机制推动实现了“花钱买机制”的政策目标。通过改革使农信社的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又为农信社解决农村金融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此背景下,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必须加快向互联网金融转型,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而又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众多农信社不断改进服务理念、创新支农服务方式,相继运行手机银行、推出“信通宝”服务平台、上线微信银行。与此同时,由于大部分农户借款额偏小,民间金融借贷手续简单,所以农民大部分借款以亲戚朋友为主,加之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不良贷款率仍占有较大比例,“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农信社受自身发展以及支农对象的限制尚不能跟上“互联网+”的发展步伐。一方面,尚缺乏“互联网+”的金融产品。2015 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 元,比上年增长8.9%,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信社线下却只有办理存贷款、票据贴现等业务,线上更鲜有设计金融产品,难以满足农户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农户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互联网支农的方式不易被接受。目前,我国农村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口占六成以上,理财能力相对较弱。
农户金融知识匮乏,对金融产品认识不多,可能会产生畏惧心理。农信社互联网支农方案如果不能得到多农户的认可,便无法推广。如何推广互联网金融产品对农信社是机遇更是挑战。农信社如何应对扑面而来的互联网金融热潮,抓住机会引领新形势下的支农机构,是摆在农村金融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互联网+”背景下农信社支农的SWOT 分析
( 一) 优势( S) 。
1. 降低交易成本。为了方便农村居民获取金融服务,农信社通常通过大规模建立服务网点以提高覆盖率,耗费了大量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人力资源费用。而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农信社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实现客户资料的管理,在快速扩大服务半径的同时有效管理自身组织机构。
2. 提高交易效率。应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搭建的交易平台,可以突破交易的时间、空间的限制,简化交易手续,减少交易的等待时间,增加了资金的流动性,极大提高了交易效率。
3. 实现对微小客户的关注。农信社在对农户授信时,会重点筛选信用记录良好、资产充足、有稳定收入的农户,其他收入低、缺乏抵押资产的农户很少被考虑,这部分农户在申请小额信贷服务时需要复杂的手续。而互联网金融可以检索客户的网上交易数据,实现农户信用状况的全面分析,使得农信社微小客户也能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
4. 方便获取企业客户的信息。涉农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农信社往往需要实地考察企业的经营状况、信用记录,成本高、周期长。互联网金融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和搜索引擎,实现对企业客户的全面判断,降低贷款风险。
5. 应用大数据可以设计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农信社通过对互联网大数据中的金融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处理,高效率地获取客户的需求信息,指导农信社具有针对性地提供金融服务,提高农信社的竞争力。
( 二) 劣势( W) 。
1. 在支农领域缺乏互联网金融发展经验。互联网金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业务已经扩大到涉及金融的方方面面,但是在支农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互联网金融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暂时还没有设计出成功的支农产品以供使用和借鉴,缺乏发展经验。
2. 互联网金融支农存在安全风险。互联网技术存在的漏洞给互联网金融支农带来潜在的风险,局部受到的影响极可能导致整个系统遭受破坏。而且通过互联网交易的交易主体的身份可能被伪造,使农民的利益遭受损失。
( 三) 机遇( O) 。
1. 国家政策对网络的规范和对互联网支农的引导和激励。2015 年11 月3 日国家正式发布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国家大力实施“互联网+ ”行动计划,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 2016 ~ 2020 年) 》文件指出: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积极引导各类普惠金融服务主体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降低金融交的易成本,延伸服务半径,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的基础力量,占据着农场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政策上的引导和激励,为农信社利用互联网提供金融服务创造了机遇。
2. 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宽带网络的大面积覆盖。2015年12 月16 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表示预计到2020 年,中国宽带网络将基本覆盖所有农村,打通网络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宽带业务在农村迅速发展,为农信社互联网支农提供良好的机遇。
3. 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大肆盛行,为农信社互联网支农产品提供了前车之鉴。近年,优秀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大量涌现,引起了金融生态链上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他们的成功案例为农信社带来了机遇,农信社可对其互联网金融方案深入分析,了解其优势与劣势,开发出适合农民自己的互联网产品。
( 四) 威胁( T) 。
1. 与类似互联网支农产品存在竞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革新,各式各样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应运而生,互联网大鳄非常看好农村电子商务,例如阿里巴巴早在2014 年就将农村电商定位为阿里未来三大战略之一。如何让农民选择农信社的互联网支农产品,已经不仅仅是农信社的各项业务优惠所能解决的问题了,运用科学技术研发出更方便快捷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才是能吸引留住用户的正确方法,而农信社对互联网技术人才的缺乏导致不能研发出吸引人眼球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面对网络上千奇百怪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互联网支农产品脱颖而出是农信社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2. 传统模式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转型困难为农信社互联网支农增加挑战。现如今传统金融机构多多少少都会受到新型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形成一股力量压迫传统农信社向互联网银行转型。在转型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传统金融的从业者对互联网方式的不了解,导致在转型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战略而带来的诸多问题。转型过程中的困难无疑会为农信社互联网支农带来挑战。
一、引言
自2015 年开始,国家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互联网+”背景下,推动金融服务向农村发展、满足农村客户的金融需求是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内容。“互联网+ 农村金融”是未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新方向。
“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互联网正在从电子商务等网络销售环节向生产领域渗透,为农业带来新的机遇,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农信社作为支援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金融机构,在发展与繁荣农村地区的金融中起着重要作用。2003 年6 月国务院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对农村信用社进行全面改革,截至2014 年第一季度,资金支持政策已全面落实到位,资金支持与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相挂钩的持续正向激励机制推动实现了“花钱买机制”的政策目标。通过改革使农信社的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又为农信社解决农村金融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此背景下,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必须加快向互联网金融转型,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而又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众多农信社不断改进服务理念、创新支农服务方式,相继运行手机银行、推出“信通宝”服务平台、上线微信银行。与此同时,由于大部分农户借款额偏小,民间金融借贷手续简单,所以农民大部分借款以亲戚朋友为主,加之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不良贷款率仍占有较大比例,“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农信社受自身发展以及支农对象的限制尚不能跟上“互联网+”的发展步伐。一方面,尚缺乏“互联网+”的金融产品。2015 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 元,比上年增长8.9%,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信社线下却只有办理存贷款、票据贴现等业务,线上更鲜有设计金融产品,难以满足农户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农户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互联网支农的方式不易被接受。目前,我国农村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口占六成以上,理财能力相对较弱。
农户金融知识匮乏,对金融产品认识不多,可能会产生畏惧心理。农信社互联网支农方案如果不能得到多农户的认可,便无法推广。如何推广互联网金融产品对农信社是机遇更是挑战。农信社如何应对扑面而来的互联网金融热潮,抓住机会引领新形势下的支农机构,是摆在农村金融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互联网+”背景下农信社支农的SWOT 分析
( 一) 优势( S) 。
1. 降低交易成本。为了方便农村居民获取金融服务,农信社通常通过大规模建立服务网点以提高覆盖率,耗费了大量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人力资源费用。而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农信社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实现客户资料的管理,在快速扩大服务半径的同时有效管理自身组织机构。
2. 提高交易效率。应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搭建的交易平台,可以突破交易的时间、空间的限制,简化交易手续,减少交易的等待时间,增加了资金的流动性,极大提高了交易效率。
3. 实现对微小客户的关注。农信社在对农户授信时,会重点筛选信用记录良好、资产充足、有稳定收入的农户,其他收入低、缺乏抵押资产的农户很少被考虑,这部分农户在申请小额信贷服务时需要复杂的手续。而互联网金融可以检索客户的网上交易数据,实现农户信用状况的全面分析,使得农信社微小客户也能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
4. 方便获取企业客户的信息。涉农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农信社往往需要实地考察企业的经营状况、信用记录,成本高、周期长。互联网金融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和搜索引擎,实现对企业客户的全面判断,降低贷款风险。
5. 应用大数据可以设计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农信社通过对互联网大数据中的金融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处理,高效率地获取客户的需求信息,指导农信社具有针对性地提供金融服务,提高农信社的竞争力。
( 二) 劣势( W) 。
1. 在支农领域缺乏互联网金融发展经验。互联网金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业务已经扩大到涉及金融的方方面面,但是在支农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互联网金融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暂时还没有设计出成功的支农产品以供使用和借鉴,缺乏发展经验。
2. 互联网金融支农存在安全风险。互联网技术存在的漏洞给互联网金融支农带来潜在的风险,局部受到的影响极可能导致整个系统遭受破坏。而且通过互联网交易的交易主体的身份可能被伪造,使农民的利益遭受损失。
( 三) 机遇( O) 。
1. 国家政策对网络的规范和对互联网支农的引导和激励。2015 年11 月3 日国家正式发布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国家大力实施“互联网+ ”行动计划,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 2016 ~ 2020 年) 》文件指出: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积极引导各类普惠金融服务主体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降低金融交的易成本,延伸服务半径,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的基础力量,占据着农场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政策上的引导和激励,为农信社利用互联网提供金融服务创造了机遇。
2. 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宽带网络的大面积覆盖。2015年12 月16 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表示预计到2020 年,中国宽带网络将基本覆盖所有农村,打通网络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宽带业务在农村迅速发展,为农信社互联网支农提供良好的机遇。
3. 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大肆盛行,为农信社互联网支农产品提供了前车之鉴。近年,优秀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大量涌现,引起了金融生态链上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他们的成功案例为农信社带来了机遇,农信社可对其互联网金融方案深入分析,了解其优势与劣势,开发出适合农民自己的互联网产品。
( 四) 威胁( T) 。
1. 与类似互联网支农产品存在竞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革新,各式各样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应运而生,互联网大鳄非常看好农村电子商务,例如阿里巴巴早在2014 年就将农村电商定位为阿里未来三大战略之一。如何让农民选择农信社的互联网支农产品,已经不仅仅是农信社的各项业务优惠所能解决的问题了,运用科学技术研发出更方便快捷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才是能吸引留住用户的正确方法,而农信社对互联网技术人才的缺乏导致不能研发出吸引人眼球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面对网络上千奇百怪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互联网支农产品脱颖而出是农信社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2. 传统模式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转型困难为农信社互联网支农增加挑战。现如今传统金融机构多多少少都会受到新型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形成一股力量压迫传统农信社向互联网银行转型。在转型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传统金融的从业者对互联网方式的不了解,导致在转型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战略而带来的诸多问题。转型过程中的困难无疑会为农信社互联网支农带来挑战。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